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正式启用

2020-01-11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研究

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正式启用

经过近两年建设,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在喀什深空站建成并完成各项调试测试工作,于近日正式启用后投入“天问一号”“嫦娥四号”测控任务中。

为提高地面系统对深空探测器下行数据的接收能力,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在喀什深空站新建3座35米口径天线,与原有的1座35米天线组成4×35米的深空天线组阵系统,达到等效66米口径天线的数据接收能力,探测距离和接收灵敏度较现有设备将得到大幅提升,为我国执行各类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有力测控支持。

喀什深空站站长李四虎表示,这一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单个深空探测器的高精度跟踪测控,每台天线也可单独工作,实现对多个深空目标的同时跟踪,还可以与国内外其他天文台站实现异地组阵,开展联合射电天文观测活动。

新一代22纳米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正式发布

在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我国卫星导航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发布了最新一代全系统全频厘米级高精度GNSS芯片——和芯星云NebulasⅣ。

该芯片在厘米级高精度定位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从2019年5月的战略落地,到今年11月的正式发布,历经一年半的潜心研发,芯片工艺迭代演进到22纳米的同时,首次在单颗芯片上实现了基带+射频+高精度算法一体化,支持片上RTK,满足车规要求,在性能、尺寸、功耗等方面都较上一代芯片取得突破性进展,满足大众应用需求同时更好满足智能驾驶、无人机等高端应用需求。

Nebulas IV代表了目前国内卫星定位芯片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具有领先优势,承载了众多北斗人的厚望,让北斗梦更进一步照进现实。Nebulas IV支持全球所有卫星导航系统和频点,包括最新的北斗三B1C、B2a、B2b。该芯片将是一颗在国际GNSS市场“能打”的高性能芯片,为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更优质的定位体验。

3.35米铝锂合金箱底

为火箭提供支撑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1月6日消息,该院703所牵头联合总体设计部研制出我国首个“3.35米铝锂合金箱底”。该箱底为整体成形,没有一条焊缝,而且材料实现换代升级。原来一个箱底的生产周期要两三个月,现在15天到20天就能完成。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703所旋压专项副主任工程师温涛表示,“铝锂合金箱底整体旋压成形”工艺的成功掌握,将为我国重型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火箭等的研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攻克“3.35米铝锂合金箱底”的成形工艺只是第一步。后续,他们还将继续试制“5米铝锂合金箱底”,并实现火箭箱底由有模具成形到无模具成形的跨越。

可完全替代塑料的

仿生可降解结构材料问世

塑料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也污染了环境。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团队使用“定向变形组装”方法,研制出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机械与热性能,有望成为其替代品。

该新材料采用仿珍珠母的结构设计,实验表明,它既具有远高于工程塑料的强度,又有很强的韧性和抗裂纹扩展性能。在-130°C至150°C范围内,其尺寸变化非常小,在室温下,它的热膨胀系数仅为普通塑料的约1/10。

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第三代杂交水稻

早晚两季实现亩产超1500公斤

11月2日,湖南衡南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传来消息:由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测产结果公布,晚稻平均亩产(1亩≈666.7平方米)达到911.70公斤。加上今年7月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达到1530.76公斤,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培育的杂交水稻目前已经历3代, “叁优一号”是其优良品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介绍,第三代杂交水稻与普通水稻差异相比,抗早衰性强、穗粒多、抗倒伏性更好。“叁优一号”还表现出非常好的抗低温性能。

普通农民能不能驾驭第三代杂交水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说,从播种到收获,他们只去过试验田两次,这和过去有专门团队长期驻地指导完全不同,试验田施肥打药、田间管理都是由农户组织人员实施。

首臺轨道交通多功能智能轨道作业车问世

11月2日,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上线测试了一项创新成果——轨道交通多功能合一的智能轨道作业车。

该作业车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可完成诸如自动识别并抓取疏散平台板就位、自动放敷电线电缆至沿线电缆支架、隧道壁全自动流水线打孔作业、多专业隧道限界扫描成像、接触轨安装位置监测等多个工艺工序。该作业车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采用灵活的产品设计方案,既可整车集成,也可分功能按模块组合。

据介绍,该作业车自带发电动力,单人控制,操作流程简单,使用稳定可靠。经测算,使用该作业车,打孔、敷设电缆等的施工人员数量将大幅减少。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供变电工程使用该作业车,预计将可节省约300万元人工成本。智能轨道作业车的推出将改变国内地铁建设大幅依靠人力的现状,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建造质量,同时提升地铁运营的智能化水平,为公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科学家发现最小冰立方新结构

11月2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对外公布,该所江凌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团队与清华大学李隽教授研究组合作,利用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方法,发现了多个最小冰立方的新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子八聚体存在5个稳定的立方体结构,其中3个水立方体结构是首次被实验所观测到。这些立方体结构中的水分子,均以三配位的方式结合在立方体的顶角,这些特殊结构的优异稳定性源于大量的离域三中心二电子氢键作用。有趣的是,冰的表面确实存在着这种三配位的水分子团簇。

研究团队表示,该工作揭示了最小冰立方的多个新结构,为揭开冰的微观结构和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大气科学和水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基因组“鉴定”

金鱼为鲫鱼演化而来

金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富有的寓意,在世界范围内也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但金鱼从哪里来?金鱼驯化历史如何?金鱼那么多性状受哪些基因控制?这些问题人们一直在追寻答案。

近日,国际学术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揭开了金鱼演化的神秘面纱。该成果由福建相关高校学者历时3年协作完成,首次从基因组学上验证并丰富了我国学者金鱼研究先驱陈桢教授关于金鱼演化的理论,深入探讨了金鱼的起源、演化、驯化和人工选择。

迄今最小原子存储单元面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3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迄今最小的存储设备,其横截面积仅为1平方纳米,容量约为25兆比特/平方厘米,与目前的商用闪存设备相比,每层的存储密度提高了100倍。

研究人员介绍,最新研制出的存储设备是一种忆阻器,这是存储器研究领域的“香饽饽”,它们可以做得更小,同时拥有更多存储容量。存储设备越小,越有望催生更小的芯片和处理器,如此也有助于科学家们研制出更紧凑的计算机和手机。缩小尺寸也可以降低存储器的能耗并提高存储容量,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以研制出能耗更少但运行速度更快、更智能的设备。

世界首个仿生眼系统即将问世

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仿生眼系统,为失明患者提供帮助,恢复视力,是科研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据国外媒体报道,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科研团队近日披露,世界独创的人类首个仿生眼系统即将问世。

研究人员称,十多年前,科研团队启动“格纳里斯仿生视觉系统”项目。系统由定制的头饰、内置摄像头、无线发射器和视觉处理器,以及一组植入大脑的头发丝粗细的微电极方块组成。

其操作程序是:摄像头捕捉场面,传送至智能手机大小的处理器,绕开受损视神经,允许信号从视网膜显示屏无线输送至每边尺寸为9毫米的微电极方块,转化为刺激大脑的电子脉冲。电子脉冲刺激大脑,会产生由172个光点组成的视觉图案,允许使用者在室内和室外环境中自由行走,并会识别周围人和物体。

据称,科研团队已在3只绵羊大脑植入10个电极阵列,9个月中对绵羊大脑进行超过2700小时的刺激,没有发现副作用。

米粒大小

太赫兹激光器问世

11月2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科学家采用清洁三能级系统设计策略,在一块芯片上制造出一种米粒大小的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约为4太赫兹),其工作温度为250K(-23℃),在饼干大小的插入式冷却器工作温度范围之内。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纳米科学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学家米里亚姆·维蒂洛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提高太赫兹激光器的温度一直是研究的长期目标。

研究人员表示,室温太赫兹源可以与室温下工作的太赫兹探测器配对,目前他们正在开发这一技术。这种结合可能推动太赫兹成像仪等技术的出现,或者在机场、航空公司等地检测是否有隐藏的爆炸物、非法药物等。

人工智能分析孤独指数

准确率达94%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人工智能能够从一个人的讲话中检测出孤独,准确率达到94%,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埃伦·李研究团队使用IBM沃森在内的多个人工智能工具,分析了接受采访的老年人的孤独感。

通过分析访谈中单词、短语和沉默间隙,人工智能对老年人孤独症状的评估几乎与他们填写报告问卷的结果一样。同时,人工智能还显示,孤独的人通常对有关孤独的直接问题回答时间更长,在回答中表达更多的悲伤。

该工具的特点在于它不仅使用字典基础的方法,例如搜索反映恐惧的特定词汇,而且还通过测试反应中使用的词汇呈现出相应模式。

“年轻”睡眠模式让老人更健康

一项研究发现,拥有“年轻”睡眠模式的老年人比那些按其年龄休息的人拥有更强健的认知能力。该研究11月16日發表于《自然·人类行为》。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追踪了3819位年龄在54岁到96岁之间的人的睡眠,他们通过整夜佩戴的脑电图传感器记录了这些人的脑电波。然后,研究人员记录了每个人超过150种的睡眠特征和大脑活动模式。这些因素包括睡眠障碍、做梦的睡眠周期长度以及睡眠偏好。

研究小组发现,与睡眠模式更能反映年龄的老年人相比,睡眠模式“年轻”的老年人认知能力更强,某些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也更低。虽然还不清楚更“年轻”的睡眠是否会促进健康,但研究人员说,像脑电刺激这样的技术可能会改变老年人的睡眠模式,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合成纤维污染地球竟与机洗模式有关

当今世界,服装业每年要使用4200万吨合成纤维,其中80%用于生产聚酯、丙烯酸等材料服装。用这些材料制成的面料挺括,不易变形,价格合适,受民众青睐。

近日,国外科研团队广泛搜集有关服装生产、衣服穿用和保管、洗衣习惯、废水处理等数据,得出惊人结论:合成纤维于1950年开始在全球大规模使用,至2016年,约有560万吨超细合成纤维排入自然水体和土壤,污染环境。

科研团队认为,不正确的洗衣方式是导致超细合成纤维产生的重要原因。使用洗衣机洗涤合成纤维衣服,如果使用不当,大量细小合成纤维颗粒会脱落。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选用了洗衣机的“精细”模式。与“标准”模式相比,“精细”模式会多释放出数十万条超细纤维,消耗水量也是前者的2倍。

科学家开发出

智能手机红外充电技术

韩联社日前发布消息称,韩国世宗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红外线的手机无线充电技术。

这种红外线充电使用半导体光放大器件产生的高功率红外光线,是一种真正的远距离无线充电技术。工作距离可达数米或者更远,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几乎没有损失。而且可以选择不同波段同时对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同射频方式相比,红外无线充电不产生电磁波,避免了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而且工作距离远远超过当前的接触式或者近距离电磁充电技术。

相关理论性研究已经在去年发表于《光学快报》上。之后研究团队开展了应用研究,并且在不久前完成了韩国和国际专利申请。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在注册商业实体进行商业化开发。

“纳米多晶金刚石”

实现迄今最高强度

日本大阪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博士生片桐健登和副教授尾崎典雅,与爱媛大学地球深部动力学研究中心的入舩彻男教授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明确了纳米多晶状态金刚石高速变形时的强度。

研究小组将最大尺寸数十纳米的微晶烧结在一起,形成了“纳米多晶”状态的金刚石,然后向其施加超高压力,以调查其强度。实验采用日本国内脉冲输出功率最大的激光Ⅻ号激光器进行。观察发现,最大施加1600万个大气压(地球中心压力的4倍以上)时,金刚石体积缩小至原来的一半以下。

此次获得的实验数据表明,纳米多晶金刚石(NPD)的强度达到了普通单晶金刚石的2倍以上。另外还发现,NPD是迄今为止调查过的所有材料中强度最高的。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