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土耳其击落俄苏-24战斗机来看俄危机管控措施和特点

2020-01-13吴一鸣郝晓雪

军事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战机土耳其叙利亚

吴一鸣 郝晓雪

2015年11月24日,俄羅斯一架苏-24战斗机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叙利亚一侧坠毁。当天,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发表声明说,土耳其军方曾多次向这架俄罗斯战斗机发出警告,但这架战斗机毫无反应,土军方遂出动F-16战斗机击落该机。而俄罗斯国防部则强调,这架战机一直保持在叙利亚领空飞行,遭到地面火力攻击,在叙利亚境内坠毁。两名飞行员在坠机前跳伞,领航员失踪,机长在降落过程中被打死。俄罗斯对此事反应强烈,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频频对土耳其采取措施。土方反应则显得前后不一,刚开始态度强硬,与俄针锋相对,甚至不惜与普京撕破脸皮,后面开始自相矛盾,甚至多次呼吁保持克制,这依然不能阻止双方关系跌至冰点。直到2016年6月,双方关系才开始有所转圜,埃尔多安向普京致道歉信以后,双方关系开始明显改善,等到俄罗斯为土耳其预先提供其国内政变的情报以后,双方关系迅速回暖,达成了一种准联盟的状态。

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不到两个月,就碰到了这么一件棘手的事情,很多专家和媒体都指出战事可能进一步扩大,但是俄罗斯能够从用兵叙利亚的大局出发,充分调动多种手段,趁势而为,打拉结合,推进在叙利亚的军事部署,巧妙化解了危机,并将土耳其拉入到自己的阵营,在政治和军事上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一直以“硬汉”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普京,一直以“战斗民族”闻名于世的俄罗斯军队,在处理这场危机的过程中展现出来高超的危机管控和战略运筹水平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俄罗斯苏-24战机

战机击落事件后俄罗斯采取的危机处置措施

政治舆论上树立俄罗斯的反恐正面形象,打击土耳其的国际形象。第一,通过多个场合强调俄罗斯反恐的正义性并严厉谴责土耳其。一方面,俄方多次强调,俄军在叙利亚拉塔基亚北部山区执行打击极端组织任务,“正在英勇打击恐怖主义”,并未对土耳其构成任何威胁,也不打算对土耳其以战争相威胁;另一方面,俄方警告说,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的话,“任何威胁到俄罗斯部队集群或地面设施的目标都将被立即摧毁”,同时将本次事件定性为“恐怖主义共犯”的“背后捅刀”行为,违反了国际法,俄罗斯“永远不会允许今天这样的罪行”。

第二,展开激烈而又留有余地的外交争锋。一方面,危机爆发后,为了展示俄强硬的姿态,普京总统曾两次拒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电话,并就应对这一危机给予了最高级别的优先权;俄外长拉夫罗夫取消了原定于11月25日对土耳其的访问,也在贝尔格莱德同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会谈,坚持立场,未做任何让步,同时俄外交部声明称,土耳其的恐怖威胁在增加,那里的威胁并不低于埃及,建议俄公民不要前往土耳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俄罗斯从来没有关闭谈判解决的大门,尽管有过拒接电话、拒绝见面、取消行程的事情,但是俄土双方的首脑始终通过各种渠道保持着接触,俄罗斯并没有采取对等军事行动,而是要求土方就此事道歉,这也足以显示俄罗斯希望和平解决危机的诚意。

第三,把错误归咎于高层,离间土高层与民众的关系。一方面强调,“俄罗斯始终把土耳其视作友好国家,相信土耳其人民对俄罗斯不会充满敌意,珍惜同土耳其人民结下来的友谊,但是不知道土耳其为何要击落俄军战机”;另一方面指出,土耳其高层缺乏理智,做出错误决定,还不愿意认错道歉,也不愿意承担直接责任,导致了两国关系不睦,土耳其人民也因为制裁受到连累。

第四,揭露土耳其与“伊斯兰国”之间的非法石油贸易。此前,俄方多次警告土耳其,俄罗斯方面已经掌握是谁在土耳其卖盗窃石油以获得利益,并招募雇佣军;随后,2015年12月2日,俄罗斯公布了一批关于土耳其领导人同叙利亚及伊拉克境内恐怖组织开展非法石油贸易的情报,详细介绍了恐怖组织和伊拉克向土耳其非法贩卖石油的路线,内容涉及“非法交易石油的地点、起运点、途经站、卸货点以及运输车辆的数量,还通过数据推算出了石油的交易量和金额”,说服力极强,并指责土耳其此举意在报复俄罗斯对其利益的损害。这些严重影响了土耳其的国际形象,令土耳其陷入了极大的被动。

经济上实施全面制裁,迫其道歉认错。第一,出兵空袭“伊斯兰国”运往土耳其的运油车队。在俄战机被击落的第2天,俄罗斯战机空袭了叙利亚阿勒颇省,摧毁一个约有20辆卡车的土耳其运输补给车队被摧毁;俄在揭露“伊斯兰国”向土耳其走私石油之后,派遣苏-34轰炸机打击了恐怖分子的两个车队,消灭了近40辆液罐汽车及大装载量货车,并对外表示,“这些车辆是被重新装备过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石油产品的运输”。这些表面上是在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其实也是在切断土耳其的一个经济来源。

第二,签署总统令对土耳其实施大规模经济制裁。旅游方面,终止从俄罗斯飞往土耳其的包机业务,停止销售目的地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假日旅游项目,取消俄土之间的免签措施,告诫俄罗斯公民尽量避免前往土耳其等;产品进出口方面,限制从土耳其进口一些产品,包括食品、农产品和服装等,限制对土能源出口,对其进行“断气”等;双方经贸合作方面,限制俄罗斯的土耳其公司的业务,甚至完全禁止,俄罗斯企业也不能再聘用土耳其公民,禁止延长在俄罗斯工作的土耳其人的合同,甚至俄超俱乐部也被禁止签土耳其球员,搁置一些重大的能源合作项目,包括暂停“土耳其溪”管道项目的谈判等,这些项目都是土耳其最为关切的问题,令土耳其感受到了压力。

第三,针锋相对扣押土耳其商船。战机击落事件发生以后,双方一直在进行激烈的交锋,从“口水战”到“经济战”,而后演变成了“扣船战”。事件以后,土耳其在黑海海域共扣押了27艘俄罗斯商船,俄罗斯则针锋相對,以审计为由共扣押了8艘土耳其船只。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双方都有所克制,很快就扣船事件进行了接触,并没有升级扩大事态。

在俄罗斯为土耳其预先提供其国内政变的情报以后,双方关系迅速回暖

军事上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趁机扩大军事部署。第一,中断俄土两军间所有联系。根据俄军方决定,俄中断了与土武装力量现有的所有联系,包括为轰炸叙利亚恐怖分子基础设施而设立的“热线”联系,召回协调黑海舰队与土耳其海军行动的俄海军驻土耳其代表。

第二,加大对恐怖分子打击力度。为增加强度、扩大规模,俄军向叙利亚增派了十多架战机,并派出了莫斯科号巡洋舰,显示反恐决心,同时对盘踞在叙利亚土库曼山、杀死俄罗斯飞行员的土库曼武装(土耳其扶持的)进行地毯式轰炸,主要目标包括逃到那里的约3500车臣武装分子。

第三,加强自身部队的自卫能力。从整体上来看,所有的轰炸机执行任务都要有战斗机伴飞护航;在叙利亚赫梅米姆空军基地部署最先进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距土耳其边境仅有50千米);将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部署在叙利亚西部海岸,该舰的远程舰空导弹系统可为俄罗斯战机提供保护;派遣黑海舰队亚马尔号登陆舰经土耳其西北部驶入达达尼尔海峡而后进入地中海。从单兵和单机上看,为增强战机的自卫能力,在叙利亚执行空袭任务的俄战机开始携带空对空导弹,并可以击落任何对其构成潜在威胁的空中目标;为在叙利亚执行任务的飞行员装备更强的自卫武器,包括苏/俄军队经典的非战斗人员自卫武器——斯捷奇金APS冲锋手枪和AKS-74U短突击步枪,以备再次出现被击落的时候,可以开枪自卫。

第四,借机扩大在叙利亚的军事部署。借着土耳其击落己方战机所造成的紧张局势,俄罗斯在叙利亚开辟了第2处空军基地——位于霍姆斯附近的谢拉特空军基地(也有一种说法是提亚斯空军基地,叙利亚称T4空军基地,该基地主要用来为解放帕尔米拉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可使在叙利亚的战机数量达到约60架。此外,还可以部署一支特战分队及大批支援人员(总兵力约为1000人)。

空袭恐怖分子运油车队的俄罗斯苏-34轰炸机

为加强自身部队的自卫能力,俄罗斯将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部署在叙利亚西部海岸

俄罗斯危机处置措施的主要特点

把握全局,坚持政略第一。一方面,事件发生以后,俄罗斯国内反应强烈。有的指出,这是令俄罗斯震惊的事件,如果证实飞机是在叙利亚被击落,俄将有理由宣战;也有的要求俄采取回击措施,包括支持叙利亚和土耳其境内库尔德武装等……另一方面,由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俄罗斯南下地中海的重要通道,更是黑海舰队出海的惟一通道,对俄罗斯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土耳其也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战略支点”之一,是美遏制俄的前沿阵地。面对国内压力和复杂地缘政治环境,考虑到复杂的叙利亚局势、捉襟见肘的国内经济和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际局势,普京能够从全局出发,统筹政治和军事大局,将重心放在叙利亚的反恐军事行动上,借此稳住并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同时通过其他一些措施敲打土耳其,使其不给自己的反恐大业增添新的麻烦,避免牵扯过多精力、乱上生乱,为后续俄土关系转圜、俄罗斯“雪中送炭”、巧妙离间土美关系埋下了伏笔,这也体现了俄罗斯决策层对局势的深刻洞悉和把握。

处危见机,趁机部署军事力量。陡然紧张的俄土局势也令俄军看到了新的机会,为俄军提供了扩大部署、试验新武器的契机。第一,加强前沿部署,有效保障俄军安全。飞机被击落后,俄军在人员、装备、防空安全方面都做了很大调整,推进了俄军兵力的前沿部署,加强了地中海地区的军事存在,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叙利亚两个基地的军事存在,这既是针对土耳其采取的军事举动,也有效威慑了地区内其他力量。第二,扩大军事部署,延伸攻击前沿。俄军借机开辟的谢拉特第2空军基地与帕尔米拉的直线距离约为120千米,还不及从拉塔基亚到帕尔米拉(约260千米)的一半距离。而俄军装备的米-24武装直升机的作战半径只有160千米,从谢拉特基地出发就能满足其攻击需求。此外,谢拉特基地也可以作为中转机场,俄军直升机可以由此转场至帕尔米拉周围的沙漠里,利用野战机场起飞,这不仅大大缩短了攻击时间,也大大延伸了俄军的打击纵深。第三,展示强大肌肉,试验新式装备。战机击落事件直接推动了俄军投入更多性能优越的装备,这其中就包括苏-35S战斗机,俄军此举一则对土耳其等国起到了威慑作用,二则也对武器进行了实战检验,测试其性能,发现不足,便于进一步的改进升级。此外,也趁机打了广告,提升了俄军装备在武器市场上的吸引力。

注重舆论,巧妙宣传助俄树立正面形象。在危机处置的过程中,俄罗斯特别善于利用舆论工具,一方面通过展示尊重事实、维护道义的一面来宣传自身的正面形象。战机被击落以后,俄罗斯已经在多个场合,通过舆论发声,表明自己打击恐怖主义的正义立场,同时在拿到飞机黑匣子以后,普京并不是立刻下令对飞机黑匣子数据进行解读分析,而是要求会同外国专家共同开启黑匣子,认真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出自己尊重事实、绝不歪曲事实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揭露土耳其与“伊斯兰国”勾结的劣迹,极力丑化土耳其的国际形象,令其陷入完全的被动。据俄方揭露,土耳其与“伊斯兰国”的勾结涉及到贩卖石油、武装和物资保障以及“伊斯兰国”伤员救治等,可以说已经将土耳其视为“伊斯兰国”滋生和发展的温床,可谓“杀人不见血”,极具杀伤力。西方媒体对此事争相报道,确凿的证据使得此事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包括美国在内的需要国家要求土耳其关闭边境,并指出,“土耳其在反恐上没有和西方站在一边”。同时,针对土耳其总统威胁西方调查一事,西方“无国界记者”组织发表声明说,“该案严重损害土保障基本人权与自由的承诺,有损土加入欧盟的努力”。此外,西方多家媒体披露,土耳其击落俄战机事件是一场有预谋的谋杀,所有这些都使土耳其陷入了极大的国际孤立。

陡然紧张的俄土局势为俄军提供了扩大军事部署的契机

瞄准要害,有效控制局面。由于受到经济制裁和出兵叙利亚的影响,俄罗斯能够用来打压土耳其的精力和财力就显得有点受限,且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对俄本国经济以及叙利亚军事行动也会带来反噬效果。因此,俄罗斯特别注重打击关键要害,并能够在关键时刻转化危机。一是在经济制裁上击其软肋。数据显示,在赴土耳其的外国游客中,俄罗斯游客总人数排第二,仅次于德国,仅2014年就为其带来40亿美元的收入。同时,土耳其一半以上的天然气依赖从俄罗斯进口,所以埃尔多安曾表示,“俄土贸易额达到了350亿美元,我们还要把它提高到1000亿美元。非常遗憾,俄罗斯因为两个飞行员就失去了像土耳其这样的朋友。我希望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步伐能够朝向一个积极的结果”,可以看出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抓住了土耳其的软肋,刺痛了埃尔多安。二是在军事打压上既准又狠。在俄罗斯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多次打着打击恐怖主义的幌子打击土耳其的力量,例如轰炸“伊斯兰国”的油罐车,相当于断了土耳其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俄罗斯打击的土库曼旅的背后支持者其实是土耳其,这些对土耳其的利益和势力范围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令土耳其敢怒不敢言。三是关键时候主动拉拢。俄土双方的较劲使得土耳其在经济、政治方面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改善俄土关系成为埃尔多安一直以来想要实现的政治目标。2016年6月,埃尔多安两次致信普京,一则表达了想要改善关系的愿望,二则也就击落战机事件道歉,使得双方关系开始改善。特别是土耳其发生未遂政变,俄提前几小时将截獲的政变情报告诉了埃尔多安,而美国却一直允许政变主谋居伦在美流亡,导致俄土关系迅速回暖,两国很快结成了准联盟的状态。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这种关键时候的“雪中送炭”是改善俄土关系的关键。

结语

总体看来,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俄罗斯表现出了极大的战略克制,从出兵叙利亚的全局出发,并没有因为本国战机被击落而扩大战争规模,全面持久的经济制裁、影响深远的国际舆论孤立,辅以一定程度的军事威慑迫使土耳其最终道歉,并加入到俄罗斯的阵营中,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战略目的,还离间了土美关系,增加了本阵营的力量。从叙利亚局势来看,俄罗斯牢牢盯紧叙利亚反恐局势,借机增强自己在叙利亚的军事部署,扩大打击规模和强度,在出兵初期各方不稳的情况下稳住了阵脚,保住了巴沙尔政权,试验了新武器和新战法,收益颇多。

责任编辑:张传良

猜你喜欢

战机土耳其叙利亚
我也叫“土耳其”
战机在叙被击落惹恼俄罗斯
土耳其牧羊女
爆炸头
捕捉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