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众五年,寻找最后一块“拼图”

2020-01-16吕笑颜石丹

商学院 2020年1期
关键词:微众底层开源

吕笑颜 石丹

2019年12月16日,微众银行五周岁。拥有近乎完美的开局的首家互联网银行似乎依旧停留在微粒贷光环之下。近期区块链政策风口能否带动微众银行走出舒适区?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披露的区块链备案产品信息,微众银行备案了BCOS、“金链盟”区块链底层开源平台和WeIdentity等3个区块链平台。

2019年7月26日,微众银行在深圳举行了首届金融科技开放日(Fin Tech Day)。此次大会首次系统阐述了微众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进展,正式宣布金融科技全面开源。

其中,在区块链领域,微众银行首次对外披露了其区块链开源版图。这个版图包括联合金链盟开源工作组共同打造的金融级联盟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Be Credible,Open&Secure);连接底层区块链中间件平台We BASE,实体身份標识与可信数据解决方案WeIdentity,以及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事件驱动架构We Event。

作为一家银行,区块链在微众银行的整个战略布局中担任什么角色?目前,区块链技术及落地应用进展如何?其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挑战?未来又有哪些规划?对此,商学院记者向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一场围绕区块链的大战已经打响,细观微众银行的金融科技布局,或许能一窥金融业当前的挑战与机会,也能为探索区块链如何赋能实体金融业提供一些思路。

区块链:“分布式商业”的最后一块拼图

在2019年7月26日首届金融科技开放日(Fin Tech Day)上,微众银行宣布将金融科技的“ABCD”四大板块(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 Computing-云计算;Big Data-大数据)全面开源。

在整个开源架构中,区块链技术支撑着微众银行“3O”开放银行体系中的“开放创新”战略。

在区块链方面,微众银行联合金链盟开源工作组打造金融级区块链底层开源平台FISCO BCOS、开源自主研发的实体身份标识及可信数据交换解决方案WeIdentity、分布式事件驱动架构WeEvent、区块链中间平台WeBASE。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备受关注和追捧。以去中心化为特征的区块链技术,具有防篡改、分布式记账、操作透明、安全性高等多项特性,在金融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2019年网信办披露的区块链备案产品信息,微众银行备案了BCOS、“金链盟”区块链底层开源平台和WeIdentity等3个区块链平台:

BCOS是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矩阵元三方共同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现已完全开源,为行业提供了通用的底层技术;金链盟区块链底层开源平台也是定位于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底层平台,由金链盟开源工作组协作打造,“金链盟”是一个非盈利的组织,目前成员主要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如微众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等)、保险业金融机构(如泰康人寿、太平洋财产保险等)、科技企业(如腾讯、深圳、华为等)、以及一些科研单位(如中科院计算所等高等院校);WeIdentity是实体身份标识与可信数据解决方案,2019年2月,微众银行与澳门政府设立的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签署合作协议,合作的首个项目即是将WeIdentity应用于对澳门居民的培训证书进行实时认证。

实际上,在2014年12月微众银行成立后,从2015年起便开始积极布局区块链。2016年5月31日,其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发起成立“金链盟”,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

同年6月,微众银行在腾讯云上发布了国内第一个面向金融业的联盟链云Baas平台。随后8月又联合上海华瑞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了国内首个银行间联盟型区块链应用场景——机构间对账平台。

截至目前,在技术研发方面,微众银行已研发了两大开源底层平台。

其一是联合万向控股、矩阵元推出BCOS,该平台在2017年7月完全开源,并被工信部标准院牵头成立的分布式应用账本开源社区纳为三大项目之一。

随后,微众银行又联合金链盟开源工作组的多家机构共同研发并完全开源了BCOS的金融分支版本——FISCO BCOS,进一步促进国内金融区块链生态圈的形成。

在应用场景方面,微众银行已经在银行间对账平台、仲裁链、物业管理平台、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进行尝试。同时,在开源生态方面,微众银行携通合作伙伴基于FISCO BCOS落地了诸多领域的数十个区块链的应用,不仅有金融,还有供应链、文化版权、慈善公益等。

由于区块链本身是一个分布式账本,也就更好地起到了“连接器”的作用。微众选择相信分布式商业,也就自然选择相信区块链技术。

在首届金融科技开放日上,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张开翔将区块链形容为“连接器”,其所提供的共享、协作、激励、追溯特性可以连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其他技术,而从本次开源项目的数量看,区块链也是微众银行开源项目数量最多的领域。

当前,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对微众银行金融科技板块的定位是“分布式商业基础设施提供者”。

而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在11月23日“2019网易未来大会”之“区块链+实体经济论坛”上也表示:“区块链是支撑分布式商业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了实现分布式商业的对等共享与透明规则,微众银行提出了公众联盟链的概念,它主要满足了服务公众、联盟治理以及分布式商业三个特征。

在战略方面,2016年5月31日,微众银行联合20多家金融机构发起成立”金链盟”,约定共同探索研发、实现适用于金融行业的应用场景,完成了战略布局。

在技术层面上,微众银行将AI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结合,联合金链盟多家成员机构发布了基于联盟链的金融业底层技术平台——FISCO BCOS,该平台整合了身份认证、非对称加密算法、技术治理、监管审计等功能。

在成立的五年里,微众银行确定基于分布式架构搭建新一代银行体系的方向,并认为,未来的商业模式将从原来的资源集中偏向垄断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更公平、更均衡的发展模式,即分布式商业。

那么,分布式商业是什么样,又如何建立?

微众银行选择了全面开源。作为一家没有线下网点的网上银行,微众银行每天的业务要通过微信、QQ等APP发生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也决定着它势必要和很多合作伙伴建立链接。

那么,完全的开源是否存在隐患?而在其中充当“连接器”的区块链又会面临怎样的问题?

资产上链是难点

虽然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有目共睹,但根据IDC的全球调研,在实践中,数据安全是金融企业在使用区块链时最担忧的问题。

中金公司分析员黄乐平认为,联盟链技术企业主要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DLT)、智能合约等技术,帮助金融行业提升服务的效率和透明性。目前,区块链在需要“多方共享”“高频重复”“交易链条长”的场景下最为适合。

不过,在金融行业,联盟链技术在系统性能、安全、数据隐私保护、治理、跨链互操作等方面的技术仍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应用需求。

目前,区块链技术分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为三类。

而微众银行则一直坚持走联盟链的发展方向。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探索联盟链技术的企业之一,微众银行从2015年开始成立区块链研发团队,从2016年上线国内第一款金融领域的生产级区块链应用“机构间对账平台”,到2017年联合金链盟工作组开源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

马智涛在2018年的第四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提出“公众联盟链”的概念,指出联盟链服务公众的方向。在此次峰会上,马智涛提道:“区块链经历十年发展,已经走过了概念诞生和普及、技术跨越发展的阶段,当前区块链在各行业纷纷得到应用,区块链技术应该更好的为数字社会服务,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马智涛认为,相对于公有链,联盟链更具落地条件,最终,联盟链可以成为公共服务链,向公众提供服务。

事实上,微众银行对联盟链的探索可以追溯至2016年5月31日“金链盟”的设立,当天,联盟约定共同探索、研发、实现适用于金融行业的联盟链技术及金融业应用场景。2017年12月,微众银行联合金链盟多家成员机构发布了基于联盟链的金融业底层技术平台——FISCO BCOS,该平台整合了身份认证、非对称加密算法、技术治理、监管审计等功能。

在微众银行核心产品“微粒贷”发放的贷款中,微众银行占20%贷款资金,合作银行占80%,這种模式成为分布式商业的天然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联合贷款,虽然中央层面尚未针对联合贷款出台全国统一的规范性文件,但2019年以来已有上海、浙江、北京等地方监管部门为联合贷款划出红线。

2016年8月,基于上述平台,微众银行联合上海华瑞银行推出了区块链机构间对账平台,利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提供对账、追溯、审计等功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2017年10月,微众银行基于FISCO BCOS平台推出了电子存证管理平台,该平台引入广州仲裁委参与存证业务,通过区块链技术为金融领域的仲裁提供真实透明可追溯的数据源。

微众银行凭借以“微粒贷”为主的个人消费信贷等消费金融服务业务,利用大股东腾讯的C端流量优势,迅速在盈利能力方面跃居行业榜首。以2018年的数据来看,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占17家民营银行(除2019年新获批筹建的江西裕民银行,下同)合计营业收入的42.75%,净利润占比更是高达54.35%。

然而,随着借贷利率的不断下调,以及在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大爆发的背景下,微粒贷的业务逻辑和客户定位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根据微众银行年报披露,个人贷款客户中七成以上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其中相当部分从未在任何金融机构获得过融资。

银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区别于可以从银行获取信用卡的优质用户,这类借款用户属于次优级用户,不仅是当下很多消费金融公司都在力争的客群,也是很多银行逐渐开始下沉的用户群体。

他认为,当前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是一片红海。无论是有牌照优势的消金公司,还是有场景优势的互联网巨头,都有增速下滑势头。即便是微粒贷,坐拥天然流量的优势也正在变弱。

有意思的是,不同以往,微众银行并未在2018年年报中披露微粒贷的用户数量。

资料显示,在资产端,微众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微粒贷、微车贷的消费金融业务,2018年又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微业贷,同样采用纯线上、信用贷的业务模式。

马智涛表示:“有了联盟链体系后,可在此基础上探索很多场景,探索如何有效地运用创新技术”,上述两个产品是微众银行基于FISCO BCOS平台推出的主要应用,但他们也在供应链金融、跨境业务、智慧零售、物业管理等众多场景进行探索。

在民营银行有限牌照下,微众银行已利用自身优势,做了许多突破性创新。只是,越往后走,监管的压力会越突出。事实上,对比微众银行近三年财务表现,不难发现,下降的不止是微粒贷的借贷利率,还有净利润增速、净息差、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愈发接近传统银行的水平。

猜你喜欢

微众底层开源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农民建筑工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2019(第十四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
2019开源杰出贡献奖
微众银行和港科大成立首个粤港合作银行业联合实验室
写给厌学的你: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家长也读读!
微众银行总算能松口气了
“底层文学”向何处去?
略论“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