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

2020-01-16张国婷王素利

关键词:生涯化学学科

张国婷,王素利

(河北北方学院 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01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上海市和浙江省两地率先试行新的高考考试模式。新高考选考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的机会,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学生在选择科目时又感到茫然与困惑[1],缺乏选择意识和能力,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且不能将选课与选择大学、专业以及将来自己可能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2015年,河北省印发了《关于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验研究的通知》,同时发布《河北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验方案》,指出要在全省科学、规范和创造性地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作为高中老师,要梳理相关因素,确定基本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对高中生适时地、合理地且科学地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其选择科目,规划职业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就业打下基础,确保新高考改革达到预期成效[2]。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承担的任务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创设人黄炎培先生主张将职业教育贯穿人们受教育的全过程和整个职业生涯[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且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从而达到个人生涯自主发展的教育手段。它不仅包括职业教育,还包括围绕生涯发展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和多途径的人文关怀。其核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自主选择和自觉规划的意识与能力,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不同学科能渗透的职业生涯内容不尽相同,但生涯教育的作用、内容和实现途径是一致的。

(一)生涯教育的作用

生涯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了解自己,并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点作出最合适的选择,如高考时选择考试科目、上大学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等。生涯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未来职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与重要品行,养成自主选择的能力,实现自主发展。

(二)生涯教育的内容

生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涯意识激发、生涯自我认知、生涯职业探索、生涯决策行动和生涯素养准备等。学生喜欢某种职业需要同时具备3个要素:首先是个人兴趣,会让人乐在其中;其次是个人潜能,能让人发挥自身长处,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是价值观念,能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和名誉地位等。

(三)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径

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3个方面。其中学校是生涯教育的主要场所,主要通过课程、活动、渗透、辅导和社团5个方面开展生涯教育。以每个学科课程的实施为主体,以生涯导向课程和生涯发展指导制度为辅助的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基本模式是专题讲解、学科渗透及活动体验[4]。不论哪个方面,学科课程都是生涯指导实施的主阵地。

总之,职业生涯教育需要受到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作好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准备,了解更多的相关职业信息。

二、化学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施策略

教学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力水平和基础,然后将职业生涯规划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展示化学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生涯规划的意识。

(一)筛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针对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内容,充分利用现有高中教材中的生涯规划教育的资源,发现与生涯教育相关的渗透点,制定内容要求,结合教材进行适度拓展,并以教学目标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乙醇教学为例,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建议以酿酒文化和工业酒精的制备为情境素材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二)构建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针对选定的渗透点,将化学知识与生涯内容联系起来,规划实验和探究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兴趣、探索潜能和发展素养等作用。首先,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且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并提炼核心问题。以《乙醇》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展示张家口的葡萄种植加工企业——中粮集团长城红葡萄酒桑干酒庄,展示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和酿酒企业为发展民生作出的贡献,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情感参与,提升其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在探究乙醇的性质时可以从日常的醉酒现象引入,实验模拟乙醇在人身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动画模拟人体吸收酒精后的分解机理,引导学生以化学的视角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三)回归教学情境,培养人文素养

课堂小结时联系相关职业、专业和榜样人物,运用多媒体进行适度展现。这一过程要体现化学创造物质文明的社会价值,折射人文意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乙醇的教学中,可介绍酒精燃料电池开发的榜样人物——中山大学的朱昌宝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等关键电极材料的理性设计、可控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中国开发出了高性能、廉价并且耐用的电池。利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相关职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布置开放作业,了解兴趣职业

布置作业时,除习题训练外可安排了解职业信息的开放性作业,帮助有化学学习兴趣的学生进一步获得生涯知识,继而将其发展成志趣,最终成为为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栋梁。如乙醇一章的教学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查阅新能源开发的相关岗位和专业,了解相关职业以及要求。

三、化学教师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建议和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至关重要,作为学科教师应具备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作好学生的高参。

(一)以学生为中心,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化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的教学最佳期。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自身兴趣、能力以及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提高职业意识、职业理想以及决策能力,为高考“选考”科目和大学专业的选择作好准备。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拓展相关的职业信息,如核心工作内容、学科需要、发展前景和职业标杆人物等[5]。

(二)合理安排时间,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中阶段科目多,课时紧,一堂化学课是40~45分钟,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发展素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时间安排,学科教学是主旋律,拓展学生职业视野是伴奏,一般一堂课有2~3分钟即可。关于职业涉及的素质能力、职业要求、人格特质、入门岗位、发展通路、环境和报酬等,没有必要为学生全部呈现,这是学生选择职业前的自我研究部分。

(三)开展实践活动,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相比在常规学科课堂中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学生更倾向于直观获得职业相关体验。化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体验化学的社会价值和相关职业的意义。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职业参观和体验,通过亲身了解职业的内容和相关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著名教育家于漪讲过提升专业素养是一个教师最好的敬业。随着新高考改革模式的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应努力开阔职业视野,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专业和职业内容,探索不同教学活动的融合策略。如整合各种资源,适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相应职业体验等,也可以开展适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为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好准备。

猜你喜欢

生涯化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我的教书生涯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