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09孙利娟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政思想

孙利娟 王 戈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计算机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高校的课程思政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2020 年3 号文再次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目标和重点,提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对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的融合提出建议要求,对课程思政的保障和评价激励进行说明。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指示,不论什么专业、哪门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每个专业有每个专业的课程特点,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课程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入细致地开展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上过硬、专业上合格的人才。

一、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有不少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他们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儿,是辅导员班主任的分内职责,专业课教师只要教好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1],学生的思想出了问题与己无关,学生的理想信念怎样与己无关,对于课程思政之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些都体现了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认识不到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传道始终是第一位的,这应该是教师的初心和使命,然而,现在第一位的传道却被很多人忽视了,忘记了教育的根本[2],尤其是在新时代,如果不能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有信仰、有理想、有作为、有担当的有志青年,就是教育的缺位、教师的失职。

(二)课程思政内容范围不清晰,方法手段欠缺

在课堂上,哪些内容可以纳入课程思政的范围,有哪些切入点和契合点,很多教师没有清晰的认识,更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部分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进行了思政方面的教育,但是方法手段比较单调、生硬,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各门专业课程之间没有协同推进,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最终的结果就大打折扣。

(三)对学生的思想现状不了解

现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活跃而复杂,泛泛的课程思政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想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就应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就应该摸清楚学生的思想状况,弄清这些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何表现,分为哪些类别,针对不同的问题有哪些有效的解决方法,等等。教师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工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系统开展培训学习,解决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育工作者必须自己首先受到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方向。课程思政不单是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要求,对于教师本身也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负起责任。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这些要求其实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标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一名教师,不是知识多、能力强就能做好一名教师,教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育工作者要坚持自身的 “四个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但现实情况是,教育工作者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教育就显得紧迫重要。学校领导必须提高思想站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教育工作者加强培训学习,通过集中学习、主题研讨、实践教学、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3],像重视业务培训一样,使这种政治学习培训常态化,营造课程思政的氛围,提高他们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课程思政教育水平,提高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警惕性,提高斗争的能力和本领。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要遵循标准

教育部2020 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对课程思政中的很多问题进行了规范和说明,《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这个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了课程思政应该围绕哪些内容开展。专业课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内容,寻找与专业课内容有机融入的切入点,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形式、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把课程思政作为 “三教改革” 的抓手,推动 “三教改革” 向纵深发展。《纲要》中提出的课程思政内容非常丰富,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理解这些内容,然后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只有指导思想明确,认识重视到位,才能够开展课程思政方面的创新实践,无论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还是教学环节、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上,都可以融入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不仅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反而会很好地促进教学,做好了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的学习目标会更加明确,动力会更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才能得到贯彻落实。不少学校和教师也进行了很多积极的尝试,在很多教学大赛中也对课程思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都释放出一个信号,要努力让课程思政成为常态,成为课堂教学行动自觉,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达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新境界,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让教育更好地担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三)要深入细致调查研究青年学生的思想现状

思政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现在的青年学生思想受多种因素影响,比较复杂,教育的难度比较大,只有深入调查研究他们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每个专业都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科学设计调查的提纲、调查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汇总数据,并进行分析研判。另外,这里面的指标设计要合理,学生层次划分要细,评价标准要科学,分析判断要有依据,结论要令人信服,措施建议要有效,要综合利用先进技术,为更好、更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基础依据。

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各个专业课教师要建立协调和沟通机制,及时通报学生的思想状况;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课程教师也应及时沟通,大家齐心协力,争取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建设课程思政的新格局。此外,针对每个专业的思政教育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整体的设计,不同课程要有重点,不同年级要有深浅,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一个科学细致的规划,要沿着一个方向,循序渐进,共同发力,形成合力。

(四)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

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于保障课程思政的开展是很必要的,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激励,二是物质奖励。进行激励和奖励,可以更好地调动教育工作者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进而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其中[4]。在肯定的同时,还要对课程思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对做得不好不够的要予以提醒,对偏离方向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对不作为的要予以警示和惩罚,对出现严重问题的可以考虑清除出教师队伍,从奖惩两个方面着手保障这项工作的良性运转和持续运行。

结语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时代新要求。高等教育能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长治久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而不负韶华,无愧于伟大新时代。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