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绿色化学

2020-01-11蔡雪萍潘红

化学教与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绿色化学

蔡雪萍 潘红

摘要:呈现第二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高中化学一等奖课例《我与绿色化学——探讨环境保护议题“酸雨防治”》的课堂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政府招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动机,并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社会责任”的培育,结合实验室、工业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绿色化学”思想,认识绿色化学的核心。

关键词:优质课例;绿色化学;酸雨防治;模拟招标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1-0057-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11.015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了环境保护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化学不仅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还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笔者发现,凡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的化学实验,2019人教版教材均增加了尾气处理装置,降低实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众多一线化学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明确要求学生能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酸雨防治等)。笔者认为,酸雨防治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保护”大课题,有必要设计一堂课将“绿色化学”和“酸雨防治”结合,“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课标与教材分析

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发展的终极追求,也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较深刻地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课参考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三个版本的必修教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方面,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研究领域。“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是2019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化学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进一步深化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在此之前,课本介绍了CI2、NH3等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SO2和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分析了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强调了实验设计应遵循绿色化原则。

结合高一学生的年龄特征,选取了“酸雨防治”作为情境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验室、工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

2.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SO2的制备和性质,在生活中对空气质量日报有一定的认识且具备基本的环保意识,了解SO2的毒性及对环境的影响,知道酸雨的形成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有关,并能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个体健康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但学生对绿色化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还不清晰,对于教材外的一些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僅有感性的谴责和声讨,缺乏主动调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论证,缺乏积极参与科学性社会议题的探讨,缺乏科学理性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体现公民环保素养的机会,而这些恰恰是化学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所要培养和落实的。

二、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SO2性质探究”的微型实验设计,理解绿色化学思想的核心。

(2)通过对酸雨成因的分析,学会应用化学知识和绿色化学思想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酸雨防治措施的讨论,了解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科学理性地分析化学问题并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

(4)通过“我美好绿色的一天”的视频拍摄,初步在生活中践行绿色化学思想。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微型实验“SO2性质探究”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和观点表达的水平。

(2)通过学生上网查资料和课前小组汇报,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绿色化学思想的认识水平。

(3)通过对酸雨防治措施的讨论、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设计思路(图1)

四、教学过程(表1)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绿色化学思想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理念,如何将抽象的理念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是本节课重点突破的内容。为此,笔者打破传统课堂模式,通过模拟政府招标和角色扮演,采用任务驱动策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节课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深化学生对“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在微型实验设计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改进实验装置,体会如何使用点滴板减少试剂用量,实施绿色化学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等核心素养;通过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等素养。

(2)以真实情境为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通过对“酸雨防治”“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绿色出行”等真实情境的探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的形成。通过微视频“我绿色美好的一天”的拍摄,把绿色化学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生活。通过角色扮演环节,引导学生模仿环保局工作人员,运用手持技术定量测量空气中SO2浓度,体会酸雨防治的重要性。

(3)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磁性白板辅助展示、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模式,促进学生问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4)通过视频“最清洁的煤电厂在中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投身科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化学课堂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绿色化学
高学化学教育中的绿色化学教育探析
巧用注射器改进部分中学化学实验更安全环保
高中化学教学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实践探索
培养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思想
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绿色化”观念
浅谈绿色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
绿色化学理念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