APP下载

针灸临床中如何寻找反应点

2020-01-17邓雪芹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针刺有效率穴位

邓雪芹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反应点隶属穴位是阿是穴,临床发现反应点可提高整体疗效,且预后性较佳。但是反应点的寻找方法并无统一标准,且缺乏系统化理论。有学者大量收集臨床资料,并于数据库中筛查反应点运用案例,通过统计学分析总结反应点寻找方法。具体为:于患处附近、经络循行、按肌肉走行与全息理论等方式有效寻找反应点。但反应点和发病部位具有复杂相关性,同疾病可出现多个反应点,同反应点也可反应多种疾病[1]。为此,应合理论证反应点的有效寻找方法,并明确其与疾病类型和反应部位间关系,保证其治疗有效性。

1 反应点寻找方法

1.1 于患处附近进行寻找

于患病体表,如器官或皮肤附近,通过皮肤形态与颜色观察,皮肤按压等方式寻找敏感点,即可确定反应点。颈椎病的反应点特征为:位于颈部皮肤,呈党参花样,形态为椭圆形或是圆形,大小类似于米粒或豆粒,宽约1mm,边缘较为整齐,颜色较正常皮肤略深。通过反应点挑治法行针灸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肩关节炎的反应点特征为:位于颈部和肩关节周边,呈棕黑色或是红色,呈血泡状,大小类似于针尖。针刺以上反应点的治疗有效率可达100%。头晕头痛的反应点特征为:位于头部,症状轻者伴有按压痛,重者伴有沙粒样或下凹手感,定时按揉以上反应点的头晕头痛有效率可达99%。

1.2 按经络循行进行寻找

针灸治疗时,可在患处远距离的经络循行线路上方或下方确定反应点,通过皮肤形态或颜色观察、皮肤按压等方式确定敏感点。早期乳腺炎的反应点特征为:患侧曲泽穴偏上2寸部位伴有硬结,大小类似蚕豆,即为反应点。点压该反应点的早期乳腺炎治愈率为85%。抑郁症的反应点特征为:位于督脉脊柱段,压痛点为2-6个,分布于第3-第7胸椎棘突的凹陷处。痛经的反应点特征为:位于血海穴上,针刺治疗的有效率为98%。

1.3 按肌肉走行进行寻找

肌肉走行的反应点寻找法适用于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可在肌肉损伤以外部位确定抑制痛感的反应点。若肌肉损伤位置是肌肉起点,那么反应点在肌肉止点或是肌腹部位。若肌肉损伤位置是肌肉肌腹,那么反应点在肌肉起止点。即反应点位于损伤起点的其他敏感位置。腕关节扭伤的痛点为腕背部,反应点则在手三里穴周边。若痛点为腕掌侧,反应点应在肱骨内部的上髁前偏下位置。按压反应点后疼痛当即消失。按压期间应活动腕关节,若无痛感则为准确找到反应点,其学名为反阿是穴,针刺该反应点的有效率是91%。

1.4 按全息理论进行寻找 全息理论寻找是指在耳穴、面部全息穴或是第二掌骨处全息穴等位置确定疾病相关反应点。菌痢反应点位于耳穴食道区和大肠区,其中,左耳出现率为77%,右耳为86%。阑尾炎反应点位于面部挟鼻端小肠区,使用经络测定仪可确定低电阻反应点。针刺该点的阑尾炎治愈率为94%。落枕的反应点根据疼痛部位而定,若为左侧斜方肌疼痛,反应点则位于左侧第7颈椎棘突边缘,指压该反应点并活动颈部,痛感可消失。

1.5 按对称点进行寻找

确定人体几何的中心位置,以其为对称点,确定患病位置,在其左右对称位置确定压痛点则可确定反应点[2]。反应点多位于对侧左右或是上下相对应位置。足跟痛患者可采用上下肢对应点针刺疗法缓解痛感,确定患侧鱼际的最痛点,使用毫针行针刺治疗,其长为40mm,手法为泻法,辅以足跟行走,其痊愈率为92%。关节扭伤的反应点多是疼痛部位的上下对应点,嘱患者使掌心朝下,取患侧上肢与下肢关节的相应位置,按压后有痛感,则为反应点。针刺反应点的关节扭伤治愈率为94%。

1.6 按气街理论进行寻找

气街理论是指机体胸腹部存在气街,其可连接机体前后部位,如胸腹腔患病,则可在其前后确定反应点,其通常位于躯体对侧。肾绞痛的反应点在腰部膀胱经首个测线上,多为肾俞穴周边,发现明显压痛点则为反应点。行针刺治疗的肾绞痛有效率为99%。

2 反应点与疾病部位关系

临床医生发现,同疾病的反应点部位存在差异。如痔疮的反应点可为背腰部也可为上唇系带。临床通过龈交穴挑刺法治疗痔疮结节的有效率为98%。其反应点在上唇系带的偏下部位,以片状或粒状突起小结节为特征,呈白色、圆形,形态不规则。而使用三棱针行背腰部反应点挑刺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肛门疾病。这种情况下,痔疮的反应点在背腰部皮肤,其形态类似于丘疹,皮肤轻微突起,大小如小米粒,伴有棕褐色或暗红色光泽感,即为痔点。

此外,同一个反应点可能反应不同的疾病类型。上唇系带是痔疮的反应点,也是昏厥或腰痛患者的反应点。患者昏厥时,可能在上唇系带出现白色小点,针刺后患者可立即苏醒。而上唇系带同为腰痛反应点,其大小如小米粒,质地坚硬,颜色泛白,针刺该反应点后,腰痛症状可消失。反应点与疾病类型、部位的关系复杂,需要具体化分析病情。

阿是穴是临床针灸治疗的常用穴位,其针灸作用广泛,分类运用难度较高。其分类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病变局部,其二四疾病远处反应点。前者可通过病变位置确定,运用简单。后者则需要临床经验丰富,可准确寻找穴位。若局部穴位较易确定,则可直接针灸该穴位[3]。若其操作不便,可选择远处反应点行针灸治疗。二者疗效相近,可交替运用。临床实践证实:多个反应点在经络或是穴位上,但是腧穴的定位则应按压异常感觉为评价标准。《黄帝内经》提出:肺俞穴的寻找方法是按压背部,舒适感最明显位置即为该穴位。因此,反应点的寻找方法同腧穴确定方法相同,其可保证取穴正确,充分发挥疗效。

参考文献:

马继红,彭拥军,孙建华,等.基于"肠道菌群-免疫反应"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J].针刺研究,2019,44(7):538-542.

韩建.针灸并构音训练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文献计量分析及临床治疗结果验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7):1013-1017.

宋金阳,车旭东.针灸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6):913-914.

猜你喜欢

针刺有效率穴位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撞树养生不可靠
喝酒之前揉穴位保肝护肝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很有效率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