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园林学视野下生态伦理的运用研究

2020-01-11宋仲钰

花卉 2020年18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被园林景观

宋仲钰

(山东青华园林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发展进程加快,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情况也更加严重,而生态环境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必须要做到先保护生态、后发展经济。如今全球各国都在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在此背景影响下,维护生态平衡、尊重自然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促进了园林产业的发展进程。如今,很多地区风景园林建设都停留在“服务”“公益”层面,而所谓的“生态建设”更多是提高绿地面积和占有率,这种盲目追求的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要求相差甚远,不尊重生态伦理的事实。所以风景园林发展中必须要转变这一想法,积极运用生态伦理。

1 风景园林视野下的生态学原理

1.1 生态平衡原理

在生态伦理中保持生态平衡是十分重要的原则,也就是打造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中的内部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相互适应,达到能量输入、输出的平衡,保证系统的整体效益。而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重点强调绿地系统结构、布局以及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等)的协调与功能区分,以整个城市生态环境为核心,保证布局的合理性,不仅要让绿地围绕城市,还要将自然带入城市当中,保持城市内部的生态平衡[1]。

1.2 生态位原理

所谓的生态位是指在种群生态系统中,在空间、时间层面上占据的位置及其物种间功能作用关系。而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必须要根据生态位理论,借助不同物种生态习性,合理搭配植物群落,避免不同物种、相同物种之间的直接竞争,保证种群足够稳定,充分利用现有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分等资源,提高群落整体稳定性。

1.3 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是指共生双方都可以从对方获取利益,如刺柏属、松属、桉树等部分种类,其根、叶可以产生相克物质,抑制周围植被生长;茄科、十字花科、蔷薇科中的某些植物不能同时种植。这表明很多植被之间相互克制和影响,不适合共同种植,无法满足互惠共生原理。而积极利用不同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保证植物群落变得更加稳定。

1.4 生物多样化原理

随着城市开发力度增加,城市中的野生植物几乎消失殆尽,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巨大威胁,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必须要保证植物种类多样性,借助城市中的有限环境加强不同植物搭配,从而提高群落系统的稳定性。

1.5 整体调节与局部控制

整体和局部本就没有主次之分,都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局部干扰会影响到整体,对局部进行有效控制也可以起到主体调节作用[2]。从宏观上来看,城市大环境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园林小环境可以作为一个局部,通过城市建设园林可以起到城市“热岛效应”缓解作用,如果城市环境十分恶劣,土壤沙化、盐渍化严重、水分缺失,也会对风景园林建设带来影响。从微观上看,园林可以作为一个环境整体,各个植被群落可以作为局部,通过调整植被群落可以起到园林环境优化作用,而园林整体环境较好的情况下,也可以让植被生长更加健壮、成活率更高。

2 生态伦理下风景园林中现存的问题

2.1 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生态环境效能低下作为当今城市园林建设中的重要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如城市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城市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绿色工程“先天不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城市绿化中没有考虑生态效益指标量化控制,更多是集中在美化功能方面,导致园林植被单一,难以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虽然艺术性设计可以美化环境,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但如果绿量步伐增加,无法形成科学的绿化模式、立体空间绿色网络,难以发挥生态环境效能。

2.2 绿化维护成本高

受到土地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城市园林建设势必会受到经济性因素影响。导致园林工程维护成本很高,如外来物种盲目性运用,这些外来物种对本地环境适应能力差,因此自然抗性较低,死亡率较高。这些外来物种除了要进行日常的浇灌、病虫害防治、割草、施肥等养护工作外,还需要特殊护理,增加了管理费用。此外,部分园林设计中植物种类单一,无法发挥植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如植物群的保水、固砂作用,一旦植物搭配不合理,不仅会产生相互排斥,还会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严重还会导致土壤退化、老化,后续费用非常高。

2.3 形式主义、急功近利依然存在

园林工程作为一项公益性项目,部分地区主管部门为了追求政绩,对美观的植物景观“情有独钟”,忽视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为了快速达到某种园林景观效果,大规模移栽树种,这不仅破坏了原生地的生态环境,移栽后树木的生态功能也难以发挥。目前,我国有很多学者、专家对这种盲目移栽树木的情况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这是由于这种非科学的移栽绿化方法违背了绿色城市建设规律,生态效益甚至为负,危害性非常高。

3 在风景园林领域中生态伦理的运用

因此,结合生态伦理理念与原则,根据风景园林建设与发展中的现有问题,需要积极贯彻生态理念,以突出风景园林生态性为核心,发展绿色城市。

3.1 发挥生态调节功能,节省资源

生态调控的核心循环再生,倡导资源、能源之间的循环利用以及相互转化,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中必须要贯彻循环理念,借助再生原料制作成园林材料,尽可能充分利用地面的材料和资源,如原有的野生植被等,最大限度上发挥现有材料潜力,同时还要减少传统材料的使用,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索取。为了提高园林材料利用率,需要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积极利用场地中的泉水、古树、地形等资源,围绕其开发园林主题环境,让园林景观更加贴近自然。

3.2 园林植物的生态性配置

3.2.1 植物材料选择

结合生态位理论,在搭配植被过程中要全面考虑不同植被种类的生态特性,根据当地实际自然条件作出合理的选择,保证搭配植被的适应性,避免不同植被之间的空间、营养争夺,不同种类之间可以做到互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保证植被健康生长、结构更加合理、功能齐全、种群足够稳定,同时还要形成美观性强、视觉冲击强的园林景观[3]。植物材料选择中要贯彻“因地制宜”的思想,加强植被研究、发挥植被优势,如高大的喜光树种和喜荫地面植株搭配,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植被的生长条件,发挥生态价值。

3.2.2 积极运用具备生态价值的植物

不同种类植被的生态效用也有所差异,甚至相差非常大。因此,为了能够在城市环境起到良好的生态效益,要选择可以吸收各类污染气体的抗性树种为主,从而起到空气净化作用。

3.2.3 模拟自然搭配植被

物种多样化理论提出了不同种类之间均匀性、稳定性、丰富性,可以相辅相成、互惠共生,而自然环境下的种群是上亿年植被进化选择结果,因此要参考原始森林的种群搭配、搭配比例,可以起到更好的相互作用。

3.3 因地制宜

生态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想要更加贴近自然环境,就必须要减少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降低人为破坏。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在全面保护当下的自然环境基础上,结合植被生态特性进行改造和布置,特别是十分局限的自然资源(土壤、植被、水源等)要妥善保护,实现园林生态环境的自我更新、自我养护的功能。此外,挖掘原有自然生态要素价值也是重要一环,如环境的生态修复能力、艺术审美价值等[4]。在植被选择过程中也要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不同植被的生态特性基础上,结合区域特点、自然环境分布特性、城市污染区域、病虫害规律等,有针对性的选择植被种类,不能只考虑美学而不考虑生态,保持合理科学的布局,避免不同物种间的营养、空间争夺,而是充分利用植被空间、营养需求主次营造共生关系,这样植物才能够良好生长,保证结构的合理性,形成稳定的复层群落,发挥不同植被的优势,营造良好的风景园林景观。

3.4 生态环保的循环设计

风景园林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想要更好地发挥园林生态作用,就必须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生态角度分析,园林景观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源头活水或活水引进,打造更具生态价值的人工湿地、湖泊溪流等,通过地表水的循环利用,采用污水无公害化处理、雨水净化收集等。传统园林水系统设计中主要以排污管道、人工处理为主,而生态理念的加入,则是借助自然水资源、自然净化作用,并借助人工引导水资源循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风景园林景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风景园林学领域,借助生态平衡原理、生态位原理、互惠共生原理等,让风景园林设计更具生态价值、自然价值,实现了人类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实现了城市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植被园林景观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