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胶州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0-01-11李文全苏笑醒吴磊

中国民商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创新科技对策

李文全 苏笑醒 吴磊

摘 要:本文以基层县市科技创新工作所面临的技术创新体系的不健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缺乏、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创新要素集聚规模较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科技;创新;分析;对策

近年来,胶州市经济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创新作用不断放大、创新成效显著增强,形成了“百花齐放、专精特新”的特色产业名片,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空港新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一)创新驱动能力持续提升

我市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高新技术企业437家,我市“少海汇”创客+孵化器被评为国家级孵化器,青岛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的“新型云-边缘模式智能制造管控平台及应用示范”与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基于高效压缩机、强化换热、智能控制、绿色环保的新一代热泵技术和产品”2项目列入2019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青岛玛斯特生物有限公司1项目获山东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创新要素实现有效集聚

招才引智再添新成效,引进“千人计划”专家3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8支,院士工作站2个。出台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信用体系建设等政策,设立2亿元人才基金,3亿元的专项股权投资基金,收录信用信息3700余万条。强化产学研合作,组织企业赴江南大学、上海大学、清华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对接,达成合作意向52项。引导科技中介助推成果落地转化,全市科技中介服务业企业达到30余家,促进300余项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三)创新载体不断提档升级

鼓励创新孵化载体向增值服务转变、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点培育青岛工学院、协信、中钢科德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快少海汇创新创业载体升级,其智能家居生态圈集聚作用初步显现,产值达到185亿元。举办的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重点推荐23个项目参加青岛“市长杯”和“千帆汇”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数量质量均创历届之最。培育小企业产业园、创业创新基地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创新体系的不健全

目前,我市大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技术中心,但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率不高;担负知识和技术传播任务的中介机构门类不全,力量薄弱,服务能力差且还存在着一些不正当的竞争。

(二)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对标省“十强”产业和青岛“956”产业体系,我市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仅为33.9%,低于青岛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起步晚,发展慢,新经济占GDP比重23.4%,低于青岛1.7个百分点。

(三)创新要素集聚规模较低

从创新孵化载体规模上看,我市科技孵化器数量少仅8家,占青岛市孵化器数量的6.9%,孵化器档次低、功能不完善,缺少专业孵化器,国家级认定的孵化器只有一家。从人才集聚度看,我市辖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偏少,人才集聚度低。

(四)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创新创业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局限于政府部门,创新创业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扶持政策的宣传与落实、交流对接平台的搭建、社会氛围的营造等全局性、宏观上、共性化的服务保障方面。大众创新创业,必将对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提出更多、更高要求,显然当前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完善当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等,放宽政策准入门槛、减少政策附加条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破解政策“天花板”效应,构建管用、好用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构建良好的政策大环境。建立针对创新创业失败者的保障、帮扶和激励机制,尽最大可能打消准创新创业者的顾虑。认真抓好扶持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坚持用好各类宣传媒介和公共服务平台 。

(二)加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构筑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电力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智能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交通装备等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互联网+”、人工智能赋能钢结构、木器家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存量提升质量,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三)加快科技孵化生態体系建设

加快创新创业载体提档升级,引进中洲科技、启迪控股等知名投资者建设或运营孵化载体,推动少海汇、西安交大创建省级、国家级孵化载体。打造工业设计、人工智能等专业孵化器,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导入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发挥上合示范区桥头堡作用,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推动境外企业与我市企业开展深度技术合作。

(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依托“六院双基地多中心”,规划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加快推进青岛大学胶州校区、中科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研究院建设,重点招引清华大学厚德供应链、复旦大学张江科技等技术转移机构。加快推进青岛工学院科研平台建设,打造一站式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企业需求端与成果供给端精准对接。

猜你喜欢

创新科技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