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心诗钞》均州沧浪诗作的主题意义分析

2020-01-17田运科李垣璋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沧浪亭道人沧浪

田运科,李垣璋

(1.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2.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 十堰,442000)

《兰心诗钞》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在“不犯时讳,不涉穿凿,并远谐谑,绝无讽议”前提下的“抒写性灵,吟风啸月,以及随时赋景,往来酬唱之作”[1]3,也有专家从“题材范围和思想内容”的角度,“概括为均州风物、民间风习、士人风雅、羽士风骨、古人风度等五个方面”[2]。

《兰心诗钞》均州沧浪诗作的主题,既与诗社的创作理念有关,也与社会、家庭环境和个人思想、经历等有关,对了解均州社会和兰心诗社有一定价值。

自古以来“沧浪”主题,有“遇治则仕(清),遇乱则隐”、“达则兼济天下(清),穷则独善其身(浊)”之意;也有特指“沧浪绿水”,而取其“清”之义;还有蕴含挫折,不得志的隐逸思想。

一、《兰心诗钞》中的均州沧浪诗作

(一)《兰心诗钞》中关于均州沧浪的诗作类型

《兰心诗钞》中关于均州沧浪的诗作,有三种类型:

1.直接以“沧浪亭”为主题的作品有6首。

这6首都是写正月十九日游沧浪亭。沈吉庵、贾品三和道人叶问梅、张印槎、周莲斋、徐辉山6人各1首。《兰心诗钞》的作品中很多是同题诗,即一人先拟一题作诗,众人以同题作诗相和。其中有一组4首以“沧浪览胜游”为主题的同题诗,即沈吉庵拟题《正月十九日游沧浪亭》并作诗一首,随后道人叶问梅、张印槎、周莲斋三人以同题各作诗一首;紧接此后,诗钞编有道人徐辉山以《沧浪晚归》为题所作诗一首;又隔一组(2首)同题诗《何处闻灯不看来》之后,编有贾品三以《正月望九日游沧浪分咏》为题所作诗一首。

2.直接出现“沧浪”一词的作品有12首。

其中王丽川9首、叶问梅2首、王家驹1首。王丽川的9首分别是:《咏别墅》中的“披蓑欲渡沧浪水,钓得鲸鳌出碧潭”,《诞辰自适》中的“天柱青松千尺秀,沧浪绿水万层波”,《春日隐居(三绝)》中的“春花春鸟闹春天,家住沧浪古渡船”,《北村六咏》中的“一泓澄碧沧浪水,月下渔人起棹歌(暮眺)”、“浥取沧浪水独清,振衣千仞当无生(晚归)”,《北村晚归》中的“绿渍沧浪水,轻舟荡漾迟”,《夏日闲居》中的“沧浪波渺渺,凌霄云叆叇”,《题问梅夏渔南浦行乐(渔歌子二阙)》中的“情性逸,利名逃,沧浪渡口唱离骚”,《北村溪边纳凉》中的“太岳参天霁,沧浪达海流”;叶问梅的2首分别是:《绿树阴浓夏日长(二首)》中的“倚枕琴书消白昼,畅怀诗酒瀹沧浪”,《谒客溪张少尉》中的“沧浪垂樾荫,桴鼓策功勋”;王家驹的1首是:《上元》中的“明朝有约沧浪去,玉漏铜壶总不摧”。

3.出现“兰亭”(指代沧浪亭)的有4首。

其中贾品三3首,张印槎1首。贾品三的3首分别是:《春服满汀州》中的“兰亭觞咏游春去,洛水衣冠隔浦来”,《前题(二绝)》(即同题诗王丽川《咏远可堂红紫牡丹》)中的“分明亦是洛阳种,开到兰亭色更嘉”,《端阳雨中怀诸友》中的“一一就兰亭,若苗去其莠”;张印槎的1首是:王和斋等《夏初小饮联句》中的“仿佛兰亭聚,有句皆倾囊(印槎)”。

(二)均州沧浪诗作作者

把诗社成员创作的关于均州沧浪诗作数量情况,与诗钞中收录的诗作数量情况,进行简单对比,大多数成员情况基本一致,但也有少数成员不大一致,甚至有的反差比较大。

1.有6人情况基本一致。

上述22首关于均州沧浪、沧浪亭的诗作,作者是兰心诗社9名成员中的8人。

创作关于均州沧浪的诗作,数量最多的是王丽川。他虽然没有以均州沧浪亭为主题创作作品,但他直接写到均州“沧浪”的诗作有9首,数量最多。其次是贾品三,有4首。即以均州沧浪亭为主题的诗作1首,写到“兰亭”(即均州沧浪亭)的诗作3首。再次是两位武当道人叶问梅和张印槎。叶问梅有3首,即以均州沧浪亭为主题的诗作1首,直接写到均州“沧浪”的诗作2首;张印槎有2首,即以均州沧浪亭为主题的诗作1首,写到“兰亭”(即均州沧浪亭)的诗作1首(联句)。沈吉庵、周莲斋、徐辉山3人以均州沧浪亭为主题的诗作各1首,王家驹写到“兰亭”(即均州沧浪亭)的诗作1首。

在《兰心诗钞》中,把诗作数量和参加联句创作的次数加起来比较,创作诗作数量比较多的是王家驹、沈吉庵、王丽川3人,分别是70、65、61首(次)。其次是贾品三、道人张印槎,分别是52、51(次)。再其次是道人叶问梅、周莲斋、徐辉山,分别是27、25、23(次)。最少的是相育堂,为16(次)。

创作关于均州沧浪的诗作,与《兰心诗钞》中收录诗社成员的作品数量相比,有情况相符的,如王丽川,诗钞中的诗作数量排第三,达到了61首(次),虽然没有专门创作以均州沧浪为主题的诗作,但在诗钞中他在9首诗作中写到了“沧浪”,是数量最多的。贾品三、张印槎、叶问梅和周莲斋、徐辉山两方面情况类似。

2.有3人情况不一致。

王家驹、沈吉庵、相育堂3人创作的关于均州沧浪诗作数量,与诗钞中所收录诗作的数量不大一致。

王家驹是诗钞中诗作数量最多的,达到70首(次),但只有1次提到了“沧浪”。并且王家驹在正月初七所写的《上元》中,最后一句“明朝有约沧浪去,玉漏铜壶总不摧”,想和诗社成员游览沧浪亭的急迫心情表露无遗,但诗钞中却没有看到王家驹关于这次游览沧浪亭的诗作,并且在整本诗钞中,也仅仅只是在“明朝有约沧浪去,玉漏铜壶总不摧”这一处提到了“沧浪”。沈吉庵在诗钞中的诗作数量是65首(次),仅次于王家驹,诗钞中唯一一组关于沧浪亭的同题诗《正月十九日游沧浪亭》,还是他拟题的,但诗钞中就再也没有他提到“沧浪”的诗作了。

王家驹、沈吉庵在《兰心诗钞》中的诗作数量列前两位,却极少有关于均州沧浪的诗句,个中原因不得而知,粗浅揣测,一方面可能与诗社成员的生活状态和在入世、出世方面的人生理念有关,另一方面,《兰心诗钞》也只是收入了诗社成员在1829年春夏秋三季创作的部分诗作,内容方面也有一定偶然性。

北平人相育堂是唯一一位在诗钞中没有收录关于均州沧浪诗作的诗社成员。这可能和相育堂既是诗社成员中唯一的一位外地人,也只参加了1829年的诗社春季活动有关。相育堂从荆州到均州任张少尉幕府,只参加了兰心诗社的春季活动。春后到陕西“索债”,1829年在均州的时间不长。《兰心诗钞》共收入他的诗作10篇15首,主要以寄怀、和韵兰心诸友为主题,另参作联句诗一首。沈吉庵在《忆相育堂》写到“兴君酬和刚三月,纵我痴聋又十旬”[1]140。王家驹在《送相育堂之秦》写到“把晤无多日,征帆忽向西”,并注曰“兼宦游,我均张少尉幕。因事难,已别之西行”[1]137。相育堂自己在《七盘岭寄怀和斋先生》也写到“债索秦关外,思萦楚水湄”[1]134。

二、均州沧浪诗作与诗钞整体诗作的价值

《兰心诗钞》有6首以“正月十九日游沧浪亭”为主题的诗作,也是“沧浪览胜游”。正如在同题诗《正月十九日游沧浪亭》中,道人周莲斋写到“春来邀客荡轻舟,共向沧浪览胜游。”道人叶问梅写到“在步出城东门,流观沧浪景。”

(一)《兰心诗钞》均州沧浪诗作的价值

1.以“均州沧浪”为主题的诗作

这6首均州沧浪诗作,在《兰心诗钞》中属质量较高之作。

一是反映了诗社成员的活动状态。王和斋在《上元》一诗末尾写到:“明朝有约沧浪去,玉漏铜壶总不摧。”这次正月十九日的游沧浪亭活动,至少是诗社成员在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观灯时就已约定好的,属诗社成员集体活动。

二是反映了古均登沧浪亭的习俗。《续辑均州志》记载:“三月三日,城中士人往往携酒榼登沧浪亭游眺,流觞曲水,犹余前代风”。

三是写到了均州沧浪的文化内涵。如沈吉庵“嶓冢流来东渡东,翼然亭峙汉江雄”、贾品三“危亭高耸乱云巅,孺子歌曾石上镌。千古沧浪留胜景,濯缨濯足乐陶然”。

四是描绘了均州沧浪山水风光。

2.写到“沧浪”意象的诗作

《兰心诗钞》中还有12首诗作中写到了“沧浪”。值得注意的是,这12处都是写的“沧浪”,不是“沧浪亭”。另外,有9首是王丽川所写。

这12首中,有两首是用其地名意,即王家驹的《上元》“明朝有约沧浪去,玉漏铜壶总不摧”,王丽川的《春日隐居》“春花春鸟闹春天,家住沧浪古渡船”。

有9首大都和隐逸山水田园主题有关。其中2首是把“沧浪”与“武当”联系在一起,非常少见。王丽川的《诞辰自适》“天柱青松千尺秀,沧浪绿水万层波”、《北村溪边纳凉》“太岳参天霁,沧浪达海流”,这两句也非常有气势。前者是王丽川因岁月蹉跎,“曾从畎亩怀庙廊,且自烟霞着笠蓑”,而寄怀山水田园,以期“种得心田福寿多”。后者写北村溪边所见之景,表达“渔家烟柳外,事事静中求”之意。还有7首也是引用沧浪水之意。另有1首写到“沧浪渡口唱离骚”。

还有3首写到“兰亭”,即沧浪亭。这些具体分析在后文详述。

(二)《兰心诗钞》诗作的主题与价值

“正月十九日游沧浪亭”这一均州沧浪主题,与兰心诗社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王和斋所拟《兰心诗墅励规四则》的第一条就规定:“凡抒写性灵,吟风啸月,以及随时赋景,,往来酬唱之作,不必拘意求工,但不犯时讳,不涉穿凿,并远谐谑,绝无讽议,则敬和中隐寓温柔敦厚之意焉。”这与清王朝严苛的“文字狱”有很大关系。

这6首以均州沧浪为主题的诗作,也是与诗作的主要主题类型一致的。《兰心诗钞》中的作品,除了开头的3篇励规序跋文外,354首诗作大致可分为七类主题:

1.景物类主题。共120篇142首,占40%。这是诗作数量最多的一类主题。如道人徐辉山的《锦屏山晓望》:“鸟声喧树底,竹韵过墙东。”沈吉庵的同题诗《庭兰》:“入榭春兰有异香,紫茎碧带映华堂。”

在七类主题中,数量最多的是写景写物类,从整体上看,往往就景写景、就花写花,无论是艺术手法,还是思想内涵,价值大都不是很高。如红紫牡丹(6篇11首)、兰花(8篇10首)是所写诗作最多的两种花。而关于红紫牡丹,诗作都突出的是“富贵”之意,6篇就有5篇直接用了“富贵”一词:“此身合在瑶台上,富贵神仙自主张”(王家驹)、“富贵何须身遇早,相羊晚景尽余杯”(相育堂)、“富贵无端禀化工,春芳独殿百花丛”(王丽川)、“洛阳遗种至今夸,富贵何须说魏家”(道人张印槎)、“富贵风流实可夸,姚黄魏紫绽纷葩”(贾品三)。只有沈吉庵的诗作中没有“富贵”一词,但仍然突出了“富贵”之意:“由来魏紫价千金,开向槐庭已满林。”偶有借物警世,如王家驹《榆青缀古钱》:“商量斯世贪庸者,休把无方孔滥开。”

2.抒怀类主题。共44篇58首,占16%。如王家驹的《季夏晦日别墅晓起书怀》:“寄语餐霞方外客,庸人枉自惹纷繁。”

往往只是个人一时之感,广度、深度都比较有限,但有时偶尔流露出对社会、他人的看法。有三个主题的抒怀诗作数量最多,即春日醉起言志(6篇6首)、送春(8篇9首)、立秋偶成(8篇15首)。在春日醉起所言之志方面,或“劳劳胡为者,微生如寄生。有酒须当醉,终日卧庭楹”(贾品三),或“往来成古今,萍踪寄此生。如何不快饮,欢然最檐楹”(道人叶问梅),或“人生行乐耳,何为劳此生。酩然终日醉,坐卧依檐楹”(沈吉庵),表达的都是人生行乐、何劳此生、有酒当醉之志,也有对人生的无奈之感。还有王丽川《夏日闲居》所抒“未来事莫猜,已往时难再”之感、道人张印槎《首夏闲居》所发“宠辱无关真个好,其中至味少人知”之叹。

3.节日类主题。40篇43首,占12%。如王丽川的同题诗《上元》:“迎神白粥上元中,祈得蚕桑百倍丰。”

在描写节日景象的同时,记录下了比较多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现在很多都已不存,描写也比较鲜活。所写节日集中在元旦立春(10篇11首)、上元元宵(7首)、寒食节(5首)、端午怀人(5首)、中元鬼节(3篇4首)、中秋节(5篇6首)等。在元旦立春的10篇中,有7篇都写到了“万”字,如道人叶问梅“万国笙歌庆岁丰,千声爆竹响凌空”、“万国笙歌奏,千声爆竹催”,沈吉庵“万国瞻依日,东郊淑气迎”,贾品三“百岁相逢岁首春,衣冠万国拜芳辰”,王丽川“新阳迎岁泰初开,万里春风拂面来”、道人周莲斋“玉烛调元万象新,忻逢岁首拜初春”,道人徐辉山“桃符万户迎正朔,爆竹千声庆岁新”,极言新年普天同庆之喜。另有7篇写到了鄂西北地区春节饮椒柏酒的习俗,即用辣椒籽和柏叶所浸泡的酒,饮后可祛病、长寿。如道人叶问梅“一尊柏酒兼椒颂,愿效三呼敬祝嵩”,道人张印槎“饮罢屠苏唤比邻,东郊吉旦看迎春。灰嘘葭管阳初肇,瑞颂椒花曙转新”,贾品三“何当正朔晴光好,柏酒椒盘宝字新”、“玉立颁三丑,椒盘献五辛”,王丽川“椒浮玉盏芳词颂,冻解冰壶淑气催”,道人周莲斋“管吹葭灰飞朔旦,杯浮柏叶献芳辰”、道人徐辉山“今朝处处占丰稔,预献椒花佐吉辰”。上元诗作中,写到的习俗有“荆楚俗中门插柳”(王家驹)、“玉龙衔火出”(道人叶问梅)、“迎神白粥上元中,祈得蚕桑百倍丰”(王丽川)、“赤城飞凤藻,陆海泛莲船”(道人周莲斋)等。

4.赠人怀人类主题。共34篇40首,占11%。如相育堂的《舟泊郧县寄怀沈吉庵》:“蒲帆十幅春江暮,夜泊南丰忆沈晖。”

此类诗作,或美好祝福,或思念好友,极少有时代感。所写较多有三类,一是相育堂和诗社成员之间相互忆怀,展现了相互之间的情谊。如沈吉庵《赠相育堂幕府》“曲江宴上识荆州,几度思君愿莫酬”、贾品三《初秋忆育堂》“好友难忘栖远道,新诗频赋寄他乡”,相育堂《志别兰心诸友》“待得兰花初识谱,总教荆树莫分枝”、《七盘岭寄怀和斋先生》“送春时送我,归不似春迟。债索秦关外,思萦楚水湄”。二是送和斋先生子侄州试,三是谢赠张少尉,语多祝赞。

5.写事类主题。共28篇31首,占9%。如道人叶问梅的《夏日晓起》:“道人晓起推窗坐,野鸟一声山更幽。”写事类诗作,就事论事较多,和写景写物类似。

6.题画类主题。共19篇23首,占6%。如道人张印槎的《题画春山》:“图中未识春多少,两岸桃花到眼迷。”题画类诗作,或描写画面内容,或赞美画家手法,局限较多。

7.咏兰心别墅类主题。这类主题,因是诗社成员咏写诗社社址,在内容和意义上有其特殊性,因此单独作为一类主题。共5篇17首,占5%。如道人周莲斋的同题诗《咏别墅》:“别墅空林外,骚人日起居。”而咏兰心别墅类诗作,或描写别墅环境,或记述成员活动,可以借此了解一些诗社情况。

综上可见,写景写物类和写事类加起来,则占到了全部诗作的49%,是《兰心诗钞》的主要主题类型。《兰心诗钞》中的诗作,大多时代感不强,局限较多;艺术手法上模仿较多,新意较少。这既与清朝严苛“文字狱”有关,也与诗社成员的眼界视野、思想意识、文学素养有关。

但是,通过《兰心诗钞》的字里行间,一是可以了解诗社成员,即古均文人、道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二是了解古均城习俗;三是了解古均山水、田园风光;四是管窥古均农人状况,如“力田迫三农,儿女无闲暇。我观耕织图,艰难惟穑稼”(王家驹《四月清和雨乍晴》)、“挑菜野人闲摭捆,一肩归荷夕阳中”(相育堂《和沈文昭先生菜花元韵》)、“汗滴夏畦负耒人,中心怅怅尤倾折。水耕火耨四时成,十雨五风虞暴冽”(王家驹《立秋前夜雷雨顿解熇暑志兴》)。此类极少。

四、《兰心诗钞》和钟岳灵、沈冠、贾笃本的“均州沧浪”主题诗作比较

均州沧浪亭几经兴废,既寄托了古均城人的文化情怀,也见证了社会时局的转变。这在诗人的创作中明显反映出来,尤其是贾笃本的均州沧浪诗作,主题、风格、内容和情感完全不同。这既与社会有关,也与家庭、个人有关。

1.《兰心诗钞》集中以“沧浪览胜游”为主题,主要突出“乐”。

兰心诗社6位成员的6首作品,都是以正月十九日游览均州沧浪亭为主题,主要抒发了“沧浪览胜游”之“乐”,如沈吉庵“盈耳歌声听始终”,叶问梅“同人竞留题,落笔妙思骋”,周莲斋“乘兴悠悠忘日暮”,贾品三“濯缨濯足乐陶然”。

之所以诗作主要突出了一个“乐”字,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春节之乐。二是社友之乐。此为兰心诗社刚成立后的集体游览、创作活动,三是山水之乐。

但张印槎、徐辉山这两位道人在诗中的情感则比较隐晦。张印槎写到“春阴未觉莺声啭,柳媚还宜淑气催”,给人“冷”之感。虽然这是春阴的实际情况,但和大多数人,尤其是在诗中营造的欢乐气氛不大一致,如沈吉庵的“春暖鱼游金镜里”,给人“暖”之感;贾品三的“春风摇曳往来船”、“鱼游波面全如意”,给人“春风如意”之感。即使道人叶问梅写“残雪崖际飞,绿竹蘸波影”,也充满春天的生机之感。还有徐辉山的《沧浪晚归》,给人非常安静之感。这一点在后文的意象特点分析里再详述。

2.钟岳灵主要以“沧浪亭新成”为主题,主要突出“好”。

钟岳灵,1845年前后出生,均州人。弱冠能文,撰有《太和山记》《沧浪赋》等文章。他的9首以均州沧浪为主题的诗作中,《题新成沧浪亭》组诗6首[3]81,《题沧浪亭新成》[3]80、《仲冬再游沧浪亭》[3]85、《花朝同友人饮沧浪亭》[3]86各1首。

为沧浪亭新成而写的7首诗作中,首先是“逸兴翩然江上行”,心情之愉悦。再就是沧浪新亭落成后,“好景入看胸次殊,沧浪名胜若新图”,“好景应须胜有形,游观原自藉平宁”,新景之美好。还有“狂歌一任惊林木”、“狂歌亦自惊山鬼”,欣喜狂歌。

3.沈冠主要以“结伴游沧浪亭”为主题,主要突出“兴”。

沈冠,生卒年不详,清代浙江钱塘人。武进士,著有《旅游草十二卷》。他的5首诗作中,《题赋沧浪亭》组诗2首[3]93,《秋日同友人游沧浪登凭虚亭》[3]90、《立春日同友人游沧浪山亭》[3]92、《沧浪绿水》[3]91各1首。

3首秋游沧浪亭、1首春游沧浪亭都是与友人结伴游沧浪亭。春游时“淑气似催诗酒兴”,秋游时“酒兴浮醽醁,诗情挟杳冥”、“千秋赋壮衔杯兴”,而且“唒然长啸振林皋”。登沧浪亭饮酒赋诗,酒兴诗兴齐发。

4.贾笃本主要以“几辈新亭增感慨”为主题,主要突出“忧”。

贾笃本,太平天国(1851-1864年)前后出生,均州人,进士贾洪诏之子,均县城隍庙道士,纂修《均阳贾氏家乘》六卷。贾笃本与沧浪有关的11首诗作,主题最为丰富。《登沧浪亭》组诗4首[3]119,《步方晓翁九日登沧浪亭韵》[3]81,116、《和方晓翁沧浪亭题壁韵即以赠别》[3]118、《小憩沧浪亭》[3]117、《沧浪亭饯别季九》[3]117、《沧浪亭不戒于火赋诗志感》[3]81,118、《登临沧浪亭》[3]120、《登沧浪亭》[3]120各1首。

贾笃本的均州沧浪诗作,和兰心诗社成员和钟岳灵、沈冠都完全不同。一是格局不再仅限于小我,而是“时局”、“河山”、“生民”、“宦海”。二是表达不再是温柔敦厚,而是直抒胸臆。“一邑兴衰关气数,千秋名胜慨荒凉”、“河山容坐啸,江汉待澄清。无能渐烛武,多病慨休文”。三是心情不再是“乐”、“好”、“兴”,而是“时局危如此,生民奈若何”、“宦海惊心冰雪淡,沧浪回首梦魂多”,甚至“几辈新亭增感慨,望洋无计奠横澜”。

贾笃本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这和他出生在太平天国前后,时局动荡、清政府控制力下降有关,也和其家风家教有关。

猜你喜欢

沧浪亭道人沧浪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沧浪亭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寻幽沧浪亭
置亭沧浪上 日与沧浪亲
沧浪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均州:沧浪之上,沧浪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