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相油气地质》2020年总目次

2020-01-12

海相油气地质 2020年4期
关键词:四川盆地龙马碳酸盐岩

讨论·探索

基于组分检测与相态模拟的烃类流体液相赋存深度下限预测方法及应用 于京都等1-035

康滇古陆西侧志留系龙马溪组红—黑转换特征——以宁蒗大槽子剖面为例 王正和等2-097

川西南中二叠统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形成机理——以宝兴五龙剖面为例 赵金等3-223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章超等4-376

西西伯利亚大型裂谷盆地侏罗系—白垩系成藏组合与有利勘探领域 贺正军等1-070

准噶尔盆地北部石炭系富火山物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曲彦胜2-141

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开发潜力——以川东涪陵北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为例 刘皓天等2-148

塔中Ⅰ号气田塔中83井区环状断溶体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韩杰等3-234

顶底板封闭性对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差异富集的影响 崔哲等3-243

勘探·评价

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 弓义等3-253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寒武统高丰度烃源岩发育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黄军平等4-319

塔河—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的通源性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马庆佑等4-327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石相及与页岩气富集关系 吴聿元等4-335

湖北省来凤—咸丰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刘小龙等4-344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实验分析技术进展及应用 胡安平等1-001

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技术进展及应用 佘敏等1-012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进展及应用实效 常少英等1-022

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组岩相古地理及储层特征 谷明峰等2-162

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储层成因与分布 陈娅娜等2-171

川西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沉积演化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熊绍云等2-181

成果专栏

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沉积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 郝毅等3-193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 郝毅等3-202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储层研究进展 王鑫等3-210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深层寒武系台缘带新认识及盐下勘探区带——基于岩石学、同位素对比及地震相的新证据 倪新锋等4-289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储与油气成藏 曹彦清等4-30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吴兴宁等4-312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微生物白云岩发育特征及储集意义 杨翰轩等1-044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眼球状石灰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苏成鹏等1-055

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含气性控制因素——以湖北来凤—咸丰区块来地1井龙马溪组为例 郑宇龙等2-108

沉积·储层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强制海退砂体与岩性油气藏——以惠州凹陷南部为例 昌建波2-121

伊拉克A油田Khasib组碳酸盐岩微相及储层特征 王欢等4-351

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中新统水道沉积特征及演化 李丽等4-363

川西坳陷印支期古隆起成因初探 袁晓宇等1-063

盆地·构造

琼东南盆地长昌凹陷中部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带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李飞跃等3-263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伸展过程及其区域性差异定量研究 张焱等4-369

油气藏

莺歌海盆地东方13气田气水分布模式 于俊峰等2-132

机理·模式

砂体构型成因模式及其对物性的控制作用——以苏里格气田西区二叠系盒8段为例 陈宇航等3-278

利用铝钒含量识别碎屑岩有利储层的新技术及其应用——以莺琼盆地DX、BX区为例 吕俏凤等1-079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部沙河街组浊积扇储层综合预测 谭建财等1-089

技术·应用

四川盆地九龙山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薄层鲕粒滩储层定量描述及预测 裴森奇等2-155

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前古地貌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戴宗等3-269

猜你喜欢

四川盆地龙马碳酸盐岩
龙马春风、忠义千秋
基于飞机观测的四川盆地9月气溶胶粒子谱分析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元素录井特征分析
“龙马”巡游
基于NPP卫星反演四川盆地夏季云降水微物理特征
四川盆地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拟合
四川盆地城市群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
四川江油市马头山地区三叠系碳酸盐岩地热资源特征
裂缝性碳酸盐岩微细观组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贵州云炉河坝地区铅锌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