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

2020-01-17王红红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院前急救

王红红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无缝隙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的9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观察组(无缝隙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6例,观察两組患者的临床急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100%>86.96%,=4.457)相对更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100%<86.96%,=4.457)相对更低(P<0.05),而院前急救时间[(15.81±1.95)min<(24.12±2.28)min,t=5.274]、分诊时间[(1.02±0.23)min<(3.01±0.76)min,t=5.036]以及转运时间[(29.58±4.18)min<(62.59±3.97)min,t=5.238]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无缝隙护理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危险,进而确保其良好康复。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转运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时,病情凶险、危急,需要及时、快速的实施救治。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急救工作中,院前急救和转运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需要采取精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急救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提高救治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急救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内容,优化护理流程,加强各个护理环节的衔接,实现无缝隙护理,保障急救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降低治疗风险[2]。本研究通过对9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救情况的观察,探讨无缝隙护理在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急救的9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7/19,年龄范围为51~78岁,平均年龄(62.85±4.26)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9/17,年龄范围为52~82岁,平均年龄(63.06±4.0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有序的开展院前急救、转运、临床检查和急诊急救工作,持续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对症实施治疗和护理干预,妥善处理意外突发情况。

观察组中,实施无缝隙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制定护理管理方案:回顾性分析既往的急性脑血管病急救和护理工作,对于院前急救、转运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在制定护理管理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由多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参与进来,充分表达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选择典型性的病案进行分析,明确急救工作中的注意事项。针对常见的风险事件,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从中了解急救和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②院前急救:在接听急救电话时,相关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信息,记录其地址和联系方式,并迅速安排急救车辆赶往现场。在电话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尽量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使其保持冷静,能够清楚、准确的说明患者的症状表现,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家属耐心等待,提醒其避免搬动患者,并指导其进行基础性的急救技巧(去枕平卧、呼吸道清理、胸外按压等)。在出车途中,医护人员持续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患者家属能够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以及脉搏状态,并反馈给医护人员,便于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为院前急救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前急救时间、分诊时间以及转运时间上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效率比对照组更高

2.2 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

观察组中急救成功的患者比例(46/46)高于对照组(40/46),而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比例(3/46)低于对照组(10/46),P<0.05

3 讨论

在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病情发生急骤、迅猛,需要尽可能早的实施治疗,避免疾病持续进展。为了更加快速、高效的开展急诊救治工作,需要做好急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工作,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工作的衔接,进而获得更加充裕的急救时间,有助于提升急救成功率,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3]。无缝隙护理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急救护理的精细化程度,严格把握每一个护理步骤、环节,并将其紧密串联起来,在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能够缩短院前急救时、分诊以及转运等环节花费的时间,急救工作的效率更高。在无缝隙护理的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得以细化。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无缝隙护理后,100%的观察组患者得到成功的救治,6.52%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过常规护理后,86.96%的对照组患者得到成功的救治,21.74%的患者出现并发症。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分诊时间以及转运时间更短,充分凸显了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优势作用。

综上所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无缝隙护理,能够有效提升院前急救及转运的工作效率,加强各个护理环节的衔接,极大的提升护理质量,为急诊急救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汤亚辉.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6):256-257.

孙甜甜,张丽,李付华,张苇.无缝隙护理管理对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院间转运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24):2772-2775.

张金霞.无缝隙护理在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9):3640-3641.

猜你喜欢

无缝隙护理院前急救
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效果研究
多学科团队合作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患者的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的无缝隙护理及应用效果分析
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与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