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自然的风和日丽

2020-01-14颜士州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阿拉木图哈萨克族大峡谷

颜士州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腹心,是有着“亚欧大陆交通岛”之称的中亚领土大国。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其对中国的地缘价值骤然提升,日渐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土地面积约272平方公里,人口约1695万,由130多个民族组成;主体民族为哈萨克族,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地形西高东低,平原和低地较多,是全球最大的内陆国。

莽原上诞生的繁华都市

努尔苏丹又叫阿斯塔纳,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行走在首都的大街上,人们会觉得这里的建筑比起欧洲各大城市来,也毫不逊色,除了欧式建筑,还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努尔苏丹的东南方向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巴伊杰列克观景塔,它像一棵蓬勃的白杨树,就如我国上海的东方明珠,是这座城市的象征。据说,这座塔的建设灵感来自于哈萨克族的神话故事,讲述了一只神秘的小鸟,每年都会在一颗白杨树上生蛋,哈萨克族人吃了鸟蛋就会获得幸福。这座塔高105米,象征着树,里面包着一个直径约22米的大球,是塔顶,象征着鸟蛋。塔顶上有一个观景台,可鸟瞰首都全景。观景台高97米,象征着1997年哈萨克斯坦将首都迁到这里。

努尔苏丹位于国家中心位置偏北,伊希姆河绕城而过,气候四季宜人,生态环境良好。虽然这里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成了“世界第二冷”的城市,但城市的“可汗之帐”依然可以享受热带的气候。“可汗之帐”高150米,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帐篷”。冬天里面不结冰,因为建筑内部使用了特殊的化学内衬,使得屋顶空气形成微循环;要想体验热带生活,这里还有从马尔代夫进口的沙子铺成的35℃恒温沙滩。“大帐篷”里集购物、娱乐为一体,成为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城市集散地。

总统府的对面就是总统公园,公园内河道蜿蜒曲折、森林茂密,乘着游船绕湖,宽阔与幽静使人心旷神怡。公园里的山洞成了别具特色的景点,有些洞内还有小湖,湖水与洞外的大湖同涨同落。这样,湖上有洞,洞中有湖,洞湖相连,真是别有洞天。

鲜明的民族特色

哈萨克斯坦主要从事畜牧业,饮食、服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长期从事牧业的哈萨克族人,饮食大部分取自牲畜,主食主要为牛、羊、马肉和各种奶制品。马奶酒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欢的饮料,不分男女老幼,对马奶酒都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每逢夏季,哈萨克族人的家中都常备马奶酒,马奶酒不仅能解渴,还能充饥,营养更是丰富。此外,马奶酒还能医治肠胃病等慢性病,是生活中的“隐性药方”。

马奶酒是由马奶经过加工发酵后制成的。每年的6月底到9月末,是哈萨克族人制作马奶酒的时节。此时,牲畜在水草充足的草原上生活,膘肥奶足,牧民们将新挤出的马奶盛于木桶或皮桶里,用一种特制的工具在奶桶里上下搅动,使马奶在桶中的温度不断升高,数天后发酵,即成为半透明略带酸味的马奶酒。

哈萨克斯坦人的衣饰,明显地反映出了牧区生活的特點。他们的衣服大多用牲畜的皮毛制成,衣袖较长(一般都超过手指),总体宽大结实。冬天,牧民们普遍穿着结实的冬羊皮大氅,腰束金属花纹的皮带,右侧佩有小刀(便于随时切肉食用)。内衣的衣领较高,大多绣花边,套西服背心。裤子大多用羊皮缝制,帽子则因地区和部落不同而有所差异。妇女喜着胸前绣花、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天气寒冷时,外罩对襟棉大衣。年轻的姑娘们爱穿绣衣的套裤,配以银圆或银制装饰品。

哈萨克斯坦人招待客人进餐时,主人会先将带有羊头的一盘肉送到客人面前,以示尊敬;客人将盘中的羊头取起后,割下一片羊头右颊面上的肉放入自己的盘中,表示接受,再割下另一面羊颊面肉捧给席上的长者,接着割下一只羊耳朵给在座中的幼者;然后,客人将羊肉盘捧还给主人,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认为失礼。之后,宾主才能欢快地割食羊肉。当杯盘狼藉的时候,主人便会把一大把碎肉送到客人嘴边,让客人吃下。客人如果表示谢绝,就会被理解为小看了主人的诚意。这几乎是一种强制,却十分热情、美好,令人盛情难却的招待方式。这也是哈萨克斯坦人的独特餐饮文化。

如果在太阳快落山时来了客人,主人便不会放客人赶路,会邀请其留下过夜。晚餐很丰盛,有肉煮肉,没肉宰羊。宰羊时,主人首先要牵出一只肥羊,用双手举起放在客人面前,请客人应允。肉熟之前,主人会先把餐布铺好,放上奶疙瘩、奶豆腐、奶皮子、沙糖、酥油、奶茶等,然后大家围着餐布席地而坐,客人坐在首位,一起共进晚餐。

大阿拉木图湖的绚丽色彩

位于伊犁阿拉套山脉西北方向的大阿拉木图湖,是阿拉木图最美的湖泊。每逢春季来临,阳光四射,湖面上波光粼粼,给翡翠般的湖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烟波浩淼,气象万千。豪华游艇犁出雪白的浪花,时而有大鱼跳到游客脚下;“野马”快艇破浪如飞;各色小船似朵朵鲜花在湖面飘逸,一对对情侣悠然地荡起双桨。望不断的依依垂柳随风轻摆;翘角飞檐的翡翠亭婷婷玉立;卧龙般的长堤上,古典式建筑上的彩灯流光溢彩;巧夺天工的假山和古朴大方的望湖亭交相辉映。北望大草原无边无际,南眺伊犁阿拉套山冰峰刺破蓝天。有大天鹅、小天鹅、丹顶鹤、灰鹤、鹈鹕、大雁等 70多种水鸟在这里安家,这里俨然是水鸟的乐园。每年数百万只黑雁光顾大阿拉木图湖,黑压压覆盖着湖面。目睹庞大壮观的水鸟阵容,享受人鸟同乐的情趣,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从春到秋,每天有数万人来这里垂钓,或在柳荫下,或在草滩边,悠然地支起鱼竿,即使是夜幕下的湖畔,依然有密密麻麻的垂钓人。这里虽没有“独钓寒江雪”的诗意,却也精彩无限。五彩“垂钓图”成为大阿拉木图湖的一大景观。

大阿拉木图湖的一泓碧水清波,养育了一批水族鱼类,给大湖增添了生机。湖内白虾多得令人咋舌,是大阿拉木图湖餐桌上的上品;湖底的蚌类也是多得惊人,如在湖畔野餐即可就地取材,现摸现煮,蚌壳盛蚌肉,实在是妙不可言;即使具有观赏价值的热带罗非鱼,也在这里安家。鱼类不仅是可贵的水产,而且能为湖光增色。每到紫红的野玫瑰漫山遍野怒放,正是蟹黄鱼肥之时。一尾肥大的雌鱼身后,往往跟着七八十条雄鱼,翻波跃浪,追逐嬉戏。有时风起,浪涌中,千百鲤鱼列队出游,首尾相衔连绵数百米,一张张圆嘴在湖面吐出无数水泡,汩汩作响,蔚为壮观。

自古以来,这里本没有蛙类,只有蟾蜍满地。近年来,蛙卵随鱼苗带入此湖,几年繁衍,这里竟成了青蛙的世界。夏日的夜晚,青蛙“大合唱”远扬大湖,成为一大奇观,“听取蛙声一片”不再是亚热带的独有景象。

秋季的大阿拉木图湖更是美不胜收,湖水变得愈发清澈澄净,湖水的颜色也随着光影与周边的景物不断地变幻着。除湖水外,游客还可以去森林里漫步。这里植被茂盛,空气显得格外清新,走进森林可享受各种山间野趣。

怪异的恰伦大峡谷

恰伦大峡谷位于阿拉木图西北,走进风景区,会发现南北走向的峡谷的红色岩层形成了一道约195公里的山脊。山脊断断续续地绵延几十公里,红色岩层的山体海拔高达数百米,山的上半部坡度稍缓,覆蓋着郁郁葱葱的乔灌木丛林。裸露的红色岩层,分为“台阶式”的三层,称为“三栈”,每栈厚度大多在百米以上,总厚度约300米。其立面坡度较陡,犹如刀削成直立的石壁,寸草不生,色泽通红;其平面宽度不大,坡缓向倾,上有草木,翠绿欲滴。

由于长年累月受到风霜雨雪的侵蚀,这里的每一座山峰都变得形态各异,怪石嶙峋。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有一山崖,不仅直上直下,有百米之高,而且形似圆弧。从航测图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它是个呈半封闭的几何圆形。圆弧近于七分之五圆周,形成十分良好的回音效果。北京天坛的皇穹宇,是我国将声学折射原理融于建筑上的一大创举。而这个回音壁的回音效果大概是北京天坛回音壁的3倍,站在一端面对另一端,用正常语速喊两个字,不但回音清楚,而且声音宏大,充满山谷。

峡谷里,有一块特别的巨石,像一位穿着盔甲的武士,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峡谷里的游人。它被视为哈萨克民族古代民族英雄——阿贝雷汗的化身。因为这里的岩石都是红色的,所以人们都叫它“红恰伦”。更有趣的是,在大峡谷的尽头竟然流淌着一条河,河的两岸形成了一小片绿洲。很难想象,在这荒芜的戈壁滩上会有如此珍贵的存在。

正是由于奇特的地质地貌这里形成了奇特的风景。沟谷中露出的古老岩石属于一种变质岩,这些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发生抬升,从水下上升到陆面以上,在下降上升两种地质作用的接触地区,地层发生扭曲与断裂,在沿断裂线南北方向就显现了现今的大峡谷。由于断裂作用强烈,沿其方向出现一些平行的小断裂,其断裂产生的块体沿断裂面下滑,形成一级级阶梯状陡崖,即地貌学上的断层线崖。崖面陡直,崖顶较平,微向内倾,崖边棱角完整。这种地貌沿断裂带分布,升降高差大、断块形成断层线崖的典型处往往成为风景优美的旅游区。

恰伦大峡谷的地质地貌易使人想起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那里高原地面平整,一望无际。可是往下看,则是深谷、陡崖、石壁,加上波涛汹涌、流水穿云的科罗拉多河,形成殊奇的自然景观。但是,恰伦大峡谷的地质地貌不论是规模,还是怪异程度,比起科罗拉多大峡谷都毫不逊色。

(编辑 凤池)

猜你喜欢

阿拉木图哈萨克族大峡谷
大峡谷行走守则
大峡谷中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适彼乐土
大峡谷历险记
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与饮食结构分析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阿拉木图申冬奥“仍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