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造林绿化苗木成活率

2020-01-11拓云云孙延平

花卉 2020年18期
关键词:松土除草成活率

拓云云,孙延平

(1.黄陵县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陕西 延安 727300;2.黄陵县退耕还林办公室,陕西 延安 727300)

1 提高造林绿化苗木成活率的意义

造林苗木的成活率作为检验绿化造林建设工程的关键性指标,提高苗木成活率,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成本,减少资金损失,提高后续的经济效益,对保证造林成败至关重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付出了高额的生态成本,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生态经济稳步增长,通过有效手段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动造林育苗工程稳步推进。

造林是维护林业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特别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由于煤炭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加突出了绿化造林工程的重要性,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清楚认识到造林能够有效吸收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缓解城市噪音,为化工、造纸行业提供基础资源。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在造林绿化项目的前期规划中,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合理依托当地自然现状,加强造林苗木后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除草、扩穴、抚育等,协调经济生态稳步发展。

2 提高造林绿化苗木成活率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育技术不匹配

苗木质量作为苗木后期存活率的关键点,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养护手段。造林绿化项目中决定苗木的成活率重要环节就是苗木种类的选择,在造林项目的前期规划中,在考虑当前绿化效果较多的情况下,往往会存在造林苗木规划不合理现象,尤其是未严格按照绿化苗木的生态习性科学规划,将阳性树种栽植在阴坡,阴性树种栽植在阳坡,使得培育技术不合理,导致造林绿化苗木成活率低下,影响了项目最终的绿化成果,也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2 缺乏有效的维护机制

在造林绿化过程中由于追求短期的绿化效果,项目存在盲目扩大绿化面积、大树移植、提高造林成本等问题,而政府财政紧张、导致项目资金预算有限,使得后续苗木调运、栽植期间的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管护抚育等措施资金不到位,制约了造林事业的整体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

2.3 移植细节管理不当

造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但却忽略了运输管理工作:①对移植苗龄选择不当,移植用的苗木过小,则既费工并且绿化效果也不明显,如果苗木过大,根系生长也粗,移植后苗木的缓苗期时间也长,水肥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也会导致绿化效果不理想;②移植季节把握不当,一般树种主要是在苗木的休眠期进行移植,而造林绿化用的常绿树种一般会选择在生长季移植,最好是在雨季来临之前移植,如果对移植时间把握不当,将会导致造林失败。特别是常绿树种刺柏,一般在每年的3 月苗木还处于休眠期进行移植,由于冬季陕北寒冷干旱,秋季移植后第二年春季会出现苗木脱水、抽稍现象,影响苗木成活率,因此刺柏移植一般会在春季或雨季进行。

2.4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一般造林工程属于市政工程,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工作人员体制松散,工作质量难以考核。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计算机、金融、管理等领域,导致造林从业人员的素养较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现阶段我国育苗造林方面的人才出现断层式发展的状态,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作业进程。

3 提高造林绿化苗木成活率的措施

造林绿化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林业部门需要科学地开展造林育苗工作,保证生态经济平衡发展,为社会发展奠定生态基础。因地制宜地选择绿化苗木、科学规划作业范围、加强后期抚育管护、内部的各种设施,做好灾害预防,完善人才的引进与管理,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化发展。

3.1 合理选择不同培育技术

3.1.1 裸根苗培育技术

裸根苗培育技术一般应用在针叶林苗木中,裸根育苗技术在大面积播种时具有显著的优势效果,近年来育苗技术不断发展,在苗木播种过程中,培育技术人员要合理控制播种时间,定期观察苗木的前期生长状态和后期产量,完善对地理环境的实际考察和分析。一般苗木播种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五月下旬土壤,播种前要保证土壤温度在9℃左右。在苗木播种时综合考量种植密度与地理环境。通过数据合理分析苗木的种植密度,提高造林过程中苗木的成活率。

3.1.2 容器苗的育苗技术

容器苗与传统的裸根苗不同,容器苗在育苗过程中受到外界容器的保护,根系没有完全暴露出来,树木根系保持原有的活力,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性,能够增强苗木的成活率,但实际运输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增加了运输成本。容器育苗一般适合生长在气候干旱和贫瘠的地区,培育技术人员应该综合苗木营养配置、容器要求、病虫害防治、温度、光照、通风、水分等重要条件,实现对容器苗生长的全过程跟踪。

3.1.3 无性繁殖类苗木培育技术

无性繁殖最为普遍的就是嫁接与扦插技术。在无性繁殖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树木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际培育中发现毛白杨和小美旱杨的成活率较高。在嫁接过程中,合理应用云杉、落叶松、沙棘等比较小的树种,提高后续的成活率。尽量在树木的生长期进行扦插,此时树苗新陈代谢速度快,有利于提高树苗的生活率。综合利用组织培养技术,选取树木中的部分组织,在营养液中进行人工培养。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特性,保证了优良性的遗传,控制了细胞变异率,提高后续的成活率。

3.2 完善后续的养护管理措施

3.2.1 病虫害防治

病虫灾害是影响苗木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的苗木死亡,养护人员要定期检查苗木的生长状况。对数据化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综合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病虫害问题,密切关注本地严重病虫害类型,合理规划植物种类,加强后续的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综合利用生物法、天敌等多种方法,提高造林育苗的经济效益。

3.2.2 水肥管理

水作为植物生长发育重要的来源之一。树苗生长周期的不同,需水量也不同,养护人员应该综合考量、天气状况、苗木生长周期、土壤含水量等重要因素,调整日常的灌水量,采用喷水、灌水两种方法,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喷水较为省时省力,但难以实现深层次渗透,因此在喷水时,要喷到苗木的各个生长部位。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树苗的蒸腾作用强烈,不建议采用喷水的方法,一般采用灌水方法,提高土壤的含水率。

施肥作为养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护人员需要根据植被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营养含量进行后续养护管理,为苗木生长创造优秀的营养环境。例如,在幼苗时期要用水来稀释肥料,避免肥料浓度过高,出现烧根现象。干旱天气时可以将施肥与灌溉相结合,保证苗木健康生长,在坡度地区时,可以动态测量坡底和坡顶的高度,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避免坡底植物过度浇水。

3.2.3 抚育管理

在抚育管理中,应根据树种特性和培育目的确定管理方式,在项目前期规划中要确定实施次项目的目标,由于陕北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林的森林主导功能主要是防护用途的水源涵养林,以郁闭成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为目标,具有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的双重性,因此我们应按照其生物学特性和培育目的加强抚育管理力度,保障实现其生态效益。

(1)松土。松土的作用是疏松表土,切断土壤表层和底层土壤毛细管联系,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为吸收降水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松土的季节在5 月、7 月和9 月。松土次数每年3 次。松土深度5~20cm 为宜,行间应为8cm 左右,株旁应为5cm 左右。行间中央地段的松土深度可增加到20cm。松土掌握里浅外深,夏季浅松,秋季深松。以不伤害幼树根系并为幼树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为原则,本次设计松土应予除草同时进行,次数与除草相同。

(2)除草。除掉杂草,减少与幼树争夺水分、养分及光照,避免杂草对幼树的危害,杂草生命力强,根系盘结,不仅与幼树争夺水分,阻碍树木根系发育,及时清除杂草是保障幼林顺利成活和迅速生长的一项基本措施。

幼龄林的除草自种植开始,每年3 次。根据杂草发生及危害的特点确定除草的季节和次数,本设计在4 月下旬、5 月中旬和7 月下旬各进行一次除草。每年第一次除草时间一般在幼龄林与杂草旺盛生长的雨季前进行,此时草小易除,省工省时,同时能够做到及早蓄水保墒,增强幼树的抗旱能力。

(3)看管保护。为巩固绿化成果,必须加强树木的管护。要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看管保护人员,长期看管保护,并采取必要保护措施,比如树干涂白、设置保护层等。防止人为和牲畜的危害。同时,要加强同建设地区森林公安部门合作,快速反应,提高案件侦破能力,有效地保护造林成果。

3.3 强化细节管理

在种植苗木之前,要动态关注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苗木的生长习惯,在合适的期间进行移植,根据前期的设计图纸,对苗木的种类、数量、位置进行二次核对。合理控制苗木的密度。在强风的环境下,新栽的树苗比较容易刮伤,可以准备竹签和树枝立在周围,起到支撑固定作用,等到幼苗的根基稳定以后再进行解开,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有效避免因为强风造成的经济损失。

4 总结

成活率在造林绿化工程中至关重要,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改进工艺技术,综合利用多种育苗手段,持续完善后续的养护手段加强浇水,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基本养护工作,建立树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提高苗木成活率,保证我国造林工程有序推进,实现经济生态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松土除草成活率
基于有限元法的松土器结构分析*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除草记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第一次养虾就赚钱!投苗42天才喂料,25万尾苗养出6千多斤虾,成活率惊人,他到底有何成功秘诀?
清晨
温室栽培黄瓜的土、肥、水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