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槐的移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0-01-11尹旭

花卉 2020年18期
关键词:国槐病虫害过程

尹旭

(太原市迎泽公园,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当今社会,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对市政绿化项目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国槐种植工作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国槐移植中的现状问题,精准把握其病虫害防治核心环节,综合施策,切实提高国槐种植工作整体水平。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 国槐移植及病虫害防治简述

国槐是园林绿化中的重要绿色植物类型之一,在改善城市环境条件,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国槐种植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在种植技术方法优化、种植过程控制、种植效果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技术规范与标准,为高质高效地开展国槐种植工作提供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在国槐移植及病虫害防治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国槐种植事业的持续改进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同时,国槐种植的广大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同样在创新移植方法,简化优化病虫害防治成效等方面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效显著,使国槐种植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国槐病虫害防治效果进一步凸显[1]。尽管如此,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国槐移植及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与不足,所遭遇的病虫害威胁依旧极为突出,对气候变暖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严重情况下容易导致国槐大面积死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国槐移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问题,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2 国槐的移植技术分析

2.1 国槐移植前准备工作

国槐的移植前期准备工作对于移植成功率的高低具有关键作用,只有全面做好国槐移植各项准备工作,才能确保移植完成后国槐的顺利有效成长。一方面,要科学掌握国槐的移植时间,通常情况下应在国槐落叶后至次年春季枝条发芽前进行移植,此阶段的国槐处于休眠期,对于水分等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小,移植完成后的成活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在国槐移植前,应进行必要的枝条修剪,将病枯枝和徒长枝等依次剪掉,从主干分枝部留20~40cm 对大枝进行适当修剪,最大限度上降低国槐植株的水分蒸腾作用,并对大枝剪口做出石蜡涂抹或塑料布绑扎处理。同时,在国槐起苗前,应在树根周围挖特定深度与宽度的环沟,并用锋利工具截断树根[2]。

2.2 国槐移植过程控制

为切实保证国槐移植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必须对整个移植过程进行充分有效把握,必要条件下制定详细可行的移植方案,确保国槐移植成功率。在国槐移植过程中,首先将国槐挖起,并对树身、树根、树冠等部位进行包扎,并根据国槐胸径大小确定土球半径和土球高度,并最大限度上保持国槐须根的完整性,促进移植完成后的水分与营养吸收。应采用大型起重吊装机械设备对国槐进行起吊作业,确保起吊过程平稳有序,保持国槐枝干重心平衡,防止国槐起吊过程中的滑动与偏移,并根据起吊环境对树冠部分采用风绳进行保护。

2.3 国槐养护管理

在国槐正式移植进入树坑,做好栽种后,及时进行科学养护与管理。为国槐设立必要支撑与围护,防止大风天气、浇水等导致国槐枝干倾斜而歪倒。为防止国槐树体水分丧失过快,应对其进行裹干处理,确保包裹物具有一定的保湿与保温性能,以对国槐树干进行必要保护,调节树干温度,防止损伤。在国槐浇水中,应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基本原则,避免国槐根部过度积水而导致的烂根问题,随着国槐根系的生长,可视其生长需求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浇水量。部分情况下,国槐生长土壤容易出现板结现象,此时应及时松土,在根部周边铺设一层白石子,降低国槐根部土面蒸发量[3]。

3 国槐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3.1 国槐常见病虫害

3.1.1 溃疡病

溃疡病是国槐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问题之一,主要由镰孢菌所导致,在国槐幼苗期容易爆发,在时间上基本发生在每年4月份前后。随着国槐生长速度的不断加快,溃疡病的发生概率及危害程度趋于降低。感染溃疡病的国槐树木容易出现病斑,呈圆形水渍状,颜色呈黄褐色,并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不断加剧,其外在表现越来越显著,若控制处理不及时,则极容易诱发系统性病变,由单一化的病变问题扩散蔓延成为更严重的枯病问题。

3.1.2 烂皮病

烂皮病也被称为腐烂病,其主要病原为半知菌类镰刀菌,往往发生在天气相对干旱的春季。在烂皮病的初始阶段,病菌主要通过国槐残枝、断枝或伤口等部位进行入侵,并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识别难度较大,若控制不及时,在极易诱发其他类型病变。部分情况下,国槐出现的烂皮病与溃疡病在外在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病变位置枝叶颜色相对较浅,呈紫褐色分布,并伴随出现树皮溃烂脱落等,严重影响国槐外观美观及健康成长[4]。

3.1.3 槐豆木虱及槐花球蚧

槐豆木虱通常发生在四代左右,成虫一般以树皮缝隙、地面落叶杂草等为潜伏体,在冬季过后,随着天气变暖而逐渐活跃起来,复苏完成的槐豆木虱对国槐枝叶进行逐渐蚕食,严重威胁国槐嫩芽与枝叶的健康生长。槐花球蚧则主要发生在秋季,经过了春夏两季的缓慢成长,槐花球蚧的破坏能力越来越强,成虫可汲取国槐枝叶水分,导致国槐枝条干枯。槐花球蚧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随着国槐感染面积的逐渐增大,会严重阻碍国槐生长,甚至死亡。

3.2 国槐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3.2.1 强化国槐植物检疫

要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国槐病虫害防治观念,突破僵化固化病虫害防治理念的桎梏与局限,强化国槐植物检疫,及时研判国槐容易出现的各类病虫害问题,分析其发展发展趋势与规律。对于来自于重点疫区的国槐苗木而言,应最大限度上做好防范与处理,或者禁止采用来自于重点疫区的国槐苗木。在国槐外地选苗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做好输入性病株监测,做到有苗必检,防止输入性病虫害的发生。在国槐树木检疫中,尽可能对国槐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检疫,而在进行成树搬运时,应做好枝丫和内部检测,防交叉重叠性的病虫害问题。

3.2.2 强化国槐的栽培控制

在进行国槐种植规划时,应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避免同科植物混栽,增加地缘性植物的种植,调整优化完善生态链,促进局部微生态的和谐与平衡。在进行国槐栽培控制时,应当以有机肥为主,可以适当结合化肥和磷肥,帮助国槐形成完整的根系,提高病虫害问题抵御能力。要保证国槐在生产过程中周围环境通风透光,清除国槐花瓣落下的浮土和落叶,降低国槐在生长过程中周围出现虫蛹繁殖的可能。要在秋季对国槐进行涂白,能够降低虫卵在国槐树皮内成长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国槐的防冻能力[5]。

3.2.3 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将害虫进行完全消灭,而是使害虫的数量在该生态环境内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保护国槐的同时维持生态链的平衡。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案是在当地区域内引入天敌,比如常见的草蛉、瓢虫以及其他天敌类型,使生态链处于平衡状态的同时,保护国槐的生长。物理防治采用一系列物理方案进行防治,一种是较为简单的传统防治方案,采用人工捕杀或直接对幼虫和蛹进行清除的方式进行防治。另一种防治方案主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采用超声或微波等因素对其进行防治,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操作简便,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防治。

4 结语

综上所述,受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理念、效果评价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国槐种植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方面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阻碍着绿化效果的优化提高。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国槐种植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其移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基本规律,创新方式方法,强化过程移植过程控制,为提升国槐种植整体成效奠定基础,为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国槐病虫害过程
济源国槐古树的资源现状与生长环境分析
国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探讨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咏国槐
首善街的国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