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庄水库在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11聂玉帅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库区郑州市水库

聂玉帅

(郑州市常庄水库管理处)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常西湖新区”规划实施、“四库一河”、西流湖公园、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的相继开工或建成,郑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拉开了帷幕。地处郑州市西郊的常庄水库,与市区西三环相距仅2.50 km,是距离郑州市区最近的一座按大型管理的中型水库。作为郑州市西郊一颗璀璨的水利明珠,有着60余年建库历史,17.08×106m3的库容,82 km2的控制流域面积,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水资源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生态,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造就了常庄水库特有的传统水文化,也为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常庄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是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常庄水库必须利用自己独特的传统水文化,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高度,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契机,高举水生态修复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的旗帜,扎实做好贾峪河生态治理工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真正做到踏石有印、抓铁有痕。通过常庄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库区周边水环境,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水生态文明建设给千家万户带来的实惠,尽享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1 主要实践

常庄水库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以“河通、库美、水清、岸绿”为基本要求,结合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河库通、清水流、库岸美”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资源与生态齐抓、开发与保护并举,统筹协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1 水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承担着水环境保护、河湖健康保障的重要职责。为更好地保护郑州市的“大水缸”,常庄水库把水生态修复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而水生态修复又是一项理论复杂、涉及因素众多、实际操作困难而效果又十分缓慢的工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科学,更要注重实效。因此,近几年来,在春夏之交常庄水库进行增殖放流,先后投放花鲢、白鲢、草鱼等近2.50×104kg,岸边及库岸浅水边种植香蒲、芦苇、睡莲等水生植物。这样既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和厌氧问题,又产生经济效益,还能突出水生植物的层次,营造出千姿百态的水生态环境。

1.2 水质监测工作稳步推进

常庄水库于1999 年10 月被确定为郑州市一级水源保护地,为确保水质安全,常庄水库多次与市节水办协商,于2011年2月引进一套德国进口水质自动监测设备。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每天定时定点对水温、PH值、浊度、溶解氧和电导率等5项进行监测。经过多年监测运行,使我们对水质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和了解,也积累了一系列真实可靠的数据,并对这些监测数据进行归纳存档,以备随时查阅。

1.3 清洁型水流域治理成果初显

为改变常庄水库周边水土流失现状,建设水生态文明水库,打造美丽库区环境。常庄水库于2011年开始启动清洁型小流域水保工程建设,至2017年连续7年进行水生态建设与治理,目前已初显成效。在这之中,省、市两级财政共投资近400万元,在库区周边大量植树造林,树木品种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形成大面积的水保涵养林带,还改造提升了3 个水保小游园,共种植树木2×104余棵,灌木10×104余株,绿地5.60 hm2,埋设喷灌管道3 000 m,建设主题广场2个,铺设蜿蜒小路3 600 m。漫步林中,空气清新,使人精神松弛,心情舒畅。特别是精品游园,绿树成荫,一路一景,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岸边的花草树木与库区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此工程的实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阻止水土淤积库区,减少有机物对库区的冲击,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并能改善这一地区的温度、湿度与舒适度,是吸引近郊市民游览的理想去处,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提高和改善

2.1 加强宣传 舆论引导

常庄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引起各级政府、上级水利部门的高度重视,还要有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新性和灵活性,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以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原、美丽郑州、美丽水库为目标。大力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让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为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同时,还要加强与新闻媒介的沟通合作,整合不同媒体资源,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融媒体平台优势和规模宣传效应,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新闻报道,创新宣传模式,提升策划水平,使广大市民充分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益处。

2.2 统筹规划 落实资金

水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以及河南省水利厅、郑州市水利局在资金方面的鼎力协助。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水利规划时,做到全面布局,站位高远,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尊重自然”的原则,分步实施、逐年推进,治管结合,明确区域、目标和具体时间,水利规划还要与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使两者珠联璧合,努力把常庄水库打造成水域亮点,更重要的是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确保水生态建设顺利实施。

2.3 拓展功能 明确责任

常庄水库目前的功能主要是城市应急供水和防洪,在常庄水库配合郑州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急需拓展功能,首先是生态旅游功能,即营造别具特色的水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游览,这是一项负责任的旅游,确保对水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留下的唯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其次打造郑州市水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功能,常庄水库的水保园、水生态修复区都有必要作为水保示范基地进行宣传,对全市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和示范推广,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是对流域内的水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其悠久灿烂的治水文化,生动诠释治水历史及其方略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时代精神。最后是景观功能,即水利工程与水生态建设、工程造型与周边景观、工程布局与自然水生态要相适应,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疏通上下游河道,构建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带。拓展出这些功能,有利于挖掘和弘扬厚重的水文化;有利于优化城市水资源配置,统筹城乡用水和水生态景观用水;有利于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库区;更有利于营造山更青、水更秀、景更美、人水更和谐的良好城市水生态环境。

2.4 创新机制 严格执法

从常庄水库目前水环境状况来看,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由于水库上游是二七区马寨经开区,库区地处农村居民区,开发区的污水、居民生活废水经常排入水库,对水质安全构成威胁。沿岸村民下河捕鱼、电鱼现象依然存在。再加上水政执法人员数量又少,装备不全,使执法力度不够,不可避免地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水政执法人员开动脑筋,完善机制,不断加强与辖区派出所和办事处以及市生态环境局沟通协调,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定时巡查,建档立案。必要时还要利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个有利时机,彻底打击电鱼、侵占河道等不法行为,维护库区正常的水事秩序。同时还可以通过征集水生态保护志愿者,引导志愿者开展绿色保护行动,监督不文明行为,传播水生态文明理念。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对来库区进行放生的人员,要主动上前询问,认真查看所放生物种,对违禁物种要及时制止,坚决不允许在水库放生,从而确保库区水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

3 结语

常庄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治水要求,坚决遵循“四水同治、五河共建”的治河思路,努力从改善水环境,水文化建设、水生态修复、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以及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统筹谋划,夯实主体责任,有效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现“水生态、水景观、水安全、水文化、水利用”的水生态文明目标,从而为建设美丽郑州、人水和谐的国家级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水生态保障,合力谱写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猜你喜欢

库区郑州市水库
漳河有一水库群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小蒜苗成长记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以皂市水库为例
浅析库区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郑州市
出山店水库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水库上的“五老”安全巡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