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众参与的图书馆数字科普阅读服务模式研究

2020-01-11张颖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公众参与图书馆

张颖

关键词:公众参与;图书馆;数字科普阅读;服务模式创新

摘 要:图书馆承担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责任,文章介绍了科普的概念及我国数字阅读现状,分析了公众参与下图书馆开展数字科普阅读的优势和服务体系建设标准,提出了图书馆优化数字科普阅读服务的相关措施,旨在提高图书馆数字科普阅读服务效能。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2-0107-03

1 图书馆数字科普阅读服务

1.1 科普概念介绍

科普是指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体及手段,以社会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參与的方式,介绍和传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在推广全民阅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阅读推广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提倡全民阅读的背景下,科普阅读也越来越受重视,图书馆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2 数字阅读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人选择数字阅读。第十七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纸质读物的阅读量、阅读时长都有所下降。从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数字化阅读呈增长趋势,接近80%的人都参与了数字阅读,作为重要的阅读服务机构,图书馆只有迎合数字阅读的发展趋势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

2 公众参与下图书馆开展数字科普阅读的优势和服务体系建设

2.1 图书馆开展数字科普阅读的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制定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条规定:“国家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支持数字阅读产品开发和数字资源保存技术研究,推动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数字资源建设、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公共图书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图书馆在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中的作用,作为免费向全民提供阅读服务的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具有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及空间优势等,其在阅读推广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为科普数字阅读服务提供参考。近些年,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已日渐成熟,正推动阅读推广向更深化、更细致化的方向发展。但对于不同内容、类型和对象的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研究还不足,尤其是在科普阅读推广方面。上文已述,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与纸质资源相比,数字资源在便捷性、易获取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图书馆对数字阅读服务的重视,各图书馆都加强了数字资源建设,构建了具有本馆特色的数字资源库,同时,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些都为图书馆开展科普阅读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建立健全图书馆数字科普阅读服务体系

数字科普阅读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为图书馆数字科普阅读工作提供指导,还可以吸引更多公众接触科普类阅读。笔者认为,图书馆应构建基于本馆实际情况的数字科普阅读服务体系,详见下页图1。

首先,图书馆应整合馆藏资源,对科普类数字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数字科普阅读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可以建立科普阅读推广平台,通过新媒体以及客户端向用户推荐馆藏数字科普读物,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开展科普讲座、线上知识竞答等,提高人们的参与热情。再次,举办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吸引更多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习科学知识。此外,图书馆还应健全反馈途径和机制,接受社会的全方位监督;吸收更多群众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决策、监督和服务,不断提高科普服务效能。

3 公众参与基础上图书馆数字科普阅读服务的优化措施

3.1 提升科普书目推荐服务的针对性

数字科普阅读服务主要涉及图书馆、用户以及阅读资源三个方面。随着全民阅读的持续推进,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然而公共图书馆推荐的大部分书目都属于人文社科类,对科普类书籍推荐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用户的阅读偏好有关,也与图书馆科普阅读服务缺乏针对性有关系。为了提高数字科普阅读的服务效能,图书馆应对用户及资源进行细分。首先,数字科普读物从内容上可分为大众型和专业型两类。大众型顾名思义是面向普通读者的,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现象、科学常识等,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专业知识,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专业型即面向若干专门行业人员的图书,如面向农业生产的农作物种植类资源、面向研究人员的学术类资源等。其次,图书馆用户也可细分为未成年人、社区居民、科研工作者等。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规定实施面向上述重点群体的科学素质行动。图书馆应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再根据用户特点进行个性化资源推送并提供个性化的科普阅读服务。例如:面向未成年人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儿童版)》,为他们科学认识世界提供帮助;播放动画形式的科普类影视资源,如《中国太空之旅》《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带你走进水世界》等。

3.2 提升科普阅读能力鉴定的科学性

为增强科普数字阅读服务和推广推送科普阅读资源的实效性、指向性、针对性,应该科学划分科普资源的类型,科学鉴定读者的科普阅读能力。例如,联系读者的阅读经历、工作经历、文化职业素养和阅读兴趣爱好等,综合评判他们的科普阅读能力,并据此向他们推送、推广相应的数字化科普阅读资源,这也是提升图书馆阅读服务能力和阅读推广效果的前提。因此,图书馆应分析用户的阅读情况,找出各类用户群体科普阅读的偏好及阅读能力的差异,再结合本馆馆藏数字资源和用户的具体阅读需求推荐数字科普资源。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收集用户的个人阅读信息,如科普阅读经历、科普阅读需求、阅读爱好等,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科普阅读能力进行正确的判断,然后再推送相应的资源。但受调查方式、调查项设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用户主观因素的影响,图书馆的判断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图书馆应综合分析用户阅读能力的变化状况,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准确掌握用户的科普阅读需求,调整服务方式,从而提高服务的有效性。

4 保障公众参与图书馆数字科普阅读服务的路径选择

4.1 做好活动策划

图书馆可以利用儿童节、中国航天日、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日等开展数字科普阅读推广活动,也可以策划互动性强的科学实验活动,如在儿童节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数字科普阅读推广。儿童好奇心强,他们对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充满了疑问,如果图书馆能将AR及VR等技术与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不仅能解答他们的问题,还能激发其阅读兴趣。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向用户推荐科普知识,如:秦皇岛图书馆基于微信公众号,将《诗经》《楚辞》《红楼梦》等经典中涉及的植物知识进行推送,使读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文学作品。

4.2 服务团队保障

在数字科普阅读推广活动中,图书馆员是提供服务的主体,也是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随着数字图书馆规模的日益扩大,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科普类阅读资源。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活动,都需要馆员的参与。在人员保障方面,图书馆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专职为辅、兼职为主,其次是报酬为辅、义务为主,再次是严格管理为辅、主动参与为主。图书馆应制订详细的活动安排,同时落实责任到人,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参与人员、参与渠道和途径,确保认真履职,严格执行。

5 结语

总之,图书馆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技术发展变化趋势,通过书目推荐、举办科普活动、开展科普讲座等促进数字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全面创新,切实提升图书馆科普阅读服务的质量,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曹宏明,李健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上海科普事业发展新思考[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17.

[2] 郑念.科普能力建设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N].学习时报,2019-02-20(06).

[3] 李俊,赵发珍,薛小婕.从公众接受到公众参与:图书馆科普阅读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10):94-101.

[4] 丁文祎.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2019(8):71-78.

[5] 杨秀丹,陆遥.公共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现状、特点与未来发展着力点:基于1-2届征集案例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10):81-84.

[6] 周文超,金胜勇.公众参与社区图书馆服务探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5):63-6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7-11-04].http://www.gzlib.com.cn/show.asp?id=3356.

(編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公众参与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