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检病理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1-17李君丁贵梅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李君 丁贵梅

【摘 要】目的:探索活检病理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到2018年6月收治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理切片运用活检病理技术实施诊断,分析其结果。结果:有69例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有54例可进行直接判断,占78.3%,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结果为0;对临床不同型、内镜不同型患者切片诊断,分析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现其诊断结果差异很大,统计学上存在差别(p<0.05)。结论: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活检病理技术诊断,而分析不同患者的病情,并实施针对性治疗。

【关键词】活检病理技术;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不同期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一、現状分析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医疗事业也在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也在提升。根据统计,目前其发病对象多为10-30岁年轻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时,医生一般会预先对其实施诊断,本次使用活检病理技术对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实施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记录。

二、问题确立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主要体现为腹泻,多数患者出现带血、黏液、带脓的粪便,并且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偶尔会出现痉挛疼痛。一般病情较轻患者可能腹泻5次/d,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一起腹泻次数超过5次,因此,患者如果发现自身身体发现以上症状,就应及时就诊。通常情况下,医生在诊断过程中,会采用活检病理技术检查,进而了解其病情发展。

三、目的

探索活检病理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四、文献查证

相关报道指出,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多数患者隐窝减少、黏膜表面发生改变并且上皮组织发生变化。还有研究指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产生黏膜表面轻度炎症、浆细胞增生、淋巴样聚集等问题。为了证明以上以上说法,本文采用活检病理技术对溃疡性结肠炎实施全面诊断。

五、解决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82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0-62岁,平均(44.25±4.59)岁。

2 方法

对本院就诊82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活检病理技术,记录诊断结果。

五、执行过程

可选择有基础消化科医生实施实验,可让其在诊断过程中与经验丰富病理技术专家共同诊断。其应在经验丰富专家指导下对82位患者病理切片实施盲法观察,其主要判断标准与观察指标应参考相关重点部门制定关于炎症性肠病活检诊断指南标准,其中指标主要包括隐窝数量、隐窝结构、隐窝脓肿、隐窝炎、多形核细胞、黏膜表面上皮、下胶原增加、杯细胞减少等。可指导其将所有切片中病理学组织根据固定评分系统实施分析,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所使用的评分系统是Thcodossi,根据分析结果对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

六、效果评价

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期可分为临床不同期、内镜下不同型、临床不同型。临床不同期可分为活动期、缓解期。应对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期情况的Thcodossi评分系统实施全面分析。临床不同型可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等。从表1可知,有69例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只有54例病理片可当作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标准,占78.3%,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通过使用活检病理性技术诊断结果为0;临床在不同型与内镜不同型的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由于诊断结果不同,其在统计学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

八、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上慢性临床疾病,而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病理组织学特征是黏膜重度慢性炎症、隐窝炎等。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发生改变部位主要位于大肠黏膜与其黏膜下层。通常病变位于直肠或是乙状结肠,可一直发展到降结肠。部分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扩展到整个直肠[1]。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比较容易反反复复发作,且病程长。因此,应给予快速诊断与治疗。在临床上,运用活检病理技术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活检检查也被称作是活检病理学检查,主要是为了检查与治疗,医生会使用某种方法从患者体内去除病变组织,并对其实施病理学检查。活检病理学检查技术就是针对活检病理学检查使用技术,其属于对患者病情诊断的一个关键部分[2]。通过气其可对患者身体内部病变性质全面分析与了解解。明确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针对其可能发展问题预先采取措施。对于疾病或是病情变化诊断可提供基本线索,也可为患者治疗与用药奠定参考基础[3]。运用Thcodossi评分系统对部分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切片实施分析,了解到78.26%的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病理上是可做出明确判断的,而对于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却没有实质作用,并且从表格分析可知,在内镜下临床不同型情况下,其诊断结果完全不一致,其中慢性复发性型与RothⅣ级诊断效率最高,达到100.00%。在本次研究中,有82例溃疡性结肠炎病理切片,在69例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理切片中,54例病理是可作出直接性溃疡性结肠炎判断,主要占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78.3%,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可使用活检病理性技术实施全面诊断,结果为0;临床在不同型与内镜不同型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理切片,诊断结果不同(p<0.05)。

综上所述,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活检病理技术诊断,可运用活检病理技术增强诊断结果准确性,值得被各大医院采纳。

参考文献:

沈海燕,乐敏,虞朝辉,等.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修复的病理改变评估[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8,35(3):185-189.

农长深. 内镜超声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2):143-144.

王慧,毛晶磊,吴艳敏,等. 真人养脏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7,33(11):2053-2059.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三重免疫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研究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有效性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血清抗体检测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血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
小檗碱的临床新用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