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20-01-17李秋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

李秋

【摘 要】目的:探讨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9年05月收治的15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心电图检测方案;比照组(75例):拟定常规心电图方案完成疾病诊断;实验组(75例):拟定动态心电图方案完成疾病诊断;就组间心肌缺血患者诊断特异度、敏感度以及准确度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诊断特异度(60.00%)、敏感度(90.00%)以及准确度(84.00%)均高于比照组(13.33%)、(73.33%)以及(61.33%)明显(P<0.05)。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于临床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后,利于诊断特异度、敏感度以及准确度的显著提升,最终对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早期诊治以及疾病转归,奠定基础。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作为发病率具有显著特点的一种冠心病类型,表现出的心绞痛症状不典型,疾病受到忽视的概率较为显著,从而表现出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呈现出相对显著特点,对此针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确定有效方法将早期诊断力度加强,意义显著[1]。本次研究将针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探究动态心电图检测方式应用可行性,以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治以及疾病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9年05月收治的15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心电图检测方案;比照组(75例):男24例,女5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9岁~79岁,平均年龄为(55.29±10.29)岁;病程分布范围为2个月~7个月,平均病程为(3.52±0.59)个月;实验组(75例):男23例,女5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0岁~82岁,平均年龄为(55.33±10.35)岁;病程分布范围为3个月~8个月,平均病程为(3.87±0.61)个月;纳入标准:①临床对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最终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获得确诊;②知情同意书签署;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表现出心肌肥厚现象;②表现出心律失常现象;③表现出重度贫血现象;观察对比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经过分组并准备应用拟定心电图检测方案进行诊断期间,比照组:拟定常规心电图方案完成疾病诊断,主要利用DMS心电工作站展开,具体检测期间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展开[2];实验组:拟定动态心电图方案完成疾病诊断,主要利用24h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展开,针对患者心电图变化做到连续记录[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特异度、敏感度以及准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两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结果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心肌缺血诊断特异度等)以n(%)表示,行检验,结果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诊断特异度(60.00%)、敏感度(90.00%)以及准确度(84.00%)均高于比照组(13.33%)、(73.33%)以及(61.33%)明显(P<0.05)

3 讨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作为发病率极为显著的一种冠心病特殊类型,以心肌代谢、心电活动以及左心室功能异常作为主要表现,但是患者表现出的躯体症状不明显,并且自觉未表现出心绞痛症状,从而无法确保病情能够及时发现,使得患者在剧烈活动后表现出心律失常的概率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加,更为显著会呈现出心源性猝死的现象[4]。就具体诱因进行分析,在患者呈现出冠状动脉痉挛的现象后,使得冠脉供血呈现出一定程度减少,使得心肌表现出缺氧以及缺血现象而患病,而就无症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①表现出较轻的缺血程度,对于疼痛阈值未达到;②呈现出较小的缺血范围以及较短的缺血持续时间;③表现出较高的脑啡肽浓度分泌,进而使得疼痛發生受到抑制,对此需要确定有效方法展开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的早期诊断[5]。

同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法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的应用,可以对心肌缺血动态变化充分反映,表现出较长的记录时间,可对ST段变化实时反映,能够将病情漏诊误诊现象极大减少。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诊断特异度(60.00%)、敏感度(90.00%)以及准确度(84.00%)均高于比照组(13.33%)、(73.33%)以及(61.33%)明显,充分证明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于临床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后,利于诊断特异度、敏感度以及准确度的显著提升,最终对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早期诊治以及疾病转归,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马春艳.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5):1099-1100+1121.

黄美琴,钟晓明,肖慧敏.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3):41-42.

高杰,黎静,韩灵梅,等.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09):38-40.

李连海,褚怀德,刘建伟,等.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05):787-789.

杜新超,王雁,曹云艳.CT血管造影、运动平板实验与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2):15-17+28.

猜你喜欢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动态心电图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Holter关于心肌缺血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