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体会

2020-01-17曹燕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临床研究

曹燕辉

【摘 要】目的:针对在诊断心肌缺血中使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并总结经验。方法:自2017年1月开始,到2019年2月结束,在我院选取100例患有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由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诊断和动态心电图,随后结合其发生规律与临床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其检出率为94.00%(94/100),ST段下移幅度为(0.22±0.04)mV,ST段下移阵次为589阵次,其中白天与夜间发生阵次之比为384/205,白天是夜间的1.87倍;其持续时间为23min/次;同时其间伴随着显著的上升心率,在发作前心率平均为(71.44±8.11)次/min,发作时为(89.63±10.43)次/min,发作时高于发作前,差距具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结论:在检测患者是否为心肌缺血过程中使用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再次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心肌缺血在心血管科内较为常见,同时发病率偏高,在我国有近40%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会诱发心肌缺血,该症状是诊断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之一,心肌缺血主要是指在解剖上冠脉(冠状动脉)明确显示,同时在通过使用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或心电图等客观检查后虽也明确显示存在着心肌缺血的冠心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毫无心绞痛等的临床症状显示[1],而往往就是因为其发作过于隐匿而十分容易被忽略,是导致突然猝死或心肌梗死的高度危险因子。况且该疾病的诱发对患者造成的生命威胁较大,因此尽早发现心肌缺血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基于此,我院决定对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以起到分析与评价其在诊断过程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我院心内科和门诊选取100例患有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就诊时间段:2017年1月到2019年2月),其中男、女患者之比为50/50,年龄52~66岁(60.3±5.45岁),疾病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8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20例)、未表现出临床症状但经冠脉造影确定狭窄(21例)。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指南标准;有典型的心绞痛或是明显的心肌梗死等表现;经由冠脉造影或心电图检测后确诊;年龄均高于30岁;患者拥有知情权力,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严重精神障碍或语言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慢性肝肾疾病或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患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依从性差者;对ST段结果数据易造成影响者;不同意者。

1.2 方法:仪器使用我院最新采购的便携式心电图记录仪(生产公司: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型号:TLC5000)为患者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患者只需根据医护人员所讲述的要求(发生症状的准确时间与日常生活上的记录)给予完全配合即可。

1.3 指标:观测诊断心肌缺血性中借助动态心电图的ST变化情况,其评价准则[2]为:①在J点(三合一)后的0.08s位置对其基线ST段等电线位进行测量,同时呈下斜或水平型下降≥0.1mV,在原先的ST段已处于下降的情况,则在此基础上的ST段呈下斜或水平型下降≥0.1mV,其显著的移位需保持1min左右。②连续发作两次的心肌缺血情况最少也要间隔近5min。③连续发作两次及以上的心肌缺血情况,则需要与以往的记录进行对照,确定当初是否确认为不存在心绞痛症状,若确认为无,则证实为阳性的心肌缺血事件。

1.4 统计学处理:核算软件:SPSS22.0版本,其中两组患者计量资料运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运用值检验,当P<0.05时,说明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和参考价值。

2 结果

2.1 检出情况、ST段下移幅度与下移阵次:在100例患者中,其检出率为94.00%(94/100),ST段下移幅度为(0.22±0.04)mV,ST段下移589阵次。

2.2 心率变化情况同心肌缺血间关系:ST段下移阵次为589阵次,其间伴随着显著的上升心率,在发作前心率平均为(71.44±8.11)次/min,发作时为(89.63±10.43)次/min,发作时高于发作前,差距具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

2.3 心肌缺血昼夜变化:ST段下移589阵次,其中白天与夜间发生阵次之比为384/205,白天是夜间的1.87倍;其持续时间为23min/次。

3 讨论:

心肌缺血作为一种发病具有潜在威胁的冠心病临床症状,平时,大多数人不会感到任何的不适,在学习、工作、生活时一切如常,可在通过采用冠脉造影、心脏超声、心电图又或是核素心肌灌注扫描等检查手段后又能确定患者确实存在着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3]。该症状多发生在中心脏事件中的概率较高,同时还存在于多数患者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身上,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情况影响极大。故而需要对其发生规律和临床上的特点进行了解,并在临床上进行有效干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100例患者中,其检出率为94.00%(94/100),ST段下移幅度为(0.22±0.04)mV,ST段下移589阵次。ST段下移阵次为589阵次,其间伴随着显著的上升心率,在发作前心率平均为(71.44±8.11)次/min,发作时为(89.63±10.43)次/min,发作时高于发作前,差距具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ST段下移589阵次,其中白天与夜间发生阵次之比为384/205,白天是夜间的1.87倍;其持续时间为23 min/次。总而言之,在检测患者是否为心肌缺血过程中使用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王兰.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3):68-69.

曹昕,李軍丽,张菊花.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4):22-24.

华琴.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4):87-89.

猜你喜欢

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临床研究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Holter关于心肌缺血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