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说明”的技巧

2020-01-15余映潮

新作文·初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屠苏酒尺牍书信

余映潮

这期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概念”的说明。

词典这样解释“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说得浅白一些,有关事物的名称,定理定义,新的理论、理念与说法等都可以说是“概念”。

将一个“概念”说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或者说得详尽、深入、生动,都需要技巧。

下面来看看几段说明有关“概念”的文字:

“尺牍”者,书信是也,最早为一种文体的名称。古人写信,一开始写在木板上,“牍”,即我国古代书写用的木简。用一尺長的木简作书信,故称“尺牍”。为了与“简牍”区别开来,古人把作为书信的“尺牍”用另一块木板覆盖,称为“检”,在“检”上签字称为“署”,“署名”就是由此而来。有的“检”上还有一块凹陷的装饰称为“函”,这就是今天“信函”“函件”的由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尺牍”的名称也进而精细化。如书写在木板上的称为“札”或“牍”,书写在竹片上的称为“简”,而书写在布帛上的称为“帖”,因此,书信又叫“尺牍”“书札”“手札”“手简”等。

(摘自赵峰《絮语尺牍》,《光明日报》2016年1月29日)

这段文字解释“尺牍”。作者运用以一带多的阐释方法,在说明介绍“尺牍”之时顺势简介了牍、署、署名、函、信函、函件、札、简、帖、书札、手札、手简等概念,语言精练,描述简洁,层次清楚,内容极为丰富。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河流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保持水源、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湿地是蓄水库,是水质净化器,也是气候调节器。我国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之中,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保存了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是淡水安全的生态保障。湿地是“物种基因库”。我国湿地有湿地植物4220种、湿地植被483个群系,脊椎动物2312种,隶属于5纲51目266科,其中湿地鸟类有231种。湿地净化水质功能十分显著,每公顷湿地每年可去除1000多公斤氮和130多公斤磷,为降解污染发挥了巨大的生态功能。

(摘自李慧《湿地的功能》《光明日报》2018年2月3日)

这段文字介绍“湿地”。其表达特点是——重点很突出:湿地的“作用”;角度很分明:从多个方面解说;方法很简要:作阐释、列数字这两种说明方法既显生动又显准确。

屠苏酒是在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酒品,故又名岁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屠苏酒从晋朝产生,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喝屠苏酒的方式,表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德。梁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岁饮屠苏,先幼后长,为幼者贺岁,长者祝寿。苏辙诗云“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就是指这种风俗。

这段文字解说屠苏酒。层次清晰,文笔生动;有“据说”,也有传说;有引用,也有评价;内容新颖,富有生活气息。一个“概念”,竟然阐释得如此生动。

这些文字告诉我们,在阐释一个概念时,要考虑到说明的技巧。

猜你喜欢

屠苏酒尺牍书信
春风送暖入屠苏
杨建民先生书法作品
孙思邈与屠苏酒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米芾《尺牍-书札》集锦(上)
共 筑
米芾《尺牍-书札》集锦(下)
别有用心
《海源阁珍存尺牍》——萨迎阿、翁同书、陈官俊、吴式芬书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