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兴三大球刻不容缓

2020-01-13

新体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男足大球中国女排

三大球頹势原因需搞清

李鼎文 新华社记者

三大球为何出现颓势?首先是奥运战略已不适合三大球的发展。1995年开始实施的奥运争光计划,将“小、快、灵和女子项目”作为重点,这一举措的确增加了中国的奥运金牌数量,促进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但在金牌至上的观念驱使下,资金、人才等投入巨大且见效慢的三大球难免被边缘化,出现滑坡也就不难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体育金牌梦早已实现,老百姓更希望自己能参与、有感情、有基础的项目更好发展。三大球在中国有广泛群众基础,老百姓喜闻乐见,期待三大球有好的发展自在情理之中。因此,如果仅从奥运的角度来考虑,三大球的发展将带有一定的狭隘性,从根本上说还是没有摆脱“金牌至上”理念的禁锢。

在当今世界体坛,三大球尤其是足球和篮球项目职业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用以往抓优势项目的经验来解决三大球的问题,学会多条腿走路是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大趋势。虽然目前中国的职业化体育难言成功,但并不意味着改革大方向是错的。如果再一味地用奥运模式管理职业体育,势必事倍功半、南辕北辙。

其次是来自政企不分、管办不分的体制束缚。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项目协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甚至还兼“董事长”的体制,举“职业”之名,难行“职业”之实,屡遭诟病。这一结构性弊病,令三大球乃至中国体育的发展处于一种畸形状态,难求纵深。

再者人才匮乏。目前中国竞技系列青少年梯队人才较少,体教矛盾突出,使三大球成为空中楼阁,难以持续性发展。

历史与现实多重因素的叠加,使得振兴三大球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即便如此,也应披荆斩棘,找到振兴三大球的良方。

灵活掌握变与不变

薛原 《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

三大球改革的历程说短不短,从推出主客场联赛算起,也有二十多年了。现在回溯三大球当年“为什么改革”,有—种理由是“养不起了”,集体项目的队伍又不能在奥运会上添多少彩,不如交给“市场”去养养看吧。

可到底什么是“市场”,别说那时候,现在都未必说得清。有业内人士反思,足球联赛这么多年,进进出出的企业上百家,居然没有一家是赚到钱的。如果这也可以称之为“市场行为”,无底洞现象和冤大头行为坚持了这么多年,一定也有其中的逻辑。这样的逻辑终究难以为继。

另一个层面的难以为继是“连人才也没了”。三大球六支国家队里,只有中国女排一枝独秀逆风飞扬,国家队和联赛的“违和感”似乎没有产生特别纠结的问题。但要想在足球和篮球复制女排,只能是一厢情愿。

当这些“难以为继”持续堆积,三大球“继续改革”就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今的情况和二十多年前相比,从内到外都大不一样。曾经的“三级训练网”现在叫“青训”了,以前发工资,现在要戴“帽”了,以前是体工队拉赞助,现在俱乐部要股权多元化了。变的东西很多,但也有些始终没变的。比如,三大球是运动,也是门生意,还是—种文化和生态,这些道理摆在那儿,一直没变。“继续改革”少不了还要变化,也少不了本该“不变”的内容。

不妨向女排取取经

林露 资深球迷

相比于李楠带领的中国男篮以及男足男排的广受批评,甚至是指责,郎平带领的中国女排受到了热捧,这不仅源于中国女排夺得了世界冠军,更因为她们很好地诠释了“女排精神”——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

女排一代代继承着这种精神。即使在落后的情况下,也能波澜不惊,力挽狂澜。这样的中国女排着实让人喜欢,也让人信服。相比之下,男篮在关键时刻昏招频出,男足更是毫无斗志。

这就是郎平及其中国女排的魅力。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不拼不爱你。在中国女排身上,球迷可以做到,因为女排的勤奋与努力有目共睹,她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由陈可辛执导、巩俐出演的《中国女排》宣布进军2020年春节档,也有借势女排再攀艺术高峰的意味。

想想中国的三大球,除了女排,都难以争气,即使是女足,下滑后也难重回巅峰,更不说男篮、男足和男排了,真成了“难上加难”。振兴三大球,不妨从女排身上汲取点营养。

学习女排,胜出必有所长。女排精神就是一笔财富。

猜你喜欢

男足大球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数理:大球和小球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事件
有多少盏灯
榜单
开怀大猜
郎平,永远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