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微观”变化及教学应对

2020-01-14李维兵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微观变化

李维兵

摘   要   人教社在2019年出版了新编物理教材。新教材除了模块类型、数量、教学内容调整等比较“宏观”的变化外,在素材选择、呈现方式等“微观”方面也有不少变化。以共同必修1第二章为例,分析了“微观”变化特征及教学启示。

关键词   人教版物理教材   “微观”变化  教学应对

依据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17年新修订高中物理课程标准[1]、高考改革新方案等,人教社组织专家对物理教材重新编写。新编物理教材除了依据修订后课程标准对教材模块类型、数量、教学内容做了宏观调整,模块内一些章节教学内容、课时数也有较明显变化。教师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宏观变化,从大局出发认识这一次教材编写的背景、意图,也要从细节入手关注新编教材的“微观”变化,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好地将教材用好用活,充分挖掘教材素材育人价值,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

一、新编教材“微观”变化的特点

新教材所选素材、呈现方式等“微观”方面变化明显。梳理这些“微观”变化,教师能更好地领悟编者意图,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

1.凸显中国新元素

自上一次编写教材到2019年新教材发布的十几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教材加入很多紧贴时代气息的中国科技新成果。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章,除了在章首导入保留了上海磁悬浮列车外,还新增了C919、辽宁号航母、嫦娥三号、动车、神舟五号等凸显中国元素的科技新成果。

2.紧贴时代新成果

近几年智能手机迅速崛起,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智能手机的一些功能可以用于物理教学当中,比如利用智能手机测量重力加速度。新编物理教材在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选做栏目“做一做”中介绍了用手机测量自由落体加速的方法,并给出实验结果的截图,供学生课后选做、选学。

3.重视实验教学

新教材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第1节仍然是“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但实验环节更细致,对学生指引更明确。本节二级标题由“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做出速度—时间图象”变为“实验思路”“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在选做栏目“做一做”保留了用计算机绘制图象。实验环节细化后教材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作用更大,更方便学生预习、复习,增加的“实验思路”部分突出实验原理,能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让学生认真地、带有研究性地完成实验,更好领悟物理实验中的方法,能够为迁移实验原理、方法到新实验、新问题的探究中奠基。

4.融入社会热点话题

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教材,教材更接地气,学生更愿意接受,更愿意学习。2019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指出,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高速公路收费推广ETC成为社会热点。新教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复习与提高”B组第6题以汽车过收费站,走人工通道和ETC通道为情境,计算走两种通道的路程和时间,并做对比。再如,美国倾一国之力打压华为,国人愤怒的同时也意识到我国在半导体、软件等领域存在短板,而本章第一节实验后利用计算机绘制速度—时间图象,将软件由原来的Excel换成了WPS。

5.增加课后实践性作业

物理源于生活实际,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不仅有大量源于生活实例,课后练习大量利用生活实际场景来创设问题情境,并增加一些要求学生课后动手实践的作业。“匀变速直线运动”这章课后实践性作业有选学内容“做一做”栏目的“用计算机绘制图象”“用手机测量自由落体加速”,“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练习与应用”第6题制作一把“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3]。

6.重视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非常重要,通过认真思考学生才能透彻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才能融汇贯通、迁移应用。新教材除了实验外每一节的导入都设置了问题情境,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例,新教材给出C919插图,设问如下:“如果C919飞机沿直线做匀速运动,它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在上节课的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3]在实验中也重视给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第1节实验为例,新教材给出的问题主要有:“要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你认为如何设计此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用什么器材?你能否从表格中的数据看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定量关系?如果不能怎么办?”[3]

7.增加例题和章末习题

物理教学需要通过例题讲解给学生示范,通过习题训练巩固知识、提升思维。一定量的教材例题和习题必不可少。新编教材例题习题数量略有增加,尤其在章末增加了“复习与提高”A组、B组习题——“针对全章内容所设计的练习题,分A、B两组,用于巩固及提高。A组相对容易一些,属于共同要求;B组相对难一些,属于选学内容。”[3]

8.重视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习得物理方法源于实际的情境,最終又要在实际情境中构建物理模型、应用物理公式解决问题。创设物理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更能在知识运用中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新教材重视联系实际创设情境。首先,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第2节,以C919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第4节以站在高层建筑上让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下落创设问题情境。其次,例题习题以生活实例为情境创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中大量以汽车的运动为情境(汽车因故刹车、汽车追击问题、汽车过收费站等),还有以飞机、列车运动、嫦娥三号、神舟五号、航母舰载机等运动过程为情境的例题、习题。

二、教学应对策略

1.用好中国元素,培育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目标是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立德树人须德育为先,培养家国情怀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家国情怀不能仅靠德育处、班主任,还应有家庭、社区等社会力量,更应有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挖掘教学资源进行育人价值的渗透。学科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一方面可以实现无痕教育,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育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避免纯物理的枯燥乏味。用好教材中的中国元素,例如C919、嫦娥三号、神舟五号、辽宁号航母、动车等代表科技进步中国名片,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

2.重视学生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

扎实做好实验不仅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的障碍降低,更能帮助学生习得物理方法、领悟物理思想。但仅让学生照搬教材实验,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学生缺失对实验的思考,便无法迁移实验原理、方法,实验对物理教学的贡献也会大打折扣,学生亦不能在实验题考试中得到理想分数,毕竟高考不会照搬学生熟悉的实验,而是基于基础实验进行创新。故实验教学中要重视给学生留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有研究性地完成实验。这样学生才能透彻理解实验原理、方法,才能迁移应用,才具备创新的基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第1节,在“实验思路”“数据分析”环节给出了引导性较好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研究性地完成实验。

3.运用科技新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浓厚,在遇到困难时才有耐心、有韧劲克服障碍,达成目标。教师若能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精力还是情感上都会更投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物理课堂贴近学生喜好,引发学生兴趣。学生好奇心强,将社会热点、科技新成果等与物理教学相融合,可满足学生猎奇心理,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中动车、辽宁号航母、嫦娥三号、神舟五号、ETC、WPS、智能手机等素材较好地融合了物理知识、科技前沿、社会热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质素材。

4.强化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学习力

无论是从考试的视角,还是从适应社会的视角,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遇到的问题千变万化,只有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学生掌握了分析,掌握了如何表达,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新教材在解答例题时增加了分析环节,该环节给学生示范了如何寻找已知条件、构建物理模型,如何寻找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联等,有效提升了学生审题素养。要重视从学生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中发现学生的思维痕迹、思维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高中阶段对学生书面表达的要求较高,和初中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台阶,新编物理教材例题解答详细,文字说明简洁、充分,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教师有必要在讲解例题、习题时,规范、科学地表达,给学生做出明确的要求和示范。尤其是学生刚进入高中,计算题书写难度明显增加,教师示范和对学生的要求应一步到位,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5.注重联系实际,构建物理情境

情境是融合物理与实际的桥梁。有了情境,物理知识才能活起来,才能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物理才有趣、生动、有用。对学生物理知识的考查要以情境为载体。只有理解情境,构建模型,才能准确找到相应的物理规律,解决问题。新教材中很多例题、习题都以源于实际的场景来构建物理情境,这启示我们应在教学设计中多采用源于真实或类真实场景的情境,这样的情境需要学生能够排除干扰信息和非主要因素,对学生知识掌握和思维水平的要求更高,更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6.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应在构建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中承担重要角色,物理教师要认真思考学生学习物理的价值何在,想透这一问题,教师就会关注除成绩以外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新编教材中有很多素材经过拓展可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中,C919、辽宁号航母、动车等中国元素,WPS延伸出来中国在软件方面的短板等可以培养家国情怀,实现德育渗透;课后实践性作业,“制作人的反应时间尺”可以实现劳动教育渗透。

7.合理设置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学生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需求也不同,分层设置目标、内容、作业,课堂才能更好地贴近更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新编教材设置了“拓展学习”“STS”“科学漫步”“复习与提高”的B组等选学内容,供有条件的学校选用或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教材编写过程中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和选科要求,分层设置教学内容,不仅将模块分成共同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在共同必修模块中考虑到选物理和选历史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差异,设置了所有学生都要达标的内容,也设置了“提高性”“拓展性”供选物理的学生使用。这启示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实际,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层设置课后练习,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8.利用科技热点,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是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1]。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不仅依赖实验探究中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还可以将科技热点融入课堂,让学生看到我国科技进步的同时看到差距。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章第1节用计算机绘制速度—时间图象时,将软件由原来的Excel换成了国产软件WPS,简单介绍WPS发展历程,曾经微软捆绑销售的垄断行为,美国对华为的打压,让学生清楚国产软件、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让学生产生“国产当自强”“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紧迫感、使命感。

教材之变,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必有原因和意图。2019新编教材是为了契合2017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新高考改革,是为了实现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关注宏观变化,有利于看清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势,从而能够从容应对,积极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理顺“微观”变化的内容、特点、教学应对策略——找准何处变,想透为何变,如何应对变化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對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用好、用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素材的教育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人民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2018-09-11.

[3] 彭前程,黄恕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微观变化
基于微观公平的现代中小学校内部制度与文化建构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宏观把控”和“微观处理”——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为例
这五年的变化
我来添画
以白云机场(600004)为例,试论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金融泡沫的形成机理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微观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