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20-01-17李庆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安全性有效性

李庆

【摘 要】目的:研究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痛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进行治疗。对两组研究对象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前血尿酸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布司他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有效性明显优于别嘌醇,同时非布司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别嘌醇,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非布司他;别嘌醇;痛风治疗;降尿酸;有效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痛风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嘌呤代谢失衡、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1]。痛风患者要忍受痛风带来的强烈痛感,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非布司他对于改善患者血尿酸水平具有显著效果,所以本次研究通过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观察比较,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痛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采取非布司他进行治疗,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2.21±4.34岁;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进行治疗,男女比例为19:21,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3.09±4.61岁。本次观察对象排除重大精神疾病、药物过敏、存在严重肝功能不全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选取三个月内没有接受任何药物治疗且本次观察研究前尿酸水平>476μmol/L的患者;在告知家属本次观察研究基本信息,征得家属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本次研究。两组观察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非布司他进行治疗,选用非布司他片(商品名:优立通,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40mg*16片,国药准字H20130058)對本次研究对象进行治疗,给药剂量每次40mg,一日1次。

对照组采取别嘌醇进行治疗进行治疗,选用别嘌醇片(商品名:彼迪,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g*100s,国药准字H44021368)对本次研究对象进行治疗,给药剂量每次50mg,一日1次。

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尿酸值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高血脂症、痛风发作)进行记录,形成本次研究的统计数据。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研究数据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血尿酸值)行t检验,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行检验,用(n%)表示,经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尿酸值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前血尿酸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本次研究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痛风作为近些年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逐渐呈现出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低的特点,这与现代逐渐改变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都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2]。痛风是单钠硝酸盐在患者关节部位发生沉积引起患者具有剧烈疼痛的关节疾病,患者会有尿酸排泄和嘌呤代谢混乱现象,痛风带来的剧烈疼痛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生活困扰[3]。别嘌醇是痛风治疗中常用药物,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高血脂、痛风发作等不良反应[4]。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的非嘌呤类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对于长期控制痛风患者血尿酸值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前血尿酸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非布司他在痛风治疗中控制痛风患者血尿酸值较别嘌醇疗效更好。本次研究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非布司他在痛风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别嘌醇低。所以非布司他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有效性明显优于别嘌醇,同时非布司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别嘌醇,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张贵江.非布司他和别嘌醇治疗痛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6):73-74.

丘余良,李述捷,阮诗玮.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应用的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7(6):511-515,516.

李金蝶,高虹蛟,蒋成燕,等.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9):1455-1456.

何俊锋.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7):12-13.

周乔,苏江,吴晓丹,等.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降尿酸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6):68-69,70.

猜你喜欢

安全性有效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