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样的水乡 不一样的乌镇

2020-01-16雷金息

旅游纵览 2020年1期
关键词:乌篷船印花布乌镇

雷金息

沉醉溫柔的水,宁静的时光,又回到梦里的乌镇。

我一直很向往水乡古镇,甚至有些迷恋。乌镇吸引我的是那一半建在地上,一半伸入河里的“水阁”、身着蓝印花布衣服摇着乌篷船的水乡姑娘、唱皮影戏的村民、古巷里染布的阿婆……还有那经典广告语:“心的乌镇,来过,未曾离开。”“时间改变了许多事物,却不曾改变过这里……”

最后的“枕水人家”

清晨,嘎吱的摇橹声划破了水乡的宁静,梦中的乌镇揉着惺忪的睡眼,又迎来一个崭新的黎明。

这里的人家枕着水声入梦,听着桨声醒来。早起的人们挤满了水上集市长长的木桥,附近的农民习惯摇着船把自家种的新鲜瓜果蔬菜运到这里交易,在一片热闹的讨价还价声中,河畔人家满足了日常食物所需。昔日的乌镇,水路比陆路发达,这种传统的水上集市已经延续了数百年。

江南四大名镇之一的乌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历史上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也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茅盾文学作品中的许多场景,都在这里找得到。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镇名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比较合理的是:“乌镇是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戍。“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乌镇。

京杭大运河支流之市河与车溪河涓涓不息,把乌镇划分为东栅、西栅、南栅和北栅。乌镇河道如织,石桥纵横,高墙深巷,水阁飞檐,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面向河水,形成了水乡迷人的景致。那一条巷,那一泓水,那一抹绿,处处彰显水乡古镇的魅力。

沿河而建的街巷十分狭窄,充满智慧的乌镇人把房屋一半建在地上,一半浸在水中,不但拓展了生活的空间,又开启了独特的生活方式,故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誉。

水阁,不一样的传统民居

摇一艘乌篷船,穿行在纵横交错的河道里,看两岸被称作“水阁”的民居,一半建在地上,一半延伸到河里,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那木板离水面只有一尺多,房屋的窗口离水面大约一米有余。水阁三面有窗,凭窗可观河里舟楫穿梭,对岸树影婆娑。

晚上,躺在窗边,听着流水声,看窗外灯火璀璨,月影朦胧,多么惬意!水阁是乌镇建筑的独特奇观,这里的人家世世代代伴水而生,枕水而眠。

乌篷船在水中摇曳,安静的石拱桥,承载着沧桑的历史,摇橹激起的阵阵涟漪,将河面上的天光云影、青瓦白墙,揉碎在荡漾的碧波里,整个河面变得生动起来。橹声中那一幢幢水阁民居宛若画卷般沿河岸徐徐展开。

古镇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茶馆,散落在街巷的各个角落,空气里弥漫着阵阵茶香。当地人常说的百姓茶馆,大都建在水阁里,多为木楼,一面傍河,一面临街,闹中取静。茶馆规模都不大,二三间门面,参参差差排成几排。茶桌上通常放一把茶壶,一只茶盅,茶杯则各式各样,有玻璃的、陶瓷的,甚至还有用土碗的。

这种茶馆开店时间很早,往往天刚亮就有老茶客坐在里面喝茶,到清晨运河边上的水上集市开市的时候,茶馆内早已人声鼎沸,茶香弥漫了。茶客多数是土生土长的乌镇人,其中有真正喝茶的,也有打牌、下棋、聊天消磨时光的。泡一壶茶,道一筐家常,洋溢着浓浓的市井气息。

最古老的“蓝印花”

中国的蓝印花布享誉世界,乌镇则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蓝印花”与苗族的蜡染一样,都是我国最古老的织物印花技法。它以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素雅的风韵享誉海内外,因为布以植物蓝靛汁液印染而成,故名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中的一枝奇葩。

⑦一片片蓝印花布从五六丈高的晒架上一泻而下,随风飘扬

猜你喜欢

乌篷船印花布乌镇
黄梅君作品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水乡的精灵——乌篷船
故乡的乌篷船
从林栖的《青出于蓝》,看蓝印花布的借衣还魂
乌篷船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国外印花布色彩设计赏析
水上的士——乌篷船
在乌镇做一场戏剧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