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个人-环境视角设计和完善适老型住宅

2020-01-16山娜

设计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个人老年人

山娜

摘要:加强适老化改造、设计和改善适老型住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老年宜居环境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在物质环境、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应用个人-环境视角可以为设计和完善适老型住宅提供一个更为宏观的思路。本文提出从个人和环境的视角建设和改善适老型住宅的命题,对适老型住宅的含义进行了解析,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内部差异性的角度提出适老型住宅的设计要求,并从构建适老型住宅产业链角度和老年人需求出发对适老型住宅的设计和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个人-环境视角 老年人 适老型住宅 适老化改造 老年宜居环境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0-0103-03

引言

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为建设一个“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老年宜居环境的设计和改善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目前我国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十分落后,特别是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适老化改造项目推进缓慢,相应的物质条件及配套环境难以适应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对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一、加强适老化改造、设计适老型住宅是老年宜居环境高质量建设的要求

推进老年宜居环境高质量建设,可以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总要求,培育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老年产业发展,提升老年人的独立性和幸福感,是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路径。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六章专门对老年“宜居环境”做出了规定:“国家制定和完善涉及老年人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国家推动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引导、支持老年宜居住宅的开发,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为老年人创造无障碍居住环境。”根据全国老龄办2016年发布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老年宜居环境体系的建立应满足安全、便利、舒适等要求,重点从适老居住环境、适老出行环境、适老健康支持环境、适老健康服务环境和敬老社会文化环境等入手进行规划统筹。老年宜居环境以全龄友好为目标,着重解决老年人所处生活环境中的突出问题,注重保持老年人的基本功能"。其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适老住宅是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老年宜居环境改善项目,是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依托,如图1。

什么是“适老型住宅”?有学者称之为“老年住房”,并指出老年住宅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就地养老”、连续性照护服务以及老年服务产业,倾向于老年人住宅与周围软性服务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有学者将其称为“通用住宅”,即普通住宅,指能够适应人在一生中各阶段变化,人的一生从生到死都可以享用的住宅类型,在设计和建造时,已经把人老年时的生活需要考虑进去,并通过留有余地的设计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身体独立性要求,实现老年人的自我管理和照料,是一种“原居安老”居住模式,倾向与强调硬件设施的作用和代际互动的延续,也被部分学者称之为“无障碍住宅”。也有观点认为,老年住宅作为一种专供健康老人集中居住的专用住宅,不属于国家或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设施,其实质是按市场化经营管理的老年专用住宅,是房地产市场中的一种住宅产品”。此外,养老地产、养老院、护理院、托老所等机构养老场所也被认为是老年住宅,更注重养老政策、养老制度、养老服务、养老护理和组织能力、设备设施等配套元素在住宅中的嵌入价值。

本文認为适老型住宅是面向老年人需要、能够保证老年人独立生活、促进老年人群体实现健康老龄化,并处在配套服务设施健全、绿色环保的自然环境中适合老年人居住和生活的住房。适老型住宅本质上是将制度、秩序、服务、组织、设施和代际关系嵌入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保障老年人在居住熟悉的环境中连续生活、独立生活和有质量的生活。依据住宅嵌入因素的差异,适老型住宅可分为社区援助型老年住宅、通用住宅(代际互助型老年住宅)、养老设施及康养设施。根据嵌入因素的多寡,养老设施和康养设施是强因素嵌入型的适老型住宅,通用型住宅是弱因素嵌入型适老型住宅,同时又是强人际需求型住宅;在各种适老型住宅中,适老化设计、建设或改造是必备选项,是适老型住宅的根基,成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必然之选,如图2。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我国已经初步探索出居家适老化改造的重点实施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面改造、门改造、卧室改造、如厕洗浴设备改造、厨房改造、物理环境改造、老年用品配置等内容,为建设老年友好型的便利、安全、舒适环境和发展老年产业提供了机遇。但是由于老年消费市场及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依然薄弱,与适老化改造相配套的金融资本体系尚未建立,养老科技进展及应用不及预期,适老化改造的推进依然带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特征。政府及社会应从适应老年人生活的角度更多地关注老年人本身对于适老型住宅的需求;建筑规划和设计部门应引入个人环境视角和积极老龄化的目标开展工作,更关注于细节,关注住宅的改善对于老年人自身的掌控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作用,如图3。

二、适老型住宅应引入个人-环境的视角

从微观层面来讲,个人-环境视角是一种联系的视角,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个人的需求和能力,环境的资源和需求。个人与环境的联系包括个人受环境的制约和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及干预。个体会对自然、消费和社会环境等产生需求,会通过对环境的适应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的能力(如吃饭、穿衣、做饭、上下床、在屋内走动等等);对环境进行干预的目的在于保持个体适应环境多方面的要求,同时,个人无例外地要受到环境的多方面制约。减少过多环境压力,才不会使老年人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功能水平过快地退化。当居住生活、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向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方面进行转变,将改善抑或是提升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近年来个体-环境视角的应用逐渐从建筑环境等物质环境向社区环境等社会环境转变,可以说,从宏观层面来说,个人-环境视角也是一种人本经济视角。在适老型住宅配套产业链体系中,涉及到上游的养老金融及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完善、软硬件养老科技的发展,中游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普及、福利器械及设备的生产制造和销售管理,同时也涉及到下游相配套的老年人文化生活的丰富、护理体系和家政服务的健全。以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为目标,以适老型住宅设计和改造为抓手,以适老化改造为切入点,深挖老年消费市场潜力、不断促进养老产业的结构多元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对于建立开发老年消费市场、促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从需求端发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老年宜居环境的营造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通过改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等外部特征,寻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因此,适老化改造和适老型住宅相应配套产业链的完善,可以为老年人个体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在一个不成熟的产业市场和消费大环境中,老年人个体多样化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老年人个体消费欲望与消费能力难以得到调动,消费环境将明显抑制个体意志。因此,从个人环境视角出发,为老年人提供内涵丰富、品类多样的适老化改造服务包,可以进一步激发老年人对于适老化改造和适老型住宅的需求,如图4。

三、从个人-环境视角加强完善适老型住宅的设计

(一)老年人个体生理变化要求适老化改造过程保留适度挑战性健康和照料是老年人的两个基本需求。每个个体出现生理上的退行性变化的程度和时间是各不相同的,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周围环境相关。在居住环境建设上,应具有补偿性的功能,即设计出能够补偿老年人机能丧失的辅助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人的残存机能,以增强自理、自立能力。

老年人由于健康下降的原因,身体活动能力受限,甚至越来越无法驾驭自己的活动和行为。当经历一定时期的生活能力下降之后,老年人也必然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一方面承认自己的能力丧失,同时也对环境进行改善,以保持自己的生存或生活的功能。也就是说,如果要恢复一个人的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无论是在太多还是太少环境压力情况下,个人或环境都必须有所调整。

进入老年期之后,普遍都会出现一定的退行的变化,这就需要获得周围环境的支持。例如,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关节组织的疾病,其特点是疼痛、肿胀、骨的脱臼和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手、膝部、髋和肩部关节是最容易出现病变的。这是人们活动时必须使用的运动系统,这些关节病变使老年人的活动变得非常艰难。“用进废退”,否则极容易引起萎缩。越是行动不便的时候,就越需要环境的支持,以便于日常的活动。例如在墙壁上安装扶手,将台阶设计或改装成坡道,可以使个体更加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体的活力和自理能力。但是如果适老化改造过多干涉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和空间,将会导致老年人基本功能的过快丧失。

(二)老年人个体心理变化对适老化改造提出了更多的“人文关怀需求”

老年人有着属于自己比较稳定的价值观以及较强的自我控制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的情緒活动增强。身体机能的下降、带病时间和频率的增加无形之中给老年人心理增加压力,加之社会环境的不可控性和家庭环境的变化,很多老年人会出现严重的消极负面情绪,如抱怨、唠叨、失落、恐惧、孤独、疑虑、抑郁等等。比如信息社会,老年人的“生产经验”已经不再是社会进步的主要资源,与年轻人的代沟加深,尤其是多数老年人的“科技恐惧症”和面对针对老年人“诈骗犯罪”的无力感,使得老年人产生自卑、无助、孤独感。对此处理不当,便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衍生出更大的问题。

考虑到老年人个体普遍出现的智力和记忆下降的问题,在住宅设计中应该加强对环境特征的塑造,借助于环境的改善加强老年人对环境的信任和掌握。在居住环境的心理表现需求上,老年人较之年轻人对居住的方便性、安全性、私密性、独立性、环境刺激性以及舒适性上有过之无不及。在居室设计上,老年人房间的布置要宽敞明亮、舒适,富有生活气息,借助于提高环境的舒适和灵敏度改善老年人心理状况。

由于老年人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生活样式模式化,退休之后与社会的脱离导致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产生不适感,所以,在居住地的连续性上要有保证,要尽可能地使老人居住在已经住习惯的环境中,保持交流空间的充实性和周围景观的安定性。

(三)老年人内部群体差异性要求因地制宜地推动适老化改造

老年人内部差异性巨大,健康状况、城乡、年龄、收入、居住方式、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对于适老化改造的需求不尽相同。例如城市半失能老年人对于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强烈;对于独居空巢老年人,配套的社区补偿性环境是提升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条件;对于慢性病老年人或留守老人来说,相应的服务设施缺乏如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更为重要。可见,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性、服务包式的构建方式,可以有效弥补适老化改造过程中面临的老年人内部群体差异性,推动适老化改造向更为合理和人本方向发展。

四、基于老年人需求的适老型住宅建设建议

普遍来讲,我国适老型住宅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健康和积极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加之相应的配套产业链仍处于探索和建立过程中,适老型住宅的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的推进面临较大的挑战。要在民政部2020年发布《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更深层次上提升老年人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首先要基于老年人的需求完善适老型住宅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需要进一步完善门及门禁系统的设计。门的设置应该保证安全性,考虑到老年人体力和智力退化的问题,在简化开门程序的同时要保证其安全性;门的宽度要适当的增加,以便轮椅通过;比起推门来说,日式拉门比较省力,尤其对于坐轮椅或者是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另外,小区楼下的门禁系统的门很重,不够灵活,很多老年人在推门的时候很费劲,不利于老年人或者是其他负重的人员顺利进出,需要加强门禁系统的灵活性。

二是高度重视面向无障碍人群的家具设计。面向老年人的家具设计应该遵循两个原则:方便性和安全性。例如,很多老年人弯腰打开电视柜的时候需要蹲下一起身,对于关节有问题的老年人来说非常有挑战性。建议适老型住宅的家具考虑适当提高高度;底层空间增大,放置一些大件物品;黄金高度的地方可以放一些日用品。另外,无论是餐桌还是橱柜类的家具都要尽量减少棱角的出现,以防老年人磕碰受伤。为了将地震或振动等的伤害控制到最小的程度,也需要将家具进行固定。

三是注重细节设计和适老化设计对老年独立生活能力的支持。要在老年人常使用的空间内营造一种适合老年人个体使用的、能够独立操作的、最大限度节省老年人体力的设备体系。比如厨房设施经典的布置原则“按食品柜—冰箱—准备台—洗涤槽—调理台—燃气灶—配餐台排成的利于调理作业的U形流线”,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为老年人节省体力的目的。为了方便坐在轮椅上的老年人,也可以进行以下的细节设计改造,使之更具灵活性:水龙头要可以上下前后移动,同时洗涤槽和燃气灶等厨房厨房操作间留足150cm供轮椅回转的空间;浴缸宜采用平底防滑式浅浴缸,离地不宜太高,淋浴需要地面防滑;浴缸冷、热水龙头使用时易忽冷忽热,难以调节,故宜采用红外感应恒温龙头;在不同高度设置多个水温调节器。

四是辅助器具的设计和使用应避免过渡粘贴“老化”标签。防滑垫、防滑条、扶手、挡板、轮椅等都是属于可以改善环境、提高个体自立能力的辅助器具。应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安装和配备辅助器具,例如器具的安装不应该太突兀,要在一些重点部位(比如门口、拐角、桌旁、床边、淋浴间、马桶旁等)安装,并且,扶手的安装和设计应该要融入到整个房屋的设计体系之中。为了防滑和保温,材料方面应该选择木制的。

五是注重发展智能家居,重点开发、推广、应用应急呼叫系统。老年人难免会发生一些紧急情况,所以,适老化住宅中紧急呼叫系统和报警器是必要的。紧急呼叫器可以减轻老年人对于自身身体健康的担忧,报警器的设置也可以减轻老年人对于犯罪的恐惧,但是两者的设置应该简单易识别。连接到社区医院、保卫处或者是居委会的紧急呼叫系统和报警系统会是适老型住宅不可或缺的。

总结

WHO在2002年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一个为人们增龄时提高生活质量的,将健康、参与和保障机会最优化的过程,强调各国应把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力量,积极倡导政府、国际组织和民间社团制定“积极老龄化”的政策和计划,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参与和保障,以帮助国家应对老齡化的挑战。积极老龄化是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益事务,而不仅仅是保持体力活动的能力。作为社会上弱势群体的老年人,在晚年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家庭和社区。通过对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住宅环境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更加符合老年人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本文在探讨如何改善适老型住宅的过程中引入了个人环境视角,通过对于居住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增强老年人的自理生活能力,提高老年人个体的自立能力和生活质量,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对环境的掌控力和自信心,提高自我满足感和生活满意度;在保持躯体和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加强适老化改造配套产业链的完善,为个体提供更多选择,以协助老年人更好地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

基金项目: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表尊研究项目《老年人、残疾人智能家居设计评价标准》(B2020-3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20ZDA077)。

参考文献

[1]吴玉韶,伍小兰.高质量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N].中国人口报,2020-07-27(003)

[2]裴晓梅,构建需求导向型老年人城市生活社区[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8(02):9-14

[3]徐勇刚.养老产业研究及适老住宅集成技术解决方案[J].建筑学报,2014(S2):148-151

[4]张菁,刘颖曦.日本长寿社会住宅发展[J].建筑学报,2006(10):13-15

[5]刘溪.面向原居安老的养老社区建筑布局模式探讨[J].城市建筑,2019,16(27):98-99

[6]宗明明,王昀碧,高健高龄者生活空间无障碍设计原则探究——以厨房为例[J].设计,2051(1):43-46.

[7]查昕城市老年住宅需求分析及对策[J].工程与建设,2007(02):128-130+155

[8]李小云.人与环境匹配理论及其对乡村老年宜居环境研究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7):1-6.

猜你喜欢

个人老年人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45.6%的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