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患沟通干预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作用与效果分析

2020-01-17滕显茹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护患沟通护理满意度高血压

滕显茹

【摘 要】目的:分析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对参与本研究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30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融入护患沟通环节,而对照组30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SAS、SDS评分比较上不突出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比较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6.67%),且组间比较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需要合理融入护患沟通环节,本研究结果显示,护患沟通利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也利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合理应用护患沟通干预。

【关键词】护患沟通;高血压;护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2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病程较长,且伴随系列并发症,需要开展系列的针对性治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发的高血压或者其他原因引发的高血压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对患者身心都造成了消极影响,患者需要经历漫长的治疗过程,且病情反复、伴随生理痛苦,这导致很多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如果不强化沟通和疏导,很容易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依从性,在疾病治疗和护理中容易和医护人员发生争执,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医疗纠纷。为了进一步探讨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有效临床护理干预模式,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效果,现作出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对参与本研究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46.2±9.0)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5±2.2)年;研究组患者有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48.2±5.4)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6±1.5)年。本研究选择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数据可比。患者在接受护理模式研究之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服务,研究组患者以此为基础融入护患沟通环节,具体干预方法如下:①语言沟通:语言是呼唤建立联系的主要方式,因此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康复的过程中,要做好语言沟通工作,在谈话中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如既往病史、心理特征、文化学习、家庭组成、生活习惯等,并结合了解到的情况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1]。利用语言引导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渗透健康教育,语言上要通俗易懂,如疾病改变、影响因素、疾病发展、治疗方法等,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更利于消除患者的未知恐惧,有了不良反应也可以及时告知护理人员,方便护理工作推进。针对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则主要以鼓励、疏导为主,利用成功病例,为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暗示性语言应用也十分重要,让患者潜移默化中建立起疾病治疗信心,提升患者的依从性[2]。②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最直接的护患沟通方式,除了语言沟通之外,我们还要掌握其它沟通方法,如肢体语言就属于非语言沟通,我们在开展护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倾听、安抚触碰或者微笑等肢体语言传达信心,树立亲和形象,耐心听取患者症状复述和心理情绪,具体的交流互动中,护理人员的身体应该和患者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使患者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尊重。此外,护理人员要注意表情控制,时刻面带微笑,给患者以积极的精神面貌,使患者乐于和护理人员亲近,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SAS、SDS 评分比较上不突出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比较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6.67%),且组间比较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对患者身心都造成了消极影响,患者需要经历漫长的治疗过程,且病情反复、伴随生理痛苦,导致很多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但是我们观察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护理人员很容易忽视患者的心理疏导,不注意和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导致出现护患关系紧张的现象,严重情况下还会发生护患纠纷。基于此,我们提倡护理人员在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疾病治疗方法和流程等要素的基础上,和患者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利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方式,解决患者在疾病治疗和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患者信赖,提升其疾病治疗依从性,疏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提升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工作水平[3]。

护理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SAS、SDS 评分比较上不突出統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比较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6.67%),且组间比较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

总之,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需要合理融入护患沟通环节,本研究结果显示,护患沟通利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也利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合理应用护患沟通干预。

参考文献

李凌,邱晓君.分析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2(01):130-131,133.

文桂芳.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275-276,278.

任丽娜,翟鑫,李俊风等.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对策及健康教育[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08):295-296.

猜你喜欢

护患沟通护理满意度高血压
Hold住,你的血压!
护患沟通运用于高血压护理的评价
高血压界定范围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关于对护患沟通的几点体会分析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