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0例6个月~6岁儿童25羟基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2020-01-17田军胡小红沈佩芳潘开宇丁晓玲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居住地户外活动程度

田军 胡小红 沈佩芳 潘开宇 丁晓玲

作者单位:31120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萧山医院

维生素D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维持钙稳态和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严重缺乏会导致婴儿和儿童发生佝偻病和/或低钙血症,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中儿童维生素D 缺乏越来越多[1-2]。儿童维生素D 缺乏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且日益严重,我国儿童维生素D 缺乏更为普遍。本资料监测本地区儿童维生素D 水平,全面分析6 个月~6 岁儿童、性别、家长文化程度、BMI 值、户外活动、厌食、腹泻情况、居住地及鱼肝油应用情况的异常率与维生素D 水平的差异,为临床合理补充维生素D 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0月萧山区的400 例6 个月~6 岁儿童为观察对象,最小年龄6 月龄。近期无感染,无肝、肾、内分泌相关疾病,无遗传免疫缺陷病及慢性病。其中男220 例,女180 例;年龄:<1 岁者123 例,1~3 岁者151 例,3~6 岁者126 例;家长文化程度:初中与中专者221 例,高中与以上者179 例;BMI 值:正常者305 例,超重及肥胖者95 例;户外阳光照射:≥2h/d 者237 例,<2h/d 者163 例;胃纳状态:厌食70 例,正常330 例;腹泻情况:≥4次/d 者71 例,<4 次/d 者329 例;居住地:农村150 例,城镇250 例;维生素D(400IU/滴或胶囊)应用情况:规律者298 例,非规律或无者102 例。所有儿童家长均对研究知情及同意。

1.2 标本采集 采集受试对象空腹静脉血2ml 于普通离心管,分离血清,4℃保存,3d 内完成25 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检测。

1.3 检测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采用25(OH)D 检测试剂盒(广州菲康)、RT-6100 酶标分析仪(美国Rayto),严格按照试剂盒及仪器操作说明对样本进行检测。检测方法的灵敏度5nmol/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10%。

1.4 判断标准 参照《营养性佝偻病防治全球共识2016》[3]:维生素D 充足:25(OH)D ≥20ng/ml(50nmol/L), 维 生 素D 不 足:25(OH)D 介 于12~20ng/ml(30~50nmol/L),维生素D 缺乏:25(OH)D<12ng/ml(30nmol/L)。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年龄、家长文化程度、BMI 值等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与25 羟基维生素D 异常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研究因素者的25(OH)D 异常率比较 400例儿童的25(OH)D 水平及异常率分别为(72.82±6.37)nmol/L 及31.25%(125/400),不同性别儿童的表达水平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家长文化程度、BMI 值、户外活动、厌食、腹泻情况、居住地及维生素D 应用情况者的表达水平及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研究因素者的25(OH)D表达水平及异常率比较[n(%)]

2.2 儿童25(OH)D 异常的影响因素研究 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年龄、家长文化程度、BMI 值、户外活动、厌食、腹泻情况、居住地及维生素D 应用情况均是25(OH)D 异常的影响因素,见表2、3。

表2 研究因素的赋值

表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3 讨论

25(OH)D 作为维生素在机体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可较有效地反应维生素D 在人体中的储存情况,其在机体各项功能维持中具有较高的作用,尤其在骨骼发育相关的钙磷代谢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4]。另外,儿童作为骨骼发育的重要时期,25(OH)D 在儿童中的需求尤其高,且其关系到儿童的多系统器官生长发育及健康状态维持,因此对儿童进行25(OH)D 的研究尤为重要[5]。而与儿童25(OH)D 相关的研究在临床多见的同时,研究差异较大,主要与地区、时间段等因素有关,因此认为对不同地区及时间段新生儿进行25(OH)D 表达情况及影响因素的探究意义较高[6],可为儿童维生素D 的补充提供参考依据。

本资料结果显示,400 例儿童的25(OH)D 水平及异常率分别为(72.82±6.37)nmol/L 及31.25%(125/400),不同性别儿童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龄、家长文化程度、BMI 值、户外活动、厌食、腹泻情况、居住地及维生素D 应用情况者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年龄、家长文化程度、BMI 值、户外活动、厌食、腹泻情况、居住地及维生素D 应用情况均是25(OH)D 异常的影响因素,从而肯定了上述因素对于萧山区6 个月~6岁儿童25(OH)D 表达的影响。分析原因,作者认为年龄较大的儿童骨骼发育所需的25(OH)D 增高,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家长对其补充的重视程度降低,导致其缺乏与不足的情况增多;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及农村对于儿童25(OH)D 缺乏的危害认知度较低,对其补充的重视程度也较低;有研究认为肥胖及超重儿童的维生素D 吸收较差,可能与其体脂较高等因素有关[7];户外活动较少的儿童则存在光照相对不足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体内25(OH)D 的含量[8];存在厌食及腹泻情况者则普遍存在营养失衡的情况,而25(OH)D 作为其中的一类指标,其含量与异常率也呈现升高的状态[9];维生素D 规律应用者必然可有效提升25(OH)D 的体内储存。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维生素D 不足与缺乏率也在不断升高,学龄儿童缺乏率最高,幼儿缺乏率居中,婴儿缺乏率最低。究其原因可能为:(1)婴儿和幼儿仍保持饮用配方奶习惯,配方奶粉添加了一定量的维生素D 和钙;(2)婴儿和幼儿需在社区进行常规体检,家长相对重视,并进行了部分维生素D 的额外强化补充;(3)学龄前儿童大部分没有补充维生素D,且缺少户外活动与日光照射;(4)学龄前儿童处于快速生长期,使机体维生素D 供不应求。

对于儿童25(OH)D 异常率较高,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儿童父母购买相关书籍,尽可能多参与育儿课程,提高儿童父母育儿的专业知识,同时加强与其他儿童父母沟通育儿经验;(2)增强儿童活动量,多晒太阳,避免肥胖;(3)科学喂养,食物均衡,适当服用改善肠道菌群、促进25(OH)D 吸收的食物,遇到育儿疑惑或难题时及时咨询专业医生。(4)根据《营养性佝偻病防治全球共识2016》,结合我区实际情况,6 个月~6 岁儿童额外补充维生素D 400-800IU/d 比较合理,建议持续补充至成年。(5)非规则补充维生素D 患儿,建议来院评估儿童25(OH)D 营养状况,根据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或治疗。

综上所述,萧山区6 个月~6 岁儿童的25(OH)D 异常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生在临床上遇到25(OH)D 异常的儿童除了加强对症治疗,还应充分的重视导致25(OH)D 异常的原因,加强对因治疗,本资料为萧山区儿科医生对本地区25(OH)D 的异常情况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猜你喜欢

居住地户外活动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浅谈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组织现状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鸟类居住地
户外活动开始啦
流动人口参与居住地选举的困境及其实现路径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