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市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发展瓶颈和实践对策

2020-01-15许达志江清花李玟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常德市常德智慧

许达志,江清花,李玟

(湖南文理学院经管学院)

1 常德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经验与实践

1.1 政策支持与主要做法

1)智慧常德,战略引领

2013年,常德提出“坚持科教先导,建设智慧常德”战略;2016年,市政府提出了智慧、健康、美丽、现代和幸福的“五个常德”。2017年,政府进一步明确加强常德市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与管理;2018年,下发了《智慧常德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建设计划》[1]。这一系列政策的颁布着力提升了智慧城市的战略引领地位。

2)职责明晰,协同推进

常德市政府率先创建了四部门的分工协作、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智慧常德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全市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年度计划;电子政务办主管全市信息化工程建设,负责将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以及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工程的绩效评估;市财政局则负责项目建设投资预算评审和结算评审以及管理项目中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公共资源;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审批后的建设方案和投资概算实施项目建设,负责项目建设初验和运维管理[2]。各部门主职主抓,全面统筹协调,形成了强大的工作推进力。

3)重奖重考,项目促进

近几年来,常德市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评估考核范畴。每个信息化项目竣工验收投入后,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的建设需求和实际成效,市电子政务办会定期组织信息化工程项目绩效评估。对未达到运行目标的,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分析查找原因、整改落实。智慧常德的项目优先投入资金的同时,对每个项目后续建设进行重点考评。市政府对市智慧办的工作也进行重奖重考,给予智慧常德项目高度政策支持。

1.2 技术支撑与改革经验

常德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改革合作模式,推进资源的整合。根据云计算技术核心平台“建设投入大、管理要求高、后续使用难”的特点,革新探索了“政企合作建设,专职部门管理,精简最优使用”三种技术合作模式。

1)改革建设模式,打造一流平台

2014年,市政府面向全国招标,引进了浪潮集团在常德市注册成立湖南浪潮云投公司。通过深度战略合作,市政府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了常德云计算中心平台。政府每年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企业就公共管理、民生服务、产业经济服务三大领域首度开展全面合作。此举在整合产业资源,促进信息化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市域内云计算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发展。

2)改革管理模式,享受一流服务

常德市政府改革了智慧城市的管理模式,出台了《常德云计算中心管理办法》和《常德云计算服务考核细则》,为智慧常德搭建了专职部门进行管理,对云计算服务的工作进行统一、全程、专项管理。管理模式改革规定了云计算服务的考核标准,让市民享受到云计算带来的一流智慧应用服务。

3)改革使用模式,发挥一流作用

改革技术使用模式,使公共资源发挥一流作用,力促智慧常德项目投入建设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在实践中,根据“迁旧不建新”的原则,对云计算机房和外网实行集约化建设管理,改善了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的情况。2018年的数据显示,全市整合了部门非涉密机房47个,组织52家单位110个应用系统集中入驻云中心、共享云资源,节省建设运行维护资金上千万元,成效全省首屈一指。

1.3 智慧常德实践成果

1.3.1 扩大数据资源共建共享

为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加快聚集政、企、民大数据资源共享,常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担负起政府数据管理职责。至2018年底,智慧常德政府共享数据更新迭代,实现与省平台技术对接和数据交换。数据资源整合到了60个部门1280个目录26亿多条。市智慧办搭建了政府数据网页,正式向公众开放政府数据。同时,建设电子证照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注册、制证、数据采集,收集了8个部门24类1800多万条证照数据。

1.3.2 建设智慧常德典型应用

早期的智慧常德最受瞩目的成果是“社会治理网格化”。常德社会治理网格化项目构建了市、县、乡、村、网格五级联动服务体系。运用网格化体系化解民事纠纷、整改治安隐患、协助侦破形式案件共计3万余起,智慧常德建设体现出实质性作用,真正便民服务。2018年,“我的常德”应用推出运行,此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了支付宝和微信平台,接入非税征缴系统,优化了实名认证、用户管理等功能,完成住房、医疗、教育、消费投诉等20多项民生应用开发,平台累计实名注册用户突破25万人次。“我的常德”在中国大数据博览会上获评“2018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被工信部评为2018年智慧城市惠民服务领域十大优秀解决方案。

2 常德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瓶颈及原因分析

2.1 数据技术的硬核支撑难题

数据共享互换是一个重要门槛。要进行数据分析,必须先整合数据。由于缺乏格式标准,形成了数据孤岛,问题和开放数据也无法关联和合并。现实中,共享动力缺乏和共享后数据安全性低是阻碍数据资源共享的原因。

数据收集和分析仍然是主要挑战。面对大数据量和长数据处理流程,本身在技术处理上都存在着挑战。数据技术性分析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常德目前的实际,数据的处理确实存在较大难度。

人才不足限制了大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常德的大数据人才资源稀缺。面临信息人才缺少的现实,市政府早期便与浪潮云投集团展开合作。大数据产业人才引进也成了限制智慧常德发展的瓶颈。

2.2 民众需求的软核关注较低

常德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了许多民生大事,也回应了许多民众需求,但其中的一些项目的设计和规划仍是参考其他城市的。智慧常德打造的“我的常德”智慧应用平台,目前实名注册人数过30万人次,使用人数比率还有待提高。在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交通出行,实时路况信息,医疗资源分配等方面应该更好嵌入和发挥作用。

2.3 实践探索的建设成本过高

常德市的智慧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智慧常德的建设缺乏创新性,项目实施的模拟化特征强。由于数据资源整合度不高,导致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不能互通,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效率不高。体现在项目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较高。

3 常德市智慧城市发展对策分析

3.1 大数据技术层面

1)多方联动,构建数据共享平台

目前,政府公开的很多数据大多都是一些统计的年鉴之类。政府要主动作为,积极引导,政企合作共构数据共享平台,更好地利用数据。这方面,常德可以学习贵阳大数据产业的成功经验。

2)政府支持,加强技术合作式创新

常德的大数据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要关注以技术创新带动城市发展。技术创新的途径还可以更多地从政企合作方面推进。如阿里集团的信用机制和体系的嵌入给智慧医疗带来更便捷的服务。

3)提高待遇,引进大数据技术人才

常德要扩大政策红利,引入人才来常德发展。短期来说,可以完善配套措施,提高相关领域领军人才的待遇,更好地吸引高层次人才就业、创业。长期来看,可以联合市内高校合办相关专业,订单式培养,成建制开班,以强化大数据人才的培养。

3.2 民众实际需求层面

1)基于调研,重点突破

可以在不同县区有针对性的展开智慧城市建设。如,桃源县、石门县等可以从智慧旅游方面做发展规划;鼎城区、武陵区等可从各种便民智慧项目上做规划,如智慧交通、医疗、公共安全等等。

2)构建渠道,边建边改

智慧常德项目建设进程中,可以建立相关职能部分和市民反馈渠道对项目进行评价和反馈。要鼓励市民参与到智慧城市项目的反馈中来,以寻求更优的方案建设智慧常德。

3.3 实践探索路径层面

1)减少复刻,努力创新

智慧城市应该个性化,适应当地的地域特色。杭州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先的城市,在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及无数中小科创企业的努力下,整个城市都透露着智慧的气息。而常德更应该往生态宜居上做文章。

2)数据共用,共享共建

智慧常德的创建离不开数据的共享共用,并根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构建顶层设计。在实践中加强政企之间的合作,在系统内加强数据之间的关联,在操作上由政府牵头公开政务数据,各领域共享内部数据,保证数据最优化利用。同时要加强管理,保证数据安全,减少部门对共享数据的担忧。

3)联系实际,逐步建设

首先要基于对网络的需要,搭建好互联网络,逐步实现城乡间的信息网络宽带。其次先解决基本需求,再层层建设智慧常德系统。此外,也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管理信息化,形成技术和机制双驱动。

猜你喜欢

常德市常德智慧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安排部署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工作
常德市武陵区实验幼儿园
《扶琴》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银色的常德
房子就是拿来住的
《清溪雅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