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留英金融硕士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的升华

2020-01-17李娟娟

北京纪事 2020年1期
关键词:门诊部北京中医药大学义诊

李娟娟

2001年,王玉玲终于如愿离开台湾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始了中医内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习。此前,35岁的王玉玲是台湾一所大专学校教授社会保险、保险数学(即基础的精算)和经济学的讲师,还是一名通过了精算师考核、留学英国归来的财务与金融专业硕士。但她却放弃了这令很多人羡慕的一切,转而选择了与她生活工作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中医学。这一转,不仅让她一切从头学起,更让她从出生、长大的台湾来到了北京……

对中医有一种崇敬的神秘感

王玉玲说,一直对中医有一种近乎崇敬的神秘感。最早是在5岁时。因为胳膊脱臼,母亲带着她求助一个民间推拿师。没想到,只一会儿的工夫,刚才还疼痛不已的症状就消失了。后来回想起来,虽然年幼不懂得什么是中医,却始终无法忘记当时民间推拿师那近乎神秘的治疗和治愈后顿时轻松的感觉。后来的一次感冒让王玉玲久咳不止,以致晚上连觉都睡不着。去看中医时大夫对她说:“服药后今晚就可以睡着了。”结果那一晚她真的睡著了。 两次与中医的“零距离接触”,让王玉玲体会到中医的“神奇”。她说:“我一直认为医生治病救人是神圣的,而我们的中医则不仅治病救人,更充满了高深的内涵,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因而我对中医,更充满了近乎崇敬的神秘感。也许这就是我下决心学习中医的动力之一吧。”

除了挑战自己,还希望有一个升华

1966年出生在中国台湾新北市的王玉玲祖籍湖南,父亲在1948年到台湾不久即从军队退役,在一家金属矿业部门工作,祖籍福建的母亲则一直生活在台湾。虽然生长在一个普通家庭,但王玉玲自幼聪明好学。因为成绩优秀,她曾被选为代表参加全台湾的中学生语文竞赛,在中学和大学的毕业典礼作为学生代表致辞,也曾担任过中学和大学校刊、系刊的总编辑……这些不凡的“履历”,让原本学习工商管理,连报名从事新闻工作资格都没有的王玉玲,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即被台湾顶尖级的一流报社经济日报社破格录取。

在校学习优秀、毕业后的记者生涯更是从工资到社会地位都令人羡慕,王玉玲的学习与就业道路可说是“顺风顺水”,但她却在此时选择去英国留学。其直接“导火索”是王玉玲陪着同学参加赴英留学的英语考试。虽然她没有丝毫准备,结果却“就像很多故事那样,我那筹划已久的同学最终没有通过,我这好奇陪考的却一次就达标,顺利申请到英国名校留学去了……”

在医院的台胞健康服务中心

1993年,在英国完成了的财务与金融硕士学业的王玉玲返回台湾,很快就被刚刚成立的开放大学聘为讲师。虽然工作上依然是顺利如意,但随着台湾经济的不景气,一向好学,爱挑战自己的王玉玲又开始思索了……

终于,她决定,去北京,去祖国中医学领域的最高殿堂——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于是,怀着对北京的神往,怀着对中医学“博大精深,学无止境”的情怀,怀着“除了挑战自己,还希望得到升华”的决心,王玉玲告别了台湾的父母和爱人,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

走进林海音“北京城南”的文学世界

2008年8月,完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学业的王玉玲,正式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第二中医门诊部医师。坐落在原宣武区半步桥的广安门医院第二中医门诊部,地处正经八百的北京城南地界儿。因而也让王玉玲在工作的同时,走进了她在中学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时就十分向往的北京南城。不管是来看病的居民,还是丰富的回民小吃,都让来自台湾的王玉玲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南城的风情风貌:“我们二门诊部在陶然亭地铁站附近,是典型的南城。因此工作时我经常会看到脚上穿着黑布鞋,怀里揣着蝈蝈来就诊的居民,提笼架鸟的也没少见,让我一下就走进了林海音“北京城南”的文学世界……天气好时,我和同事们午饭后会到旁边的万寿公园散步。春秋季节的北京城南真的很美。我也喜欢在下班经过牛街时去逛一下,因为那里的回民小吃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山楂金糕和驴打滚是我起初的最爱,但最后百吃不厌的却是豆汁儿和麻豆腐……不吃羊肉的我,原来不理解为什么聚宝源总是大排长龙,老五四季和窑台四季总是高朋满座。后来当我在上班路上碰到一个熟悉的患者大姐,给我一个热情的拥抱感到十分舒心时,当我在工作之余去造访那些在门诊部结识的患者大哥大姐,跟他们学到了很多老北京人为人处世的道理时,我终于知道,这种风格叫‘局气,是一种跟工资没什么关系的气魄!”

和“铁杆中医”们的难忘事

在王玉玲的眼里,二门诊部里很多从医的同事都是爱岗敬业、热心钻研的医生。因此她不仅敬佩他们,更忘不了和这些被她称为“铁杆中医”的同事们一起学习、一起工作的日子:

“……每周我都会和门诊部同事的几个‘铁杆中医与来跟诊的学生一起开个伤寒论沙龙。由我杰出的师弟史强大夫主持,房玉涛主任和刘桂芳副主任几乎从不缺席。有几位从蒲黄榆来的盲人研究生特别好学,他们可以灵活掌握电脑和手机,真的令我大开眼界。他们还跟我们交流简单的正骨疗法,真是体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除了一起学习、一起工作,更让王玉玲难忘的,就是和“铁杆中医”们一起参加义诊的情景:“来二门诊部后,我参加过很多次义诊,印象最深的是那年冬天,我和我们门诊部主任郭育兰、师弟史强大夫等几个‘铁杆中医,一起来到河北涞源和易县。我们在三九天零下17摄氏度的严寒下,一连两天坐在没有暖气的教室里,完成了近二百人的义诊。让我特别敬佩的是对我有知遇之恩的郭育兰主任,她是我见过最善良的人之一,不仅多次和我们一起参加慈济基金会组织的冬令义诊,还每次都是亲自批假,支援器材,为义诊大开善门。每次义诊时,郭主任的妇科检查都特别受偏乡妇女的欢迎。虽然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她仍然和在医院的门诊一样,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为患者检查。想起来,我真是自叹弗如呀。我们的义诊很辛苦又没有报酬,还要自掏腰包付路费和住宿费,我却从不后悔,因为我不过是在尽一个医生的本分。每当回想起和来自天津、北京及台湾的医师们共同义诊的情景时,我都会因自己曾是置身于其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已和北京融在一起

来北京从医十多年,王玉玲一直勤奋好学,努力钻研,不仅很快晋升为主治医师,还成为广安门医院第二中医门诊部具有治疗未病(亚健康的中医调理)、内科杂症和老年病专长的门诊医生。而在很多门诊病人的心目中,王玉玲更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对患者特别负责任的王大夫”。

參加义诊活动后与同事合影

生活中的王玉玲在工作之余更喜欢与她来北京后结识的朋友在一起共度时光。她会在闲暇时和朋友一起逛商场、遛大街,也会在假日里和朋友一起愉快地郊游,时不时还会吃上朋友亲手包的饺子……所以无论是在同事还是门诊病人的眼里,王大夫早已和来自全国各地到北京工作和学习生活的人一样,和北京融在了一起。就如王玉玲说的那样:“回想起来,虽然我在台湾出生长大,可北京却是我居住最久的城市。所以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我到底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其实是哪里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中国人,我喜欢北京。现在我的爱人也在国内一家公司工作。虽然我们还没有在北京买房子,但我在北京已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圈子。我常常想,如果哪一天我退休不当医师了,我一定会像林海音那样,把我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一一写下来……”

庆幸生在一个美丽幸福的时代

从台湾到北京,从待遇优厚的台湾大学讲师到受人尊敬的北京中医医师,18年的光阴,王玉玲不仅出色完成了华丽转身,更历经了从留英金融硕士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的升华。提起这些,王玉玲则更为自己生在当今的时代而庆幸。她说:“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一个美丽幸福的时代。回想起来,从当年凭借留英硕士学历通过申请就直接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时,我的‘幸福命运就开始了。先是赶上国家刚刚出了新的惠台政策,让原本应该按照欧美留学生缴美元学费的我,转而成为与内地学生同等学费标准的学生。在校学习时,我又有幸师从多位北京著名老中医学习。我的师长们学养深厚、医术精湛,他们真正做到了传道解惑并重,让我受惠颇深终生难忘。毕业后,国内第一批开放台籍同胞考执业医师证的机会又让我赶上了,因而我不仅成为第一个在北京宣武区登记的台籍执业医师,也在2011年成为宣武区通过主治医师考核的第一个台胞。2012年,我又完成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学位……这就是我的‘幸福命运,而赋予我‘幸福命运的就是这个时代。所以有时候我总是在想,我真的很幸运,生在一个美丽幸福的时代,在我人生的长河中,是时代推着我走,让我见到了光,顺着这缕光芒,我走到哪里,就正好赶上了好政策。我更相信,这个美丽的时代还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待我们……”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门诊部北京中医药大学义诊
门诊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研究进展
石家庄杏林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健康义诊基层行
义诊在草原 潘义奎 油画 112cm x 180cm 2020 年
北京欢乐口腔门诊部
专家访谈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赵进喜教授
大学英语MODEL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为例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
论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