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络病-玄府”探讨糖尿病心肌病冠脉微循环病变❋

2020-01-14江云东赵立志王小强杨思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风药玄府络脉

董 丽,江云东,潘 洪,赵立志,王小强,白 雪,杨思进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特定人群,无法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解释的特发性心肌病变[1],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备受关注[2-3]。笔者发现,临床实践中运用“风药开玄”治则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微循环障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可达到“1+1>2”的增效作用[4-5]。因此,不禁疑惑冠脉微循环障碍单独使用活血通络类药物为何收效甚微,风药的关键作用在哪里?通过前期文献调研,可从“玄府-络脉”理论解惑:冠脉微循环障碍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玄府郁闭为百病之根”[6],在玄府闭塞的基础上,气血壅滞、渗灌失常引起浊毒、痰浊、瘀血内生,损其脉络,导致心络不通,衍生他变,症见心悸、胸闷、怔忡等。基于此,本文拟从“玄府-络脉”对糖尿病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病机链进行分层论述,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1 冠脉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心肌病的最主要病理特点

冠脉微循环[7]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组成,在糖尿病早期受持续高血糖代谢状态的刺激,可引起冠脉微循环内皮功能紊乱,导致微血管基膜增厚、毛细血管增生、血管痉挛等,随着疾病进程的发展,逐渐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坏死,心肌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等结构改变,最终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8-9]。因此,冠脉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心肌病发生的最主要病理基础,引起系列级联反应,诱发心绞痛、内皮功能不良以及心功能不全等。

2 冠脉微循环与“络病-玄府”的相关性

冠脉微循环穿行于心肌细胞、组织之间,纵横交织成网,具有管腔细小、通透性高等特点,是组织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代谢、能量交换的最主要场所。

中医认识冠脉微循环属于“络脉”理论范畴。张伯礼院士认为,微循环障碍的病理实质是“久病入络”[10]。络脉一词首见于《灵枢·脉度》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愈多则愈细小……亦以络脉缠袢之也”“脉络之渗灌诸节者也”[11],诸多论述明确指出络脉与现代医学的微血管相似,外至肌腠,内达脏腑,纵横交贯,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系成一个整体,具有灌注气血、濡养官窍的作用[12-13]。

研究团队王明杰教授数年潜心研究玄府理论并不断传承与发扬。他认为玄府是人体结构层次中最为细小的单位,遍布于全身,是“精神、营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气血津液的运转与输布均有赖于玄府的正常开阖[14-15]。然而,“玄府为络脉之门户”,“玄府”是“络脉”通路的孔穴,是气血津液出入的枢纽,可代络脉行使其功能[16]。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曰:“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骨髓道路门户也。[17]”常成成[18]等提出“孙络-微血管”概念,作为维持脉络末端营卫交会的基本结构;周水平[19]等认为“络病”即是微小血管物质基础及其功能调节机构,表明具有一定相关性;郑国庆等[20]认为络脉进一步分化,可能形成的细络系统即是玄府,且担负着运行气机和流行津液的功能[21]。因此,玄府开阖正常,气血精微传化得以周流不息,倘若络脉绌急失养玄府闭塞,终将导致“气失宣通,津液不布,血行瘀阻,神无所用”。

3 玄府闭塞是冠脉微循环障碍“久病入络”的根本病机

《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发挥着络脉运行气血、滋润濡养的生理功能,而诸多功能的实现倚赖于玄府的通利。玄府为络脉之门户,侧重气液流通,运转神机,络脉藏于脏腑隶下,侧重在精血传化、周营不休,两者互通互用并相得益彰。

心络可分气络和血络,气络主心气,弥散输布经气,血络主营血,双向渗灌精血,总司运行气血津精的传送及渗透。吴以岭从时间、空间和功能角度,首次提出“三维立体网格系统”及“络脉-血管疾病系统”假说[23],对络脉系统进行了高度概括,与冠脉微循环具有高度相关性。同时,络脉系统分为阴络与阳络,《素问·经脉论篇》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心之阴络行于心肌深部,也是普通“药所不及”之处[22],现代医学治疗常束手无策。

“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清·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说明疾病的发展都是逐渐变化的过程,应遵循其发展规律。糖尿病心肌病初期,邪气在心之气络,气机失调,病邪由浅入深传变,久病“入阴络”,血络不通。疾病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络气虚为主,兼阳虚、阴虚。心之气络亏虚,“血为气之母”,则心之血络乏源,络脉空虚,血行不利;或“气可行血”,气虚则推动乏力,气血津液输布失司,血凝为瘀,津停为痰,痰瘀互结,锢结不解,相生相患,或经气阻滞,心血络运行障碍,引起脉络瘀阻,心络失养,令心失其用,小疾积大,大病沉疴,缠绵不愈。随着病情迁延,因虚致瘀、因瘀愈虚,夹杂痰湿、热毒、气滞等病邪,最终形成“虚、毒、瘀、滞、痰”等病理特性[24]。“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则病必瘀闭”,浊毒、痰饮、瘀血贯穿其中,既是病理因素又是致病因素,相互影响具有“久、瘀、顽、杂”的特点。

现代研究表明,冠脉微血管痉挛、内皮炎症及血管内斑块形成是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和微血流的结构和功能障碍,在微循环仪检查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数目减少、管径变形及血流减慢或停滞状态等改变[25],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4 风药论治

冠脉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心肌病的最主要病理特点,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善冠脉微循环病变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冠脉微循环形态细小、分支众多、如网如曲,具有血流缓慢、缓而易塞、塞而易病、病而难显等特点。现代西医治疗如微创介入仅针对较大血管,微血管病变难以到达,西药如硝酸脂类、CCB类药物副作用多且长期获益存在较大争议。然而,基于“络病-玄府”理论认识[26],临证运用“风药开玄”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冠脉微循环障碍具有独特的疗效,值得深入探究。

糖尿病心肌病为“经年宿病”,由“经脉继及络脉,病必在络”,由经入络、由气及血发展为心络病变,揭示了一般疾病发展的共同规律[27]。因此,“久病入络”、心络阻滞、玄府闭塞是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根本病因。心络之病分虚实,在乎心络气血亏虚、毒损心络、气滞、血瘀、痰浊等。顺应玄府“复其开阖,贵于通利”,临证宜明辨兼夹,审其用度其量,审时度势,以达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之功。

风药秉承风性,性动善行,具有升清、疏散、透达之功。善用风药者一药多效[28-29],从多环节、多靶点发挥作用,以治百病[30]。糖尿病心肌病初期心气亏虚,玄府因虚而滞,因虚而闭,加黄芪、人参等补益心气之药,达到“补”气血以“通”玄府;疾病中后期气滞、痰浊、瘀阻遂生,遵循“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理论[31],在行气化痰化瘀基础上,酌情配伍风药“升、举、运、转”,起到宣腠理、通气血、行津液之功效,此即所谓“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吴鞠通《温病条辨》),如川芎、羌活、香附、桂枝;或取虫类药搜剔经隧,“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清·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如水蛭、地龙、全蝎等。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毒损脉络”不容忽视,《金匮要略》曰:“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可酌情选用黄芩、玄参等泄热解毒之品以宣透浊毒,通利玄府,气血宣通则诸症自除。

5 总结

基于“络病-玄府”理论,“久病入络”,心络玄府闭塞是糖尿病心肌病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根本病因,顺应玄府“贵以通利”,借风药辛散之性,或取虫类药疏通经络壅滞,圆机活法,数法同施,共奏补虚通络、荡涤络毒、调和气血之功效,丰富了糖尿病心肌病冠脉微循环病变的诊疗思路。

猜你喜欢

风药玄府络脉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络脉望诊理论探析*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运用风药治疗泄泻理论浅析
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探讨稳定性冠心病与目睛络脉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