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单发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1-12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经腹腹壁肌瘤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 妇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子宫肌瘤是又被称为纤维肌瘤,在女性生殖器官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压迫、疼痛、白带增多、不孕、流产、贫血等等症状。单发子宫肌瘤则指的是单个存在的肌瘤[1],可通过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磁共振检查等查出肿瘤的大小,数目,部位等,再根据病情针对性进行治疗。医疗技术的逐渐完善使得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多了更多的可能性。通常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经腹或腹腔镜,手术方式各有优劣,本文将分析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单发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年以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对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38.8±2.1)岁,采用常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50例,平均年龄(38.6±1.9)岁,腹腔镜剔除术。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术后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应纳入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者不规则的发生出血,下腹出现硬块,少数伴有疼痛以及压迫的症状,或还伴有一定的贫血。有些妇女并无明显症状经常规检查而被发现。精确的检查:可以通过阴道四维彩超以及电化学发光激素六项、宫腔镜检查协助诊断等。现对两组病患的年龄,肿瘤个数,婚育情况等基本资料进行研究。应排除的诊断标准:不符合纳入的标准;辅助检查任何一项检查发现异常者;其他部位有病变或者术中出现并发症者;宫颈肌瘤和阔韧带肌瘤者;术中病理诊断为非子宫肌瘤者。表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的批准。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应该禁止饮食,同时保持患者的阴道清洁。关于对照组的患者我们采用常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手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传统的子宫肌瘤治疗方式,手术会保留女性的子宫和子宫颈,给女性还保留了怀孕的机会,但是有再出现子宫肌瘤的可能,在手术治疗后恢复的2~4周时间里,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2]。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适用于45岁及其以下的未婚或未育的想要生育的女性患者。手术方法:患者适宜仰卧位,尽量使患者感到肢体舒适。先进行常规下腹部手术消毒处理,待准备完毕,切开腹壁,进行肿瘤探查,显露肌瘤之后,注射缩宫素或者垂体后叶素,剥离肌瘤,最后缝合瘤腔,并放置软胶管引流[3],最后进行切缝合。关于治疗组的患者我们采用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术后留下的瘢痕小,痛苦轻,恢复速度快,而且符合美学要求,所以深受患者的欢迎。腹腔镜适合的患者:①适宜年龄在45岁以下或者年龄≥45岁但未生育或已经生育但坚决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②多发肌瘤者的肌瘤数目≤10个;③单发或多发子宫浆膜下/肌壁间肌瘤,肌瘤最大直径≤10 cm,最小直径≥4 cm。对于患者采用全麻的方式,适宜的手术体位是头低足高位15°~30°(必要时双侧肩部用肩托固定住)[4]。手术方法:先进行常规下腹部手术消毒处理,待准备完毕,经脐下缘,右下腹麦氏点,脐轮下缘左侧10~12 cm处,耻骨联合上缘2 cm,左侧旁开6~8 cm处分别插入10mm、5 mm、5 mm、10 mmTrocar,建立气腹,脐部插入进去30°腹腔镜头检查腹腔和盆腔的情况,再通过穿刺针注入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肉内部,用抓钳提取子宫,用电凝钩凝开子宫浆膜,用分离钳剥离肌瘤[5],电凝棒止血,缝合瘤腔,切下肌瘤用碎瘤机粉碎分别取出,冲洗盆腔,放尽CO2,拔出Trocar,留置腹腔引流管,最后进行缝合切口。通常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等待患者完全恢复清醒的状态后,通常情况下应该都可以恢复进食,刚开始可以叮嘱患者先喝些温开水,当发现患者没有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就可以开始进流质的食物,隔天就可恢复正常的饮食。术后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医嘱嘱咐,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健康。

1.3 疗效标准: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来判定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单发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分析。术后恢复情况具体包括子宫肌瘤复发或残留,症状有无得到改善,需不需要再次进行手术等;并发症发生率具体包括伤口感染,肠梗阻,术后发热情况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将整理的两组患者数据分别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患者共50例,其中伤口感染0例(0.00%),肠梗阻1例(2.00%),术后发热1例(2.00%),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共50例,其中伤口感染1例(2.00%),肠梗阻3例(6.00%),术后发热2例(4.00%),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访问效果比较:治疗组患者共50例,其中子宫肌瘤复发或残留1例(2.00%),症状无改善的患者2例(4.00%),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1例(2.00%);对照组患者共50例,其中子宫肌瘤复发或残留1例(2.00%),症状无改善的患者4例(8.00%),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3例(6.00%)。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盆腔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被发现。临床上的常见症状有子宫出血,腹部包块以及压迫症状,不少患者诉有下腹坠胀感、腰背酸痛,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增多,加之盆腔充血,可使白带增加[6]。巨大子宫肌瘤可引起宫腔变形,妨碍孕囊着床及胚胎生长发育,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可引起失血性贫血。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子宫肌瘤的病因迄今为止仍不十分清楚,有可能是涉及到正常肌层的细胞发生了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也有可能是因为卵巢功能、激素代谢均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调节,故神经中枢活动对引起子宫肌瘤的发病也可能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子宫肌瘤剔除术通常会尊重患者的意愿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尽力维护子宫的生理功能,这样一来,可以保护患者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患者,更具有医道精神。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剔除子宫肌瘤的数量上优于腹腔镜手术,它的实施不会受子宫肌瘤位置,大小以及数目的限制[7]。因此,在某些特殊部位上,例如接近黏膜的子宫肌瘤,或子宫体积>妊娠12周的子宫肌瘤,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子宫肌瘤等,就可以优先选择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但是,相反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也有它的缺点,切口大,创伤大,对患者的腹腔干扰较大,术后的恢复较慢[8]。通常进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需要花费1.5~3 h,治疗后需要住院大约一周的时间。然而手术后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粘连和肌瘤复发等状况。这是因为手术后若是瘤腔未被缝合好,遗留死腔,就可能造成血肿,而剔除肌瘤时穿破了黏膜层进入官腔或死腔积血感染就可能形成脓肿。粘连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只要正确选择切口,对位缝合,保持切口表明光滑即可。肌瘤复发可能是原有的肌瘤剔除之后,又有新的肌瘤长了出来,也可能是术后收激素的影响长出新的小肌瘤。此外,子宫肌瘤所残留的瘢痕薄弱,怀孕风险较高,患者需避孕1年。

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而言,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小,痛苦小,手术过程和术后的恢复速度快。腹壁戳孔代替了腹壁切口,有效避免了腹壁的肌肉,血管包括相应神经系统的损伤,术后不会出现腹壁薄弱和腹壁切口疝,不会因为腹壁肌肉瘢痕化而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不会因为腹壁的神经切断而引起相应的皮肤麻木状态[9]。腹腔镜手术也有并发症,只是概率相对较小,其一是粘连,会在子宫肌瘤表面切开的地方形成粘连;其二是子宫破裂,很多女性会在术后未确定是否能怀孕的情况下(切口未愈)就选择怀孕,很有可能造成子宫破裂。

在腹腔镜术结束后的6 h(我们是6 h)就可以吃半流质食物,大约一周之后就能够正常生活,工作,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10]。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术后的瘢痕较长明显,而腹腔镜手术切口就相对隐蔽,局部美观。利用腹腔镜的摄像头可以清晰查看患者体内组织的细微结构,视野更加清晰,宽阔,手术更精确,手术安全性能更高[11]。腹腔镜手术后的疼痛感较轻,仅用创可贴即可,无需进行拆线处理。术后的早期患者就可以随意翻身,活动,有效减少了肠粘连的发生。由于它只需要在腹壁3~5个0.5~1.0 cm小切口为穿刺口就能完成手术,因此,又被称作“钥匙孔”[12]。综述,本文通过对手术后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来判定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单发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腹腔镜手术更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运用推广,为广大女性患者带来福音。

猜你喜欢

经腹腹壁肌瘤
阴道联合经腹超声诊断疑似异位妊娠的效果及准确性分析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米非司酮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联合应用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腹壁缺损的重建方法与研究进展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腹壁缺损重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