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勤县农家乐的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径研究

2020-01-16李文静吴应珍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勤县农家乐生态旅游

李文静,吴应珍

(甘肃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兰州730070)

1 前言

美丽乡村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支撑,同时,也离不开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经过20 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可靠来源,2020 年农村旅游产业也有望突破万亿产值。农家乐旅游作为乡村旅游最主要的形式[1],一直以来为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就民勤县这样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农家乐旅游既要“生态”,又要“发展”,就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从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探寻民勤县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是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

2 民勤县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分析

2.1 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途径

对于民勤县这样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要想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业,从长远利益考虑,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就必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旅游项目的发展也要充分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之上,主打“生态牌”农家乐,以生态主题吸引游客,有利于加强乡村的环境建设,提升乡村整体环境,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相关部门也会更加注重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在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加入让游客自己动手优化环境的元素,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充分体现出在保护中发展,同时有利于缓解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环境,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农民和游客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从而改善了生态环境。

2.2 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首次于2013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在建设美丽中国大的背景之下,建设美丽乡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因此,两者相辅相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美丽乡村的建设又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2]。美丽乡村不仅包括外在美,同时也包含内在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民勤县农家乐的生态旅游,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当地农村风貌。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当地人民的发展观念。只有将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理念长远贯彻下去,才能保证农家乐旅游向着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迈进。因此,民勤县发展农家乐的生态旅游,可在外部改变当地农村风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外在美,于内改变当地村民经营农家乐的理念,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美。

2.3 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是民勤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有力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幸福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融合[3],带动民勤县经济的良性发展。民勤县当地农民作为农家乐经营的主要力量,农家乐的发展有助于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2018 年,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正式宣布民勤县脱贫摘帽,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信心,强有力的推动了民勤县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保障,实现稳定增收,同时农民职业具有很强季节性,两者可以互为补充。另外,还帮助当地农民转移劳动力。因此,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民勤县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3 民勤县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3.1 经营规模

到目前为止,民勤县域内农家乐已达300 多家,先后建成重兴乡下案专业旅游村、西湖旅游专业村、朗福生态文化旅游区、陶中现代农业休闲园、武苏沙漠大景区和民勤红旗谷生态旅游村等多家乡村农家乐形式的旅游点,切实推进民勤县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提升改造并投入运营,县域内积极推行建设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旅游村和田园综合体农家乐建设,共培育出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3 个,旅游专业村5 个。截至2019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到67.14万人次,同比增长26.78%,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98 亿元,同比增长29.72%。乡村旅游极大地带动了民勤县经济的发展,农家乐旅游已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4]。

3.2 经营类型

民勤县的农家乐一部分是由农民自发的,分散的,个体、私营的经营形式,另一部分是由村为集体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企业化运营,其中农民自发投资管理是当地农家乐经营最主要的形式。经营的主要类型有以下两种,一种为景区型农家乐,另一种为非景区型农家乐。景区型农家乐主要是借助民勤县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名胜古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旅游资源[5]。非景区型农家乐则是依靠传统文化、特色农产品、特色生态产业园区、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同时利用农民投入改造的特色建筑,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务。

4 民勤县农家乐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4.1 规划和管理模式有待改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关于民勤县农家乐旅游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机制还不够完善,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在联系上还不够紧密,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之间在规划上还不够协调,在农家乐旅游发展伊始没有有效地分析村落生态环境状况,合理的环境承载容量,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农家乐旅游村落之间的合理布局等。由于规划机制不健全,针对农家乐旅游项目与项目之间过于集中的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样不仅没有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反而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次,没有专门针对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服务人员统一的管理和考核标准,服务人员服务态度差,缺乏服务经验,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满意度低,使当地农家乐发展毫无规章制度,甚至有些农家乐业主私自开发自然资源,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很好的起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带头作用。

4.2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据调查,民勤县农家乐从业者70%以上是以以前种植和生产农作物的农民为主,文化教育程度普遍偏向于低水平,缺乏对开办农家乐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也没有接受过如何经营农家乐的专业培训课程,多数从业者的素质偏低,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相对薄弱。一些人的思想观念落后,环境保护知识认识有限,缺少忧患意识,认为保护生态环境与自己无关,对于在经营农家乐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生态治理方面的知识也较匮乏,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能够有效地兼顾区域内整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美丽乡村环境建设。因此,当地大部分农家乐经营的同时,忽视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盲目追求农家乐旅游给自己带来的短期经济效益[6],不注重长远的发展,轻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持与改善。

4.3 基础设施缺乏,环保设施建设滞后

民勤县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还是以农民自发投入为主,农民的经济实力普遍较差,资金有限,投入也较少,基础设施缺乏,为了节约成本,农家乐的开办只是在自家原有的房屋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装修改造,就投入使用和经营,设施简陋,连游客基本的住宿需求都难以满足。据实地调查,有些农家乐接待点厨房设备不齐全,食品卫生安全没有保障;有些农家乐房消防设备不完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其次,政府资金支持和政府优惠乏力,政府给力,但没有形成合力,由于投入少,环保设施的建设也相对滞后,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形式多样,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废水,厨余垃圾,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有些农家乐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尤其是在发展农家乐之后排放的超出环境自净能力的污水的垃圾,没有统一的分类和处理标准,这不仅会给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给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压力。

4.4 经营生态特色不鲜明

由于民勤县农家乐旅游主要接待的客人大多来自城市,经营者在经营方面往往偏向城市化经营,农家乐的乡土气息较淡,和地方文化衔接不密,与风土人情结合不够鲜明,生态特色也不够突出。有些农家乐在装修风格上一味追求城市样式,却不注重开发多元化的农家乐生态发展形式,经营项目较为单调,缺乏其独有的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和对游客的吸引力。农家乐之间的活动内容相似,生态特色不鲜明,创新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农家乐变成了“到农家院、吃城市饭”的景象,对农业和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与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资源的利用率不高[7],如何发展好“生态型”的农家乐思路不够明晰,由此加剧了市场竞争,形成无谓的“内耗”。这样不仅不能够充分发挥民勤县当地农家乐自己独有的生态发展特色,也不足以使游客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5 民勤县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径

5.1 发展民勤县“生态型”特色农家乐

首先,民勤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农家乐旅游从业者转变经营模式,注入创新发展新理念,以发展“生态型”特色农家乐为重点,结合民勤县当地独有的资源,融入生态元素和生态特色,打造具有多元模式的农家乐,让游客真正在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保护民勤县的生态环境,吸引二次客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

其次,民勤县生态环境脆弱,常年风沙大,降水稀少,干旱的沙漠气候特征明显,适合栽培一些沙生植物防风固沙,可以阻止沙漠扩张,阻止沙丘移动,抵抗狂风袭击。民勤县农家乐可结合“互联网+”现代先进科技,发起“公益林”项目,成立生态基金会,打造线上线下植树项目。一方面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为民勤县的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给予了强大的支持。

最后,民勤县农家乐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以转变传统的农家乐经营模式为目标,以发展民勤县“生态型”特色农家乐为重点,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5.2 做好农家乐生态旅游规划,建立环境监测制度

首先,为了促进民勤县农家乐旅游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区域内要新建的旅游项目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评估,严格控制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服务设施在农家乐旅游区域内发展,必要的区域可以利用农业现代化设施进行绿化,维持生态,促进区域生态平衡。

其次,做好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规划。不能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尽可能的保留完整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以呈现给游客,避免对自然景观大范围的破坏,达到自然与和谐的统一。

最后,应具有对环境合理承载力的监测分析机制。比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指数,能承接的最大旅客容量,目前区域内的游客数量以及待接待的人数预测,甚至污染情况等的实时监测与信息的及时反馈,尽可能的使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到合理的范围之内,污染降到最小值。

5.3 增强从业者与游客的环保意识

首先,强化民勤县农家乐从业者的生态服务理念。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从根源上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理念,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培训和教育,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对污水的排放,垃圾的分类处理都应有明确的标准。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结合生态文化特色,编制出农家乐相关生态经营细则与生态教育知识教材,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不仅可以强化从业者的服务技能,同时还可以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对于民勤县特殊的生态环境,人人都应该具有忧患意识,时刻以保护民勤县当地生态环境为主题,对来当地的游客发放生态保护宣传手册,创立以保护环境为中心的旅游项目,比如以民勤县的生态变迁为例展示,防沙治沙工程展示,农村生态警示游等,提高游客对当地的生态保护意识,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

5.4 农家乐与农业生态园电商相结合

民勤县当地还有以农业生态园为形式的农家乐。那如何将农业生态园农家乐和电商相结合呢?第一,打造民勤县农家乐农业生态园区的特色标志,打造农家乐旅游体验平台,以线下美食体验+线下旅游体验+线上订单销售为一体的互联网农家乐旅游平台。第二,在官网或者公众号上及时推送关于农业生态园内植物的最佳观赏时期以及果品的成熟时期,以及时性为特点使游客接收到信息,吸引二次游客。第三,建设农家乐农业生态园电子商务平台,如开设淘宝店铺,微信店铺等线上销售平台,支持民勤县农业生态园内的特色农副产品、特色乡村餐饮食品、旅游特产等在线销售。第四,搭建农家乐旅游体验的平台,如让游客在农家乐农业生态园区内体验养殖小动物,种植小树苗,尽享认养、体验的乐趣。

6 结语

民勤县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生态环境推进农家乐旅游与当地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的深度融合;主打“生态牌”,打造生态型农家乐旅游,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形态的农家乐[9],推动农家乐旅游向“农业+”、“旅游+”、“生态+”等模式的转变;提高从业者与公众的环保意识,充分保持乡村整体的生态环境,将生态建设与农家乐旅游高度结合起来,让生态效益与旅游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唯有这样,民勤县农家乐旅游才会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实现在保护中发展,真正把农家乐旅游培育成持续发展、富农增收的新产业[10]。

猜你喜欢

民勤县农家乐生态旅游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民勤县农村学校小班化数学教学对策研究
民勤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分析及思考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