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和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0-01-14华伟伟葛天明

智慧健康 2019年36期
关键词:征象椎间盘腰椎间盘

华伟伟,葛天明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 放射科,上海 201800)

0 引言

当前对腰椎间盘突出主要通过影像学技术方式进行诊断,MRI、CT均是其中应用相关较为广泛的类型,但两种方式对此类疾病患者哪种更加具备诊断价值当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1]。为更加系统深入的探析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用MRI、CT两种影像学手段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我院近年来诊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资料梳理,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诊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21-63岁,平均(42.1±2.2)岁;病程在2个月至7年间,平均(4.7±0.8)年。入院就诊时存在坐骨神经痛、腰部疼痛以及活动范围明显受限等症状,经影像学、手术病理检查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排除标准[2]:①幽闭恐惧症;②急性炎症;③血液系统疾病;④心脑血管疾病;⑤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⑥明确表示拒绝配合本次研究。

1.2 检查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MRI、CT影像学扫描检查。CT机型号为联影uCT S-160扫描仪,MRI仪器为联影uMR560 1.5T超导成像仪。

CT检查:让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平躺在扫描床上,根据摄取范围定位图像,然后设置对应的扫描线,对患者以下范围进行扫描,L1/2、L2/3、L3/4、L4/5、L5/S1的椎间盘,对每个椎间盘均进行全面详细的扫描,相关参数具体设置如下: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100mAs,层厚层距设置为1.5。为患者进行CT扫描过程中仔细观察椎间盘的位置、形态、密度等数据,另一方面在对应的范围内观察患者椎体、椎弓、椎小关节,作为对病变状态判断依据。

MRI检查:让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平躺在扫描床上,从头部开始,进行MRI扫描,扫描过程中序列情况依次如下:T2-fse-sag、T1-fse-sag、stirfse-sag、T2-fse-tra,T1WI的具体参数为TR618 ms,TE9.6 ms;T2WI的具体参数为TR2800 ms,TE91.7m;层厚4 mm,层间距0.4 mm。为患者进行扫描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矢状位下椎间盘信号变化状态、信号特点、椎体形态等情况,另一方面从矢状位、横断位的角度了解脊髓还有硬膜囊受挤压的情况,椎间盘突出、膨出情况,椎管各个径线之下宽窄程度。

1.3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SPSS 20.0做统计与分析,具体经t检验及卡方检验,由()与(%)对检验结果做描述,P<0.05说明实验数据有较高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率

对腰椎间盘突出检查阳性率方面MRI显著高于CT检查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阳性检出率(n,%)

2.2 影像学征象

在各种征象方面,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方面有优越性,CT在钙化、椎间盘积气有优越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种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诊断比较

3 讨论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中,CT检查能够扫描较广的范围,而且整个扫描过程不需要耗费太长的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能够完成对多个区域的观察和检测,而对于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也相对令人满意,除了对疾病诊断的实用价值,CT扫描无需患者承担过高的经济压力,接受程度高。但对腰椎间盘突出而言,CT扫描诊断的缺陷在于其分辨率相对有限,对于椎间盘游离还有髓核游离过程中形成的硬膜外肿物难以有准确的判断,CT扫描过程中还会出现辐射,这对于部分机体衰弱或者老幼特殊群体而言,具有禁忌症[3]。MRI检查是影像学当中相对较为新型的诊断手段,这种检查方式通过不同序列,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包括矢状位、冠状面扫描,所得到的影像学结果满足多层次、多序列、分辨率高的要求,通过这种检查手段可帮助医生检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腰椎间盘位置、形态、密度甚至是侧隐窝的狭窄程度等,医生通过这些图像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椎间盘的真空征、椎间盘游离情况,且整个检查过程中不会出现辐射从而影响受检者的健康,但缺陷在于整个过程需要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患者需要承担较高的经济费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而言这种检查方式不在性价比考虑范围内。

在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当中,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的阳性率当中,整体而言MRI检查方式所得数据有明显优越性,但在各个征象具体鉴别方面,两者却各有优势和缺陷,MRI在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方面有显著优越性,而在椎间盘积气以及钙化方面,CT检查方式效果则相对更为突出。结合相关数据以及研究后可知,MRI影像学检查方式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准确性相对于CT检查更为突出,有效降低发生漏诊的概率,对于诸如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等征象判断也具备优势,但在钙化、椎间盘积气征象方面CT扫描优势更为明显,且从经济、操作便捷性考虑,CT也具备典型特点[4-6]。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用MRI、CT检查各有优劣性,需要综合考虑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合理选择检查方式,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征象椎间盘腰椎间盘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