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2020-01-11邵磊

中国民商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邵磊

摘 要: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有助于保障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提升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在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财务管理理念和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的制约,事业单位尚未完全掌握控制理论的精髓,在制度体系设计、内部环境建设、会计核算与风险分析方法的运用、对经济活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等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照内部控制理论的要求分析相关问题的成因并探索解决途径,是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成因;优化措施

一、财务内部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方法源自于现代企业管理领域,在事业单位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强化对公共资源配置过程的监控,在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的同时,可以基于动态的风险评估、成本分析以及会计核算,促使公共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并且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与运行效率。但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不仅是财务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能分配的优化和调整问题,还必须改进财务管理理念、会计核算方法,并且落实预算绩效管理、风险评估等内部控制措施。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面临诸多难点,多数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运转达不到预期效果,对约束财务管理行为、监控经济活动过程、评价和监督事业单位各岗位的履职状况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状况

(一)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依据内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企业等组织机构必须拥有满足内部控制机制运转的环境条件,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控制效果。体现为基于管理理念更新、制度体系优化、各岗位职权的合理划分,在围绕经济活动目标的落实执行各项工作计划时,形成部门、岗位间的制衡、约束以及协作关系,既保障业务与日常事务处理工作顺畅衔接,高效执行各项工作计划,又能够让所有岗位人员具有监督和控制意识,规范履职行为并配合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和监督等工作。目前事业单位全员对财务内部控制理念的认知都较为片面,在管理层看来,推行内部控制理念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只需套用相同类型单位的既成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对控制機制运行效能的评价、优化没有明确的概念;而对于各岗位的普通员工而言,财务内部控制属于财务部门的管理范畴,与自身的日常工作并无直接关联;其次,在财务内部控制相关职能的分配方面,存在违背基本原则的状况,导致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失效。

(二)控制方法、流程及措施有待完善

围绕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管理目标的落实,依靠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测算所需资源、评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考评各部门与岗位人员的工作绩效,是保障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性的基础。而事业单位目前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停留在制度构建层面,没有针对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重构管理流程、规范会计核算、预算编制等管理环节的技术、方法应用。所以,无法为实施风险防控、监督考评预算管理绩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应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以及监督公共资源配置方面,也起不到优化管理决策和改进风险防控措施的作用。

(三)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

内部审计以及绩效考评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公共资源配置的关键,也是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责通常由财务部门特定岗位人员承担,依据相关法规及内部管理规程,履行对事业单位重要投资项目、年度经济活动的监督权。理论上只有保障审计机构及人员的中立性,才能够确保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和客观性。但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制存在明显缺陷,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的利益存在相关性。此外,在绩效考评以及监督环节,事业单位的评价标准、奖罚措施相对落后,对各岗位人员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尤其是在固定资产和应收应付账款管理、预算绩效考评和监控方面,没有建立各岗位履职行为与工作绩效之间的联系,导致财务信息质量不佳、预算计划执行力不足、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运转不畅。

(四)人才结构无法满足财务内部控制需要

要想让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转,需要基于现代财务管理工具、方法的科学应用,而这要求企业拥有高品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在财务会计、内部审计等关键岗位上,配置掌握专业理论和工作方法的人员,才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完成本职工作,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共资源利用率。但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一直处于变革过程,财务管理岗位设置、职权划分以及对相关人员专业能力的考核不够规范,人才培育一直滞后于现实管理需求,制约了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三、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有赖于强化培训和宣传,并且通过分析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内部控制理论的要求,持续优化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并强化全员的风险防控、监督意识。首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强化内部控制理论的宣传,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和交流成功经验;促进各单位的组织结构调整、管理岗位职能的优化设置和业务处理流程的重构,改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其次,事业单位应动态评估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情况,分析各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动态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二)结合单位自身特点规范控制流程、方法和措施

实施财务内部控制需要有一系列科学方法、措施以及制度的支撑,才能够围绕财务管理目标掌控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一方面约束各岗位人员的行为、推动预算计划、风险防控措施、经济活动规划的顺利执行;另一方面动态评估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监督会计核算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工作是否合法合规,根据需要优化现行内部控制体系。所以,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公共服务产品供应模式、经济活动范围和特点,规范财务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流程,进一步明晰各岗位的分工和业务衔接关系,保障内部控制机制的严谨性。重点完善投资项目评估论证、预算计划编制、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促使各岗位及相关部门人员基于明确分工相互制约、监督,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为会计核算、内部审计等工作的落实创造条件。此外,要完善风险评估、预算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规范信息采集、分析技术的应用,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水平。

(三)完善单位内外部的监督与审计机制

为了强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和监督环节,事业单位必须首先完善绩效考评和监督机制,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同时,优化绩效考核标准、奖罚措施。围绕单位各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结合各岗位的职能设计相应的考核办法,使得所有人员在配合预算管理规划落实的过程中,将岗位工作和财务内部控制目标联系起来,形成对其履职行为的有力约束,并且为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其次,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审计的同时,也要引入外部中立机构的审计服务,审计重要公共服务项目投资规划的执行过程,实现对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监控。

(四)优化人才结构并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水平

在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不断变革和优化的背景下,对优质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所以无论是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要,还是解决目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难题,都应当优化现有人才结构。招募具有现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人才以补充重点岗位,并且根据现有人员的专业背景、岗位职能要求,一方面安排培训计划,提升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则完善岗位资格认证以及考核机制,激励财务部门人员提升个人专业技能,按照现代财务管理要求完善知识结构,以胜任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各岗位工作。

四、结束语

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制约着事业单位管理机制的变革,决定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和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所以分析当前财务内部控制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依据内部控制理论加以改进,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白雪.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1).

[2]王雪梅, 康千. 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J]. 商情, 2016, 35(37):93-94.

[3]卢敏.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J]. 财会学习, 2019(17).

猜你喜欢

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对县级综合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分析研究
商贸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综述
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究
浅谈基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市政工程招投标
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