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 “三全育人” 体系建设综合改革研究
——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党总支为例

2020-01-0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建设

邓 力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湖南 湘潭 41110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是一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1]。教育部2017 年下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思路,随后开展了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一大批育人特色鲜明的高校脱颖而出。笔者所在的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党总支(下文简称 “院系”)就是2019 年6 月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下文确定的省级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湘教工委通〔2019〕16 号)。

从目前的建设效果来看,建筑工程系已形成 “以体系建设为主体,以鲁班文化铸魂和科研竞赛育才为两翼”(一体两翼)的示范特色,一年多来接待多个兄弟院校系部前来学习交流,建设方案得到教育专家的论证认可。可见,全面开展院系 “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对于高校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打造品牌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院系 “三全育人” 体系建设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

院系 “三全育人” 建设的关键,是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院(系)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落实“全员”责任意识,建立标准规范,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着手,形成环环相扣、矩阵覆盖、运转有序的 “全方位” 十大育人体系,实现 “全过程” 矩阵覆盖,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2]。

二、院系 “三全育人” 体系建设综合改革的十大经验

(一)全面实施课程育人工程,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以教改项目为抓手,全面开展核心专业24 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交流10 次,汇总50 多个思政元素案例,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 “三优”(优秀课程、优秀教师、优秀教案)、“三集三促”(集中研讨促转变、集中培训促素质、集中备课促质量)和“育人三分钟”(课前三分钟、课间三分钟、课后三分钟)等“三大工程” 建设,构建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等 “四大素质教育模块”[3],学生评价满意度相比立项建设前提高3%。

(二)积极探索科研育人途径,有效提升科研质量

成立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规范科研评价标准,促进成果转化应用,2019 年教职工发表论文88 篇,科研立项19 个,专利8 项,获奖48 项,科研效果较立项前提升46.1%。实施师德师风建设 “五大工程”(思想引领工程、典型示范工程、丹心铸魂工程、良心筑匠工程、良知警醒工程),构建 “大师引领、名师示范、全员敬业” 的师德师风建设模式和 “三统一、五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实施思想引领、学术诚信、道德规范 “前置”,2019 年教师师德师风测评优秀率91.4%,较同期提升8.1%,涌现出全国职业技能竞赛金牌指导教师等一批师德师风标兵。

(三)精心打造实践育人平台,有效提升实践质量

倡导“三文明”,培育“三素养”,践行“三礼仪”,不断完善 “四自” 教育。一是构建 “政府+ 学校、定向+ 定制、义工+ 技工、实际+ 实效” 的志愿服务模式,实施以 “三心育三德” 的实践活动,开展素质实践教育系列活动42 场,落实 “第二课堂素质实践成绩单”。二是围绕“爱心培育社会公德”主题,开展大学生 “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围绕 “孝心培育家庭美德” 主题,开展 “讲好中国故事” 等“家风家训” 系列活动;围绕 “匠心培育职业道德” 主题,举办科技创新节等活动,成立建筑工程专业技能社等学生社团。三是校企合作拓展实践平台,搭建湖南建工集团基地等四大实践基地,教育引导师生在实践中增强职业意识。

(四)树立文化育人特色品牌,着力营造文化氛围

一是组建鲁班文化研究中心,制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举办鲁班文化校企研讨会、黄炎培科技创新节和建筑识图竞赛等技能活动10 次,共计356 名学生参与。二是组建 “油鼓舞” 社团,共有56 名学生参与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举办书法大赛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4 场,开展 “血色初心” 等革命文化活动10 余场,以 “一份家书” 为主题的 “三心育三德、建造文化育匠魂” 文化活动5 场。三是实施公民意识培育 “六大” 工程,将鲁班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鲁班 “建造文化” 育人体系。

(五)大力拓宽网络育人渠道,着力营造网络氛围

一是成立 “易班” 建设工作组,实现各班级管理网络化全覆盖,学生 “易班” 注册率达100%,疫情期间日打卡率99.5%。组建9 大育人主题栏目,开展 “‘易’团火焰(社团活动)” 等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70% 以上。二是依托 “学习通” APP 等网络平台,培育50 门网络课程,高质量建成网络教学资源库。三是抓实 “建工团小青” 等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培育一批文明班级QQ 群示范网络空间,创作一批 “红色革命故事” 网络作品,打造网络育人的 “红色地带”,构建 “五微五阵地”(微理论、微国学、微心理、微礼仪、微安全)。

(六)科学理顺心理育人机制,着力营造健康氛围

组建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开展“两普查一辅导”,实施“三室育人”计划,举办 “5·25” 心理健康活动月,完善 “四级”(学校、院系、班级、宿舍)预警防控体系,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 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七)全面改进管理育人方法,切实提升管理质量

制定院系《“三全育人” 工作标准》,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育人工作。一是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育人成效 “五纳入+ 五考核” 行动,深化素质实践课程建设,形成导向明确、系统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二是实施 “三阶段”(一、二、三年级)全过程职业培育,依托 “四季”(入学季、军训季、实训季、毕业季)实施全过程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构建 “三段四季” 教育体系建设,促进育人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推进系部二级管理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八)全面改进服务育人方法,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建立以生活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的学生寝室 “一站式微服务” 平台,健全学生宿舍 “五个一社区化” 服务模式,2019 年增设学生 “楼长”“层长” 等服务岗位,深入宿舍摸排学生思想生活问题,提供靶向服务,2019 年一站式服务学生120 人次,限时完成宿舍维修110 件次,上报反馈学生意见建议45 项次项,服务效果较立项前提升56%,服务满意度上升13.67%;处理学生投诉4 起,投诉率下降35%。

(九)全面加强资助育人力度,切实提升资助质量

培育发展型资助项目,开展 “榜样的力量” 等活动,围绕建档立卡贫困生、退役军人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创建 “三生三时”(入校时精准对接家庭贫困学生当地扶贫办、评定时精准对接学生家长、毕业时精准对接学生就业)帮扶工程,形成 “解困—育人—成才—回馈” 的良性循环,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2019 年,认定贫困生792 人、特困生156 人;获得助学金619 人,获得励志奖学金84 人,资助金额237 万元;退役复学46 人,入伍学费补偿48.3 万元;生源地贷款学生88 人,贷款金额69 万元,学生资助率提升26.8%,帮扶度提升39.5%。

(十)全面加强组织育人建设,切实提升领导艺术

落实系部领导班子育人,开展 “三联七进” 活动(联系学生班级、寝室和社团,进课堂、班级、社区、宿舍、食堂、讲座、网络),打造 “四好四型” 领导班子;落实辅导员队伍育人,开展 “四会三训两评一赛”,构建 “13510” 青年教工精英培育模式;落实专业教师育人,结合教研活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 建设,压实 “思政担”、上出 “思政味”;落实教辅人员育人,明确 “首问” 责任制,推出 “微笑” 服务,做到 “最美” 服务;落实合作育人,建设由领导干部、专任教师、辅导员、优秀校友、企业专家等组成的育人师资库,构建名师大师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优秀校友引领学生创新创业、优秀企业引领学生职业发展的 “三大育人平台”。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对于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职院校必须依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做好顶层设计,只有构建内容完善、运行科学的育人体系,才能真正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进而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建设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