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损启微》论治虚损学术思想探析❋

2020-01-14范铁兵杨志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辛温调护病证

范铁兵,李 春,杨志旭△

(1.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虚损启微》是论述虚损的中医专著,系清代医家洪缉庵所撰,该书系统地论述了虚劳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传变预后等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至今仍对临床治疗虚损相关性疾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阴阳气血亏虚为基本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1-2],可见于临床各科疾病。因此,分析《虚损启微》论治虚损的学术思想,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虚损疾病的理论体系,提高临床诊治疗效。现对其学术思想探析如下。

1 病因宜首辨阴阳,主要病机为肾元亏虚,尤重肾阴

历代医家对虚损的病因病机多有论述,如东汉·张仲景[3]、晋·葛洪[4]、明·汪绮石[5]、清·王学权[6]、张生甫[7]、顾松园[8]等,各自从不同层面或角度加以阐述。洪缉庵首先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论述虚损的相关条文进行深入阐述与解释,如“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9]141。然后在经典论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虚损病因病机的独到见解,认为酒色劳倦、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皆可导致虚劳,辨别阴阳是关键,“虚损之由,不论酒色劳倦,七情饮食,皆能致此,而惟阴阳之辨为最要”[9]144-145。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本,寓元阴元阳,元阳有赖于元阴滋养,元阴有赖于元阳温煦[10-12],明确指出肾元亏虚是虚劳的重要病因病机,尤以肾阴密切相关。“肾为五脏之本,水为天一之源,则凡患虚损者,实惟肾水之亏,十居八九。盖肾水亏则肝失所滋,而血燥生,肾水亏则水不归源,而脾痰起;肾水亏则心肾不交,而神色败;肾水亏,则盗伤肺气,而咳嗽频;肾水亏则孤阳无主而虚火炽。[9]145”洪缉庵在先贤的基础上,认为虚损病因宜首辨阴阳,肾元亏虚为其主要病机,尤重肾阴。

2 阴虚补阴、阳虚补阳为治法之要,重视虚损之脉,迟数为关键

《虚损启微》首先分论虚劳之阴虚、阳虚的治疗及选方用药宜忌,如针对阴虚论治宜选用甘凉补阴之品,忌用辛温助火之物并指出:“阴虚者多热,以水不济火,而阴虚生热也。欲滋其阴,惟宜甘凉醇静之物,大忌辛温,如干姜、桂附、故纸、白术、苍术、半夏之属,断不可用。即如人参、黄、枸杞、当归、杜仲、菟丝之类,是皆阴中有阳,尤当斟酌”[9]145。针对阳虚论治宜选用辛甘温燥助阳之品,忌用清凉养阴之物并指出:“阳虚者多寒,以阳气不足而寒生于中也。欲补其阳,惟辛甘温燥之剂为宜,勿兼清凉品,如生地、芍药、天麦冬、沙参之属,皆非所宜。而石斛、元参、知、柏、芩、连、龟胶之类,则又切不可用”[9]146。这就从阴虚、阳虚两大纲领性辨证角度对临床治疗及用药提出了有益指导。在论治阴虚阳虚后,分别对虚损咳嗽、失血、骨蒸、遗精、女子月闭及诸虚见症进行了详细论述,侧重于肾水亏虚在相应病证中的作用及治疗方药。如针对虚损咳嗽指出,肾水不能制火,所以克金伤肺而见咳嗽、咽痛,治宜滋补肾水。“肾水不能制火,所以克金,阴精不能化气,所以病燥,故有咳嗽喘促,咽痛喉疮声哑,只宜甘凉至静之剂,滋养金水,使肺肾相生,不受火制,则真阴渐复,而嗽可渐愈”[9]146。针对虚损失血,指出宜辨别有火无火及火之微甚,然后采取针对性治法,选取适宜的方剂与药物。“阴平阳秘,五脏调和,何失血之有?惟真阴有伤,则或吐或衄,所不能免。但当察其有火无火,及火之微甚而治之,切勿概用寒凉之剂”[9]146-147。

脉象对于诊断虚损、判断预后、指导药物治疗等均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针对不同的虚损病证表现形式,均重视虚损之脉象,但以迟数为关键并指出:“虚损之脉,凡甚急、甚数、甚细、甚弱、甚涩、甚滑、甚短、甚长、甚浮、甚沉、甚紧、甚洪、甚实者,皆是其候。然阴阳之辨,则全以迟数二字,为损症之大关键,虽其迟数中,又有浮、沉、大、小、之不同,要以阴虚脉数,阳虚脉迟,不可易也。[9]155-156”虚损脉象的变化对治疗药物的选择、判断药效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如针对虚损失血,“血若暴涌如潮,喉中汩汩不止,脉见虚大,此火势未敛,不可便与汤药,急以热童便或藕汁灌之。俟半日许,脉势稍缓,可进调养之剂,服药后脉渐调和,饮食渐进,肢体轻捷……方许可治。血虽止而脉大不减,或虽小而弦细数疾,或弦硬不和,慎勿轻许可治。[9]148”针对虚劳骨蒸,“有阳邪入骨,不能泄越,而先寒后热,脉长有汗者,宜用石膏”[9]148。

3 详辨虚损病证,选用古方,创立新方

虚损致病因素复杂,症状表现形式多样,遣方用药务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遵循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洪缉庵根据虚损病证的不同,选用古方,创立新方。如针对气血亏虚、阴阳失和者,治宜补益气血,调和阴阳,选用《局方》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川芎、芍药)。针对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者,治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选用崔氏八味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白茯苓、丹皮、肉桂、附子)。针对“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症”[9]160,治宜温补气血,救本培元,创立新方大补元煎(人参、熟地、山药、杜仲、当归、枸杞、萸肉、炙甘草)。对临床病证相似者详加区分,创立针对性更强的适宜方剂,如针对五脏气血亏虚及气血亏虚重在心脾者,分别创立新方五福饮(人参、熟地、当归、白术、炙甘草)及七福饮(五福饮加枣仁、远志);针对命门阴虚者,区分单纯阴虚及阴虚阳盛,分别创立新方左归饮(熟地、山药、枸杞)及左归丸(左归饮加山茱萸、川牛膝)。针对某一种具体病证,在明确治法及方剂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表现,在基础方剂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如针对“阴虚劳损,相火炽盛,津枯烦渴,咳嗽,吐衄,多热等症状”[9]165,治宜保肺清金,选用自创新方四阴煎(生地、麦冬、芍药、百合、沙参、生甘草、茯苓),伴夜热盗汗者加地骨皮,伴痰多气盛者加贝母或天花粉,伴多汗不眠者加枣仁,伴汗多兼渴者加五味子,伴血燥经迟者加牛膝,伴血热吐衄加茜根。

4 虚损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变以脾胃为关键

虚损以脏腑阴阳气血亏虚为基本病机。洪缉庵认为,虚劳日久不论阴阳皆能传变,并引述《难经》“五损”论点加以阐释,同时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并指出:“有谓男子自肾传心肺肝脾,女子自心传肺肝脾肾者,此其说不可信也”[9]153。认为虚损根据发病因素,传变具有不同的特点:“凡思虑劳倦外感等则伤阳,伤于阳者,病必自上而下也。色欲醉饱内伤等则伤阴,伤于阴者,病必自下而上也。[9]153-154”自上而下传变者先伤及气,首损于肺,继损于心胃肝肾,此为先伤于阳,后伤于阴;自下而上传变者先伤及精,首损于肾,继损于肝脾心肺,此为先伤于阴,后伤于阳。无论自上而下传变,还是自下而上传变,皆以脾胃为传变的关键脏腑。脾胃属土,为万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传变脏腑至脾胃,为传变已深,预后不良,不可治矣。这也体现了洪缉庵重视胃气的学术思想。此外,对虚损常见的危候进行了论述,均为不治之症。如“若有不能服诸补之药者,此为虚不受补也,不治”[9]157。“嗽而声哑,喉痛不能药食者,不治”[9]157。“劳嗽喑哑,声不能出,或喘急气促者,肺脏败也,必死”[9]157。

5 虚损预防调护重在慎重用药及自我养护

洪缉庵针对虚损病证强调未病先防,预防调护的重要性,其中包括慎重用药及自我养护两个方面。其虽未系统阐述预防调护的具体措施,但相关论述散见于具体虚损病证论治中。如“阴虚者多热,以水不济火,而阴虚生热也。欲滋其阴,惟宜甘凉醇静之物,大忌辛温[9]115”“凡阴虚用药失当,或误用辛温,或妄投消伐,遂至日甚而成瘵矣,有不可不慎也”[9]153。明确指出阴虚者忌用辛温或消伐之品,以免药证不符引发变证。“虚损而兼遗泄者,如实漏卮,最难调治也……急须反观内养,而以药饵调剂,必使痛断根株,然后本病可得瘳也”[9]149。虚损“传变已深,而希望回生,不已晚乎!所贵君子者,亦在乎防微杜渐而已”[9]154。这表明注重自我养护,防微杜渐,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及传变,能够促进已病之康复。

6 结语

综上所述,《虚损启微》认为虚损病因宜首辨阴阳,肾元亏虚为主要病机,尤重肾阴,诊治以阴虚补阴、阳虚补阳为治法之要,重视虚损之脉,尤重迟数脉对诊断、选方用药及预后的指导作用,详辨虚损病证,选用古方,创立新方。虚损传变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但均以脾胃为关键,慎重用药及自我养护是虚损预防调护的重要方式。通过对《虚损启微》学术思想的分析,有助于传承与发展虚损疾病病理,指导慢性虚损性疾病、重症迁延期、急性病恢复期的治疗与调护,深化治未病理念。

猜你喜欢

辛温调护病证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吃点辛温食物防“倒春寒”
情志护理和饮食调护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辛温解表法治疗胸痹的机制探讨及临床运用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喝香薷水祛热伤风
南宋潜邸官员对皇储、皇子的“调护”
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