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兽医治疗肉鸡上热下寒症疗效探析

2020-01-11张金苹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兽医附子药方

张金苹

(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畜牧兽医站,730500)

上热下寒症在肉鸡养殖中十分常见,主要是由于肉鸡的体型特点、饲养管理不当加上天气变化导致的,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临床上西药的治疗效果不佳,而采用中药治疗,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好。

1 病因及临床症状

上热下寒症是由于肉鸡本身的特点以及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的。肉鸡由于体型较胖,生长速度快,鸡群饲养环境温度调节不当,过湿过热均可发生此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发,春夏季节由于气候湿度多变而发生多发,该病发病急,死亡率较高,假如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对规模养鸡场造成严重损失[1]。一般多发于白羽肉鸡,发病的年龄10-30日龄不等,死亡率在0.3%左右,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上热下寒症一般多见于规模养殖的肉鸡场,鸡群有轻微的咳嗽,粪便正常,病初饮食均正常,但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饮水和采食下降,机体消瘦,精神萎靡,病死鸡嗉囊以上皮肤呈现弥漫性出血,嗉囊一下皮肤苍白。通常患鸡营养状态较好,个体肥大,突然死亡,而且嗉囊充满饲料。解剖后病鸡嗉囊以上皮下、肌肉等组织呈现弥漫性出血,嗉囊以下部位肌肉颜色变浅,脾脏、肾脏局部颜色变淡,心包有少量换色液体,肺脏颜色发红发黑,且背面要比腹部颜色更深,胆囊内胆汁充盈[2]。

2 治疗方法及病例

上热下寒症的治疗原则为引火归元,上清下补。常见的中药药方有两种,药方1:柴胡10 g,黄芩6 g,青皮5 g,杏仁3 g,金银 花6 g,板蓝根5 g,甘草5 g。水煎后灌服,30kg 肉鸡,1 次/d,连服3d,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剂量可以适量增加,第二天患鸡的症状即可得到明显缓解。该药方柴胡清气疏肝,疏滞解郁;青皮泻火利胆,归肝胆经;杏仁润肺导气;金银花清热解毒;甘草止咳宣肺;对于肾虚较重的病例,可适量配置温补肾阳之品黑附子6 g 来温补肾脾[3]。药方2:大黄30 g,黄连15g、黄芩15 g,附子20 g。前三种药物取上清液,附子取汁,分早晚两次使用,适用于80~120 kg 肉鸡,此方主要是三黄清热,附子温经护阳,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与药方1 效果相当,可依据病情适当加减后服用[4]。2020年5月13日,临洮县某养鸡场饲养的肉鸡发病,主诉鸡群25日龄,突然死亡15 只,病死鸡的个体较大,嗉囊皮肤发红,背部发白,解剖可见肺脏呈紫色,脾脏、肾脏颜色变浅。之后续的治疗中采用药方1 灌服1d 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大群病鸡死亡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后期用四君子汤灌服3d 后,鸡群采食量明显增加,精神状态明显改善,饮食饮水均正常。

3 结语

采用中兽医理论治疗家禽疾病,只要辨证准确,病情与施药方剂相吻合,对上热下寒症病鸡有着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对于大群鸡群给药,要抓住主症,方可取得明显效果。上热下寒本质就是虚火上炎,中兽医治疗上热下寒症的原则为引火归元,上清下补,临床上常用的中草药有柴胡,黄芩,青皮,杏仁,金银花,板蓝根,大黄,黄连、黄芩,附子等,依据不同的症状表现进行合理搭配治疗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中兽医附子药方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探讨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经方中“附子一枚”的古今考证研究*
喝中药要注意更换药方
张老师的“药方”
月令体农书中兽医知识书写特点探析
发展中兽医需要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