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的作用价值

2020-01-17肖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急诊抢救临床价值

肖芳

【摘 要】目的:探究在急诊患者抢救中,采用护理流程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限制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选9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形成常规组(47例,常规急诊流程)、研究组(47例,护理流程优化流程),对两组分诊评估时间、接收时间、接受治疗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用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接收时间、接受治疗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100.00%,较常规组89.36%高(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抢救中,采用护理流程优化,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建议推广。

【关键词】急诊抢救;护理流程优化;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急诊为医院所有部门中,最先与患者接触的部门,且急诊患者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病情发展多变,若未能及时接受相关诊断治疗,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急诊护理干预尤为关键,需要护理人员超强的应变能力及专业水平,以尽量缩短患者接受有效治疗时间,避免出现病情延误情况影响患者急诊治疗效果。护理流程优化,指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中,顺畅护理流程、避免护理漏洞、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等,以提升急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基于此,本次选取我院9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随机分组,进行组间常规急诊护理及护理流程优化,探究在急诊患者抢救中采用护理流程优化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限制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选9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形成常规组(47例)、研究组(47例)。常规组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21~73岁,平均(38.47±15.2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4h,平均(3.47±1.30)h;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龄20~76岁,平均(39.02±15.3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5h,平均(3.51±1.35)岁;排除沟通障碍者、抢救无效死亡者、失去意识者、年龄>80岁者;两组基础资料相近(P>0.05);研究经患者、家属同意;符合医学伦理。

1.2 方法

常规组(常规急诊护理):接到急诊通知后,护士长立即安排抢救人数,并按照抢救流程进行常规抢救护理。

研究组(护理流程优化):(1)急诊室24h有医护人员值班,开放绿色通道:针对急诊建立绿色通道,避开挂号、缴费等前期手续,先进行抢救治疗,以缩短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护理人员将平车推至院门,以便及时将患者向抢救室转移;同时主治医师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使急救医师提前做好相应抢救准备,并针对医师提出的治疗方案,进行手术等医疗器械、药品以及相应抢救设备准备,以保证患者治疗顺畅性,提升抢救效果;(2)优化系统支持:根据季节、时间等特点提前准备应急抢救包,并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校准、维修及消毒,以便及时取用;检查急救药品效期、数量,及时登记补充缺失的急救药品、易消耗品等;(3)增强培训: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增强其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急诊护理治疗中责任意识,保证急诊护理流程有效进行;(4)优化抢救过程:救治过程中,遵循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治疗顺序,进行定位、定时、定人的三定模式进行治疗;在急诊治疗中,护理人员应充分安抚家属情绪,避免因家属情绪过于激动影响救治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救治护理相关用时进行比较,包括分诊评估时间、接收时间、接受治疗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用药时间。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4.0计算,计量资料(时间)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救治成功率)用(%)表示,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救治护理相关时间

常规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接收时间、接受治疗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均较研究组长(P<0.05)

2.2 救治成功情况

常规组47例患者中,救治成功42例,成功率为89.36%,研究组救治成功47例,成功率为10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1,P=0.022<0.05)

3 讨论

急诊科为医院患者流量大、病情种类复杂、病情危急等特点,并且为医院中医患纠纷发生率最高的部门,因此急诊护理具有一定难度[3]。在常规急诊护理中,常规流程化护理可影响患者接受有效治疗时间,可能会出现延误病情、影响救治效果的作用,并且护理中常受到家属情绪干扰,影响救治流程,因此优化常规护理流程尤为关键。

护理流程优化,主要是在常规急诊护理中,建立完善的急诊护理流程,以最大程度上缩短患者接受有效救治时间,并且通过护理干预,尽量降低急诊救治流程的干扰因素,可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救治护理相关时间均较常规组短,可以说明,通过急诊室24h值班、开放绿色通道、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提前准备医疗器械等措施,可最大程度上缩短患者发病至急诊治疗时间,使患者在发病初期即接受到有效护理干预及急救措施,提升救治效果,并且在两组治疗成功率的比较上,可以进一步说明,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提升急诊患者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在急诊护理中开展护理流程优化,可缩短患者接受有效救治护理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孙文娟,夏瑜青,钱雯,等. 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78-180.

王艷艳.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17,25(10):121-122.

邬少兰.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 抢救效率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2):1618-1620.

猜你喜欢

急诊抢救临床价值
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探讨心脏内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和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