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化探索*

2020-01-14陈菡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终身发展生涯教育

陈菡

摘   要   生涯教育关注人一生的发展。学校的生涯课程如果只是为了选科和为升学就业服务,就容易出现偏重职业规划、偏重学科选择、偏重方法讲授、偏重课堂内容等问题。笔者结合生涯教育的终极目标——“终身发展”这一理念,通过对高中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化的探索,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生涯课程应注重人生的规划、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点燃学生的渴望、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实践等课程实施建议。

关键词  生涯教育  生涯规划课程   终身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个性、才能、兴趣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学业发展与职业理想树立的关键期[1]。随着2014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拥有“学会选择,学会规划”的能力,已成为时代对于高中生提出的新要求。生涯教育关注人一生的发展,注重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人的自我成长与完善。

心理学家金树人说:“人为自己设定目标,带出希望,所有之行为将凝聚在希望周围,人生才能活出意义来。”近几年来,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作为生涯教育的关键一环——生涯规划课程,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了课程体系。生涯课程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但目前还缺乏系统完整的生涯课程指導体系和统一的指导纲要。因此,如何唤醒个体在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让个体感受到充分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则需在生涯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予以探索。

一、传统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

生涯教育是以“终身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不仅要适应学生当前学科、升学的需求,也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2]。但由于不少学校是因为新高考政策才开始引入生涯课程,加上课时紧张,生涯课更多的只是为了选科和升学服务,在实施上就容易存在以下问题。

1.偏重职业规划

美国波斯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是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有研究发现,不少学校的生涯教育是以“人职匹配”理论为主要依据,更强调职业规划,将学生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与未来专业和职业相匹配,忽略了对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培养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积极接纳,而由于“人职匹配”理论存在局限性,后人又提出了如生涯建构理论、生涯混沌理论等[3]。以上理论揭示了生涯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生涯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特质与未来职业的匹配性,更要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自我的意识和能力,来更好地接纳未来的“不确定”。

2.偏重学科选择

生涯教育领域有不少心理测量工具,如霍兰德职业测验以及MBTI职业性格测验等,加上高中生普遍对于心理测验感兴趣,有的生涯课就演变为通过测验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由此作出选科的决定。首先,心理测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使是信效度很高的测验,分数也只能作为参考,更需要探索测验分数背后的生活经验、核心价值等等。其次,生涯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适应和探索,生涯规划的目标并不是通过测验或是人职匹配做出选择或决定,而是为了培养“学会选择,学会规划,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3.偏重方法讲授

因生涯教育包含的生涯规划相关理论和知识较多,在教学方式上容易偏重理论与方法的讲授,而忽视情感体验。从教学内容上看,有不少课程更多停留在认知层面的辅导上,侧重于教授方法,或者灌输理念。例如,关于生涯规划意识的树立,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生涯规划很重要,学生只是一味地接收老师灌输的心灵鸡汤,情感体验就没有被调动起来,也就没有自主探索的渴望。

4.偏重课堂内容

生涯课程是生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这一点不容置疑,正因为如此,很容易让教师将重心只集中在课堂上的内容中。但由于普通高中的课时安排能给予生涯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承载的课堂容量也小,能给到学生的也非常有限,经常只是做到认知训练,缺乏实践体验,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在迁移运用的时候就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例如,关于职业和专业探索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如果只是局限于课堂内,偏向片面的专业介绍和职业介绍,而在课程以外的东西,学生就没有办法去吸收和思考。

二、高中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的设计

为了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课程设计须结合系统的生涯规划法进行建构。系统的生涯规划法包括:生涯唤醒、探索自我、探索外部世界、学会抉择、生涯管理、生涯应变。生涯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自我也好,外部世界也好,都在不断变化中。生涯行动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体验中去调整,去适应,去拥抱变化。因此,系统的生涯规划是一个“认识、学习、体验、调整、成长”的演绎过程。

以系统生涯规划法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战经验,编写《点亮人生  发展自我》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集,课程的实施对象为高一学生,共分为六大模块。

1.生涯唤醒

(1)团队破冰——凝聚你我他。促进团体成员间的相互认识和初步合作,建立融洽、开放的心理氛围。

(2)开启高中生涯。融入高中新环境,初步培养生涯规划的意识。

(3)当梦想照进现实。通过创设情境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点燃进行生涯规划的渴望。

2.探索自我

(1)探秘自我识个性。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探索自己的个性特质,更好地悦纳自我。

(2)兴趣初探知喜好。澄清自己的兴趣类型,明白主动的接触、探究和尝试是澄清自己兴趣的方法。

(3)多元视角看能力。通过了解多元智能,澄清自己的优势并提升自信心,进一步激发探索自我能力的意识。

(4)澄清探索价值观。通过价值观罗盘以及人生金三角等工具,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3.探索外部世界

(1)走近大学。提前感知大学,以及掌握探索高校的方法,做出前瞻展望。

(2)探索专业。了解专业设置的相关信息和收集信息的途径,提升收集、更新、统整、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3)职业世界风采多。通过案例探讨以及盘点家族成员的职业,了解职业和行业以及职业探索的方法。

4.学会抉择

运用“决策平衡单”和“成就事件法”,培养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5.生涯管理

(1)时间财富巧管理。澄清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以及认识到时间管理对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点燃进行时间管理的渴望。

(2)学会合理归因。意识到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克服挫折带来的不同影响,学会合理归因。

(3)我的情绪我做主。探讨情绪背后的秘密,并意识到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个人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4)擦亮指路明灯。了解生涯目标的重要性,学习用SMART原则制定有效的目标,提升执行力。

6.生涯应变

(1)生涯不确定性管理。通过职业大猜想等活动,了解生涯发展中的不确定性,积极提高自己的生涯适应力。

(2)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生涯规划与应变。学会运用SWOT分析法对自身情况做综合分析,制定生涯规划书,提升生涯应变能力。

三、高中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实施建议

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结合生涯教育是为了“终身发展”这一理念,总结出如下几点关于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的实施建议。

1.注重人生规划

心理学家金树人认为,生涯教育应从“以人就事”演进到“以事就人”,“以人就事”是职业辅导的基本概念,静态地让“人”来迁就符合这个人主要特质的职业,“以事就人”是生涯辅导的发展概念,提出人的发展是动态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完成不同的发展任务,以长期生涯发展为目标的“生涯辅导”,应逐渐凌驾于以短期职业选择为目标的“职业辅导”之上[4]。因此,生涯规划不只是职业的规划,更是人生的规划。生涯规划不只是为了选科、报志愿服务,更应该是让学生在自我探索和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生命的内在能量,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在课程设置中,生涯规划课程应融合心理健康课程中关于人际交往、自我管理的内容,帮助学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不断地自我成长,为将来要面对的生涯的每个发展阶段做最充分的准备。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外部世界是“变化”和“不确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金树人认为:生涯的发展是一生当中连续不断的过程,仿佛一条绵长的生命线,从过去发展到现在,从现在延伸到将来,个体需要不断设定和调整目标,从而明确自己的方向[5]。因此,高中生虽然在选科、报志愿上可以通过课程体验做出更适合的选择,但生涯课的重点不是为了选择,而是培养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在运用到心理测评等工具的时候,不能仅局限于表面的数据,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数据背后的故事的挖掘,让他们从事件中探索自我,澄清自我。另外,在“探索外部世界”版块,目标也不是停留在选出适合自己的专业职业上,而是要学会自主探索外部世界,提升收集、更新、统整、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之前的“探索自我”版块和之后的“生涯应变”版块的学习,这样即使在面临社会需求的变化时,也能提升自己的生涯适应力。

3.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涯课的重点不只是停留在方法上,更應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当梦想照进现实”这节以生涯唤醒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中,笔者通过生涯幻游,创设了高中毕业十周年同学聚会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思考,之后通过教师自身的真实案例再次触动学生,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对自我和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要趁早,了解越多,遗憾越少。教师正可以此为契机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觉察到自己对于自身以及对于外部世界还需要更多的探索,从而点燃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渴望。

4.注重引导学生课外实践

一堂生涯规划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更多的需要学生课前的准备以及课外的自主实践。对于学生而言,生涯发展的道理要接受不难,但是,如果没有亲自去实践,没有不断地去尝试,那些道理和意义也就无法真正融入他们的血液中。在每节课上,可以设置配套的“生涯学习单”,除了作为教学内容的辅助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外,也可以用于学生课外的自主实践。例如,在“走近大学”“探索专业”这些课程的生涯学习单中,会有课后拓展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自己想要探索的高校和专业的信息,例如大学的专业设置、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就读该专业要如何选科等等。

生涯规划不是做一个决定,而是寻找一种平衡感,也就是在自我潜能与外在需求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将个体自我实现与社会价值形成对接。于是,探索自我、探索外部世界、建立起自己与外部世界的有效链接,便成为了高中生涯规划的三大主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寻找到自己生命的内在能量,唤醒自我成长的动力,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成就更好的自己,在未来完成自我实现和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 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

[2] 肖玮萍.高考新政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10).

[3] 刘鹏志,金琦.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要避开五大“雷区”[J].人民教育,2019(Z1).

[4] 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陈碧婷.透过迷雾,遇见未知的自己——高中生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校本课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6).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终身发展生涯教育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以人为本,自主规范
以人为本,自主规范
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助力
课前演讲好处多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生涯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