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广袤黑土地上书写时代答卷
——辽宁选派1.5万名干部到乡村工作综述

2020-01-10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24期
关键词:选派第一书记干部

今年1月24日,农历腊月十九,位于沈阳市太原街的玖伍文化城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原来,“玖伍红色乡村第一书记年货大集”在这里开幕,来自全省14个市的13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带着自己村里的特色农副产品走进展区,向市民展示“好年货”。在葫芦岛展区,从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选派到建昌县贺杖子乡火石山村任第一书记的刘铁峰手里拿着产品小样正在吆喝:“快来尝尝我们火石山村的小米,绿色无公害。我们火石山村是一个群山环绕、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第一书记变身农产品推销员,引导党员群众消费扶贫,群众感言:“咱们的第一书记,有招!”

夜深人静的时候,大连市普兰店区双塔镇彭屯村的村部里却经常灯火通明,特别是到了蔬菜销售旺季,总是一派紧张有序的劳动场面。在一楼大厅,从大连市交通运输局选派到该村任第一书记的岳宗官和村干部、部分村民挑灯夜战,围着蔬菜堆忙碌着,分拣、过秤、包装,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第二天一大早,这些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的蔬菜顺利发往市内,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第一书记的心中始终装着百姓,再苦再累也不退缩,群众感言:“咱们的第一书记,有情怀!”

为了给村里修一条像样的柏油路,鞍山市发展改革委选派到台安县西佛镇龙家村任第一书记的陈刚费了不少周折才把资金跑下来,修路时却遇到了“钉子户”。征地时正值盛夏的一个午后,某村民情绪激动,挥舞着镰刀,满口脏话。陈刚没有躲闪退避,而是使出浑身解数与之周旋。从烈日炎炎的14时,到大雨突降的15时,直到夕阳西下的18时,陈刚顾不上汗水浸湿、雨水淋透,更顾不上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最终成功做通群众工作,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赢得在场群众拍手称赞。第一书记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着困难逆流而上,群众感言:“咱们的第一书记,有担当!”

……

这样的一幅幅画面,共同拼成辽宁万余名干部到乡村工作的亮丽风景。在2014年向贫困村选派1790支驻村工作队基础上,2018年,辽宁省委先后分两批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1.2万名干部,到农村担任乡镇党委第一副书记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今年,省委又选派3200余名干部到乡镇工作,实现全省839个乡镇和1.17万个行政村全覆盖。困难群众逐步脱贫,生活兜住了底,生产有了起色,人人有了精气神,更加团结在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周围,而这些驻乡村干部也注定收获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成为现实。

把“好种子”撒下去

选对人,是第一步。把什么样的干部选派到乡村工作,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选对了人,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省委按照“精挑细选、精准选派”的要求,严格选派条件、严把选人关口,努力做到因村制宜、按需选派,把“好种子”撒下去。

制定政策吸引干部。坚持“选硬人”“选骨干”原则,选派干部以处科级工作骨干为主,优先选派有领导工作经验的市厅级和县处级后备力量,鼓励各单位的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参与选派。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将选派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具体措施,将派驻时间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经考核优秀的选派干部可优先提拔重用和评聘职称等,增强选派工作吸引力。

严格程序选优干部。按照选派干部标准,统筹考虑学历、特长等因素,严格按照程序推荐干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选配懂经济、善管理、能干事的干部。按照“谁选派、谁审核”的原则,由派出单位党委(党组)初核,归口管理的党(工)委复核,组织部门审核,严把选派干部“人选关”。对推荐人选不合格的,退回重选。

来自省公安厅环境安全保卫总队的张剑夷,在公安战线上早已小有名气。去年,他主动请缨驻村。组织上经过认真考量,决定把这个“硬人”派下去。张剑夷不负组织信任,积极争取当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在全村张贴公告、讲解政策;组织专案组在葫芦岛市南票区打掉一个污染环境的黑窝点,有效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基层延伸;经常走村入户化解家庭矛盾,调解邻里纠纷,解决信访顽疾,维护地区稳定。村民们安全感增强了,集体送来锦旗,为张剑夷点赞。

按照“科技干部选派产业村、经济干部选派贫困村、政法干部选派混乱村、党政干部选派后进村”的原则,省委扎实做好干部选派工作。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职业优势的选派干部走向乡村,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从三批选派的1.5万名干部看,素质结构合理,按需选派到位,达到了选派效果。”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向“田间管理”要效能

再好的种子撒下去,如果没人浇水施肥、修枝剪叶,也难以茁壮成长。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涉及人员多、工作期限长。省委从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制定了《辽宁省选派到乡村工作干部管理办法(试行)》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着力把选派干部管住管好、管出成效。

省委明确对选派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派驻地区上一级党委管理为主,派出单位党组织管理为辅,在县级党委成立选派干部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区域内选派干部的综合协调和管理考核工作。把选派干部工作纳入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内容,确保选派干部“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考核问责”。

同时,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选派干部工作档案,实行实名制管理;健全完善日常考勤、走访调研等制度,加强对选派干部的日常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确保选派干部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强化巡查检查力度,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采取调研督导、随机抽查等方式,对选派干部进行督查指导。各地以乡镇为单位,共成立839个选派干部自我管理工作组,取得了良好效果。

拧紧考核问责的发条,给选派干部上足劲。省委把选派干部纳入乡村干部管理考核范围,按照述职评议、个别谈话、实地查看、综合评定等程序,每年与乡村班子年度考核一并进行,把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同时,强化问责追责,对考核不称职的选派干部责令召回调整,并明确两年内不能评优和重用。

“《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条目犹如一张‘问责清单’,划出了红线,来不得半点马虎。”许多第一书记直言:“问责不是绊脚石,而是一种必要的约束和提醒,有助于激发事业心、责任感、紧迫感,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干事创业中。”

激活“源动力”助成长

身入农村、心入群众,驻乡村干部承载着组织的重托和基层群众的厚望。如何把百姓关心的事一桩一桩地办好?如何把基层难办的事一件一件地解决?省委把加强工作指导、强化交流培训、提高能力素质作为推进帮扶工作的基础环节来抓,帮助选派干部激活“源动力”,使其尽快转换角色、融入农村工作。

选派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乡村,走进田间地头,迅速切换工作模式。他们明确帮扶职责,在乡镇党委领导下,协助村党组织开展帮扶工作,聚焦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经济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为民服务办事等四项主要职责任务,交出一份份让组织放心和群众满意的答卷。

“指导和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只靠每个村的第一书记是不够的。我们村党支部与其他先进党支部结成‘党建共建对子’,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从辽河油田选派到锦州凌海市新庄子镇任第一副书记的王力岩,到任后首先从党建抓起,向镇党委建议开展基层党建“互联共建”活动,优选5个村党支部与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5个党总支结成共建对子,在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党建载体、阵地建设、软件信息等5个方面实施共建。目前,各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从本溪市委宣传部选派到高新区石桥子办事处上石村任第一书记的刘冰,进行摸底调研后,瞄准当地发展瓶颈以及村贫困家庭所急所需,制订了上石村党支部“春蚕计划”:先后组织全村党员、群众代表,开展各类主题党建活动8次;组织各类帮扶捐赠活动10次,累计捐款15万余元;修建防护坝1座、漫水桥4座、村公路5条约4.2公里,安装路灯12盏……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为民举措,正如春蚕吐丝结茧,悄然改变着上石村的村容村貌,也改变着当地人的精神面貌。

抚顺市东洲区章党镇高丽营子村第一书记董辉(中)向消费者推荐特色农产品

在明确重点履行四项主要职责任务基础上,省委还要求选派干部帮助指导乡村党组织研究制订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推进措施、时间节点、主体责任。

着眼于能力与目标相匹配,省委着力加强教育培训,把选派干部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轮训的办法,每年开展一次全员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辅导、现场观摩、远程教育等方式,开展农村政策和业务技能培训。此外,进一步强化交流指导,建立选派干部工作例会制度,县乡党委定期听取选派干部汇报,加强对帮扶工作的指导。编发选派工作简报,建立选派干部微信群、QQ群,定期发布帮扶工作要点,宣传典型经验做法,有效调动了选派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阳光雨露”呵护有温度

身入更须心入,要让选派干部安心扎根基层,就得想方设法解除其后顾之忧。为此,省委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真心真情给予关爱。

一方面,建立“捆绑式”帮扶制度。落实选派单位帮扶工作主体责任,在选派干部所驻乡村建立帮扶联系点,责成单位党委(党组)帮助研究帮扶工作规划,依托本单位职能和资源优势,积极协调各方面政策、项目、资金等,当好选派干部的坚强后盾。

当好后盾,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去年3月,从东北财经大学选派到锦州义县大定堡乡石桥子村任第一书记的李勇,在村里带头示范种植百香果,第一年销售额就超过10万元。“不光我们这些第一书记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校园里的‘后援’同样在为精准扶贫努力。”李勇口中的“后援”,并不是派出单位给的钱和物。原来,东北财经大学党委统筹各方力量,安排该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专业优势,开发了“辽宁乡村行”第一书记电商平台,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电商平台于2018年11月2日上线运行,不仅帮助本校驻村第一书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其他高校的驻村第一书记也一同受益。目前,省内有50余个村的70余种农特产品在该平台上销售。

另一方面,强化领导干部调研指导。建立省委常委联系市、市委常委联系县、县委常委联系乡镇的调研指导制度,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直接到乡入村指导选派干部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省委、省政府领导每年都到帮扶工作联系点看望选派干部,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乡村,为选派干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帮助。一些涉农部门还发布了农村交通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目录,为选派干部争取建设项目提供便利。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更为鼓舞干劲提供了正向引导。专门出台选派干部保障政策,如明确选派期间按照实际工作日每天给予100元生活补助等。认真落实激励措施,对能力突出、成绩显著、考评优秀的选派干部,建议派出单位提拔重用,并纳入后备力量管理范围。目前,已有410名选派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切实树立了面向基层、注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

近一年来,全省选派干部共协调投入资金近35.5亿元,修建村路2.3万余公里,引进和培育致富产业项目9956个,减少建档立卡贫困户7.9万余户,培养村后备干部1.9万余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生机活力。

“万家忧乐到心头”,全省万余名驻乡村干部把坚实的足印留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把党的温暖留在百姓心间,把乡村振兴时代宏图浓缩成农村群众的一张张笑脸,我们已经见证并将继续真切感受到那发自内心的笑有多么的甜……

猜你喜欢

选派第一书记干部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有的病倒“文字堆”,有的陷进“项目堆” 第一书记怎么避免“能力尴尬”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建昌县:激发选派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岳西:围绕“六句话”抓好“三件事”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