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碑林公园绿色防控措施探析

2020-01-11赵龙海

花卉 2020年18期
关键词:碑林国槐若虫

赵龙海

(山西省太原市园林植物保护站,山西太原 030001)

太原市碑林公园属于国家重点公园。公园分成南北两园,北园以我国古典园林造景中轴对称的庭院风格为特点,主设内容为“傅山碑林”,南园以自然式的园林造景手法为基调,内容为“三晋碑林”,是一座采用碑刻形式收藏和展示历代名人书法墨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专类公园。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在造景中充分利用植物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的作用,达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四季有景,处处胜景的绿化效果。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文化熏陶、休闲、古朴、自然、典雅的环境,而且在增强城市绿化生态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其特殊的地位,碑林公园园林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通过采取园林技术措施、黑光灯诱杀、黄色粘虫板粘虫、释放天敌昆虫、使用无公害农药等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手段,逐步向园林植保生态调控的目标迈进。以下从几方面就相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今后园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能更加符合绿色发展要求。

1 自然环境

太原市碑林公园位于滨河东路与康乐街交汇处,地处市中心,汾水之滨,占地面积1.37hm2。气候为太原市典型特征: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年平均降雨量为456mm,年平均温度为9.5℃,1 月平均-6.4℃,7 月平均23℃。全年日照时数为2808h。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土壤属于河滩盐碱土。

2 植物配置

太原碑林公园共有植物34 科、60 属、100 余种,在植物配置方面,注重了合理的分区和景点的创造,结合典型环境使有限的空间展现出无限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在植物应用中,讲求姿态和季相变化,保留了原有树种,栽植了新的绿化品种,各种地被、花镜的应用,使园内古典气息中不乏现代气息的流动。

3 主要园林有害生物

3.1 虫害类

3.1.1 蚜虫

主要有油松大蚜、柏大蚜、白杨毛蚜、绣线菊蚜、棉蚜、刺槐蚜、桃蚜、月季长管蚜、栾多态毛蚜等。据调查,太原市每年4 月初在山桃、杏、榆叶梅、樱花等新稍和嫩叶背面首先发现桃蚜为害,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数量急剧增加,有翅蚜、无翅蚜、胎生蚜等世代重叠;4 月下旬,白皮松、油松新稍上松大蚜集中为害,严重时期整株可见蚜虫蜜露;5 月上旬碧桃、苹果、紫叶李、绣线菊、栾树等蚜虫为害严重;5 月中旬刺槐蚜为害国槐严重,不但地上随处可见分泌的蜜露,而且产生次生为害——煤污病,影响国槐新稍和叶片的生长;5—8 月是蚜虫种类出现最多、为害最严重的时期,但是在高温多雨季,蚜虫为害相对减弱;9 月中旬以后,植物上蚜虫为害症状相对较轻;10 月中旬少雨干旱时,白皮松、油松等油松大蚜为害严重。

蚧壳虫主要有白蜡绵粉蚧、日本盘粉蚧、瘤大球坚蚧、月季白轮盾蚧、卫矛矢尖盾蚧等。

白蜡绵粉蚧发生在白蜡、水蜡、核桃、悬林木、臭椿等枝干叶片上。一年发生一代,以若虫在树皮缝、芽鳞间、旧蛹茧或卵囊内越冬。翌年3 月中下旬越冬若虫开始吸食为害,3 月下旬雌雄分化。4 月中旬为若虫结茧化蛹盛期,3—5d 后羽化,寿命l—3d。4月下旬虫开始产卵,5 月中下旬为卵孵化盛期。若虫一直为害至9 月以后,10 月下旬由叶向枝、干转移,11 月中旬全部越冬。

日本盘粉蚧主要发生在丁香属植物、蔷薇科植物、忍冬科植物。一年发生一代,以3 龄若虫在枝上越冬,7—8 月为卵孵化期,每雌虫可产卵约3000 粒。

瘤大球坚蚧主要发生在刺槐、核桃、杨、柳、紫薇和玫瑰等。一年发生一代,以若虫在枝干上越冬。4 月初选择幼嫩枝条为害,4月中旬雌虫体迅速膨大,密集在枝条上,4 月下旬雄蛹大量羽化,5 月上旬雌成虫开始产卵,5 月下旬为若虫孵化盛期。10 月下旬若虫陆续转移到枝条上越冬。两性卵生,卵期约25d,蛹期约15d。

月季白轮盾蚧主要发生在蔷薇属植物上。一年二代,以受精成虫和2 龄若虫枝干处越冬。翌年4 月上中旬开始活动,一般将卵产于壳下,孵化盛期在5 月上中旬和8 月中下旬。成虫、若虫常群集于2 年生以上枝干或皮层裂缝处为害,发生严重时可被一层白色絮状物。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下爬出并在枝干上缓慢爬行,蜕皮后固定为害。有世代重叠现象。

卫矛矢尖盾蚧主要发生在卫矛、忍冬、丁香、南蛇藤、山梅花、莺尾、大叶黄杨等。一年二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若虫孵化期分别是5 月上旬至6 月下旬,7 月中旬至9 月上旬。第1 代发育较整齐,第2 代发育极不整齐,各虫态重叠现象严重。成若虫为害枝叶,以内层隐蔽处小枝上分布最多。

其他刺吸式害虫还有草履蚧、朝鲜球坚蚧、白粉虱、朱砂叶螨、斑衣蜡蝉、梨冠网蝽等。

3.1.2 食叶害虫

主要有国槐尺蠖、黄刺蛾、桃潜叶蛾、国槐潜叶蛾、舞毒蛾、柳毒蛾、杨毒蛾、梨剑纹夜蛾、黄杨绢野螟等。其咬食植物叶片成缺刻或潜食叶肉成枯斑。

3.1.3 蛀干害虫

主要有国槐小卷蛾、合欢吉丁、六齿小蠹、日本双棘长蠹、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等。隐蔽危害,在韧皮部、木质部形成蛀道,导致植物水分养分被吸收,造成枯黄死亡。

3.1.4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导致植物受害后轻者萎薦、生长迟缓,重者干枯而死。主要包括蛴螬、大地老虎、沟金针虫等。

3.2 病害类

主要有苹桧锈病、樱花褐斑穿孔病、月季白粉病,月季黑斑病、大叶黄杨叶斑病、海棠褐斑病、海棠腐烂病、桃细菌性穿孔病、草坪灰霉病等。病原菌通过风雨传播,6—9 月是病害高发季,需要提前预防和重点防治。

4 采取的绿色防控措施

碑林公园是围绕古建筑、碑刻为主的人工山水园林,配以乔、灌、草结合的多层次绿化植物造景,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具有幽静宜人特色。因公园位于城区滨河东路旁,交通便利、游客多、活动多,有需要重点保护的碑林石刻,所以针对以上特点,公园内园林有害生物防治定位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园林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有诸多好处:①积极采取园林技术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使用无公害药剂等环境友好型的方法来控制有害生物;②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公园,拓展园林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③实现生态园林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④为公园践行绿色植保树立典范。

主要采取的绿色防控措施如下:

4.1 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开展各种防治的前提。测报时安置了太阳能黑光灯进行灯诱,定期对全园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调查,并结合植保站的测报信息确定防治种类,防治时间和使用方法。

4.2 园林技术措施防治

通过选择健康苗,加强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松土除草、改善立地条件等措施提高植物长势。培养健康植物是园林技术措施的根本目标。

4.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黑光灯诱杀、黄色粘虫板悬挂、人工剪除病虫枝等。2018 年4 月中旬开始至今,碑林公园每年安置黑光灯,使用黄色粘虫板,根据调查,主要诱杀到国槐尺蠖、杨扇舟蛾、金龟甲、夜蛾、毒蛾等成虫和蚜虫等害虫,诱杀数量有数千头。整个生长季节,人工剪除蚧壳虫等病虫害枝条,及时清理枯枝落叶,有效降低病虫口基数,减轻了危害。

4.4 生物防治

在碑林公园花灌木上定期释放蒲螨、瓢虫、生物导弹等天敌防治蚜虫和鳞翅目幼虫,种植蜜源植物招引和保护天敌,使用Bt、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制剂,实现以菌治虫,收到较好效果。

4.5 化学防治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应具备三个条件:病原物、寄主、发生条件。雨季是病害高发期,所以从6 月起就应该加强病害防治。对于草坪锈病、灰霉病宜选用粉锈宁、咪鲜胺等药剂防治。对腐烂病要选择施纳宁防治。春季植物发芽前喷施3~5 波美度石硫合剂,起到杀菌灭卵作用。对于生理性病害,主要采取改善土壤环境,增加植物营养,避免高低温度伤害,加强伤口保护等措施。

虫害防治针对不同口器害虫选择不同药剂,比如叶甲类食叶害虫选择触杀胃毒剂,蚜虫刺吸类害虫选择内吸剂。在碑林公园虫害防治过程中,还使用了灭幼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苦参喊等植物源农药。药剂使用坚持做到了总量控制,应急处理使用,科学配比、对症施治,减少喷雾方式。

5 讨论

碑林公园绿色防控重点在于园林技术措施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应用,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对病虫害起到了可持续的、生态的绿色防控,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

(1)生物防治受全市农药喷施多的大环境影响严重,尤其是释放的天敌,虽起到一时作用,但留存数量不多。

(2)黑光灯光波段固定,诱杀种类相对少,有待改进。

(3)针叶树黄化始终与栽植环境充满矛盾,为养管增加难度。适地适树还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

(4)新栽植植物时应加强园内土壤消毒,减少罹病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碑林国槐若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国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探讨
The Changes of Chinese Painting Too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美洲大蠊幼龄若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西安碑林
咏国槐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首善街的国槐
刘鄩:西安碑林最早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