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足教师培训需求的项目式研修实践*

2020-01-14唐金彬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2期

唐金彬

摘   要   基层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力量,而基层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对推动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文章以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多方位理清基层教师的培養需求,探索项目式研修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希望能对基层教师的培训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  基层教师  培养需求  项目式研修

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1]。面对新时代的深刻变革和国家强国战略的实施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推进基层教师的全方位培养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因此,深入研究新时代基层教师的培养需求,探索科学有效的基层教师培养路径,对于推进教师培养和教育发展意义重大。

一、基层教师培训的问题

结合调查问卷的深度分析,可以清晰了解当前基层教师培训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培养需求。

1.现有的基层教师培训方式较为单一

从教师参加过的培训方式来看,校本培训和网络研修培训是基层学校参加的主要培训方式,而参加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和骨干团队培训的教师比例较小。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自身实际开展的培训活动,往往缺乏培训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也缺乏专门开展教师培训的专业团队,且培训常常以事务性的培训为主,往往疏于学科理论的学习内化和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实践。网络研修培训虽然为基层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参加相关研修培训,解决了基层教师集中培训的困难和工作难以协调的问题,但教师参与培训的具体情况和效果难以评估和保证。因此,提高校本培训和网络研修培训的有效性,广泛开展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让更多基层教师能够在多样化的培训中获得持续发展和进步的能力,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基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专业技能薄弱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来看,广大基层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依次为:缺乏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与研究、缺乏学习动力和对新教育理念的实践意识、缺乏对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的有效掌握、缺乏教学科研意识和方法、知识陈旧老化、知识面窄、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由此可见,基层教师需要通过培训来更新观念,培养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通过参与性研修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力和素养,拓展知识和视野。然而,如何才能满足基层教师的培训需求,并真正使培训成为助推基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基层教师培训的内容与需求脱节

广大基层教师面对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一线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培训中主要是“你讲我听”式培训、缺少针对性较强的案例分析,过于强调知识的专业化和理论性、缺少参与性研修实践培训。由此可见,教师就是希望通过参与培训,能够获得有利于指导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方法和案例。就培训方式来说,基层教师不太赞赏“你讲我听”式培训,更希望参与性、实践性培训,也就是在培训导师的指导下,让培训者参与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训导师的现场指导,从而获得具体的教育教学经验。这种基于基层教师培训需求并深入一线的实践性培训,能够及时发现基层教师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加强了培训者与参与培训教师之间的联系,让培训真正能够落到实处。

二、基层教师项目式研修培训的路径

把项目式研修引入基层教师的培训是对传统培训方式的补充与完善。下面是开展基层教师项目式研修的实践探索及思考。

1.立足基层教师现状与需求规划研修项目

基层教师作为青少年学生启蒙与成长时期的导师,其一言一行和学识素养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理解能力、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新时代的急剧变革需要新育人方式的创新,也就赋予了基层教师更新观念和知识、拓展思维和视野、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要求。正是基于对基层教师的现状分析和培养需求的认识,我们从学校教师培养的高度规划了“新竹工程”系列项目,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培养,初步建立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内容丰富、梯度推进的教师培养方式。如“新竹工程”基层人才培养项目,以学科导师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和课题引领下的项目研修为路径,创设系列研修主题,在导师指导下充分发挥研修共同体作用,不断推进研修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依托于“新竹工程”教育精准帮扶项目,重点规划帮扶学校的教师培养工作,以结对培养、参与式教学实践和同课异构、教学诊断指导、导师指导下的跟班研修、互动教研等方式积极开展教育精准帮扶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基层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激发了基层教师引领学生发展的勇气和底气[2]。每个项目的规划均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团队充分酝酿和改进,最终拟定完善的教师培养项目,为推进教师培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路径和方向。

2.引领基层教师参与项目式研修具体实践

任何研修项目的规划,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真正转化为助力基层教师发展的力量。以“新竹工程”基层人才培养项目为例,一方面依托于学科导师指导下的教学观摩与实践,强化对基层教师在学科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调控与管理等方面的素养提升。另一方面依托于研修班建立研修共同体,以项目研修为引领,分小组、定人员、定时间、定主题、定导师、定要求的方式推进项目研修(见图1)。

3.抓实基层教师项目式研修的评估与创新

基层教师培训项目应体现适用性、前瞻性、实践性和参与性,要尽量避免脱离教师的实际需要和教育教学实际的空谈。因此,项目式研修应关注三个问题:“研修项目”是否符合基层教师研修的期待和追求。“研修过程”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基层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热情。“研修成果”是否实现了教师在问题分析、过程把控、理论运用、客观描述、路径创新等方面能力的训练。因此,抓实基层教师“项目式研修”的评估对于创新教师培训新机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评估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评估要点:一是评估研修项目的实施效果,以便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创新培养机制;二是评估基层教师参与研修的动力、方法和过程,以便分析基层教师在理念、素养和能力等方面的达成情况,为深化项目设计提供依据;三是评估研修成果的价值和创新之处,以便提练基层教师培养方式和经验,丰富教师培养路径。

实践证明,以基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参与性实践为特征的项目式研修,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过程引领、方法指导、实践探索、成果提炼分享等环节中深化教师的体验和认识,从而实现教师的理念更新、方法创新、总结提炼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 戴作芳.基层学校校本培训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2).【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