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梦兰《重修奎阁记》匡谬

2020-01-09周景宝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乐亭通志直隶

周景宝

冀东文史·史梦兰研究

史梦兰《重修奎阁记》匡谬

周景宝

(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第一管理所,北京 100039)

清光绪九年,永平府乐亭县奎阁经过修缮焕然一新。史梦兰撰写《重修奎阁记》,首次提出当年科考乐亭县同时得中孙国桢、王金镕、徐元瑞、李锡庚、李坦五名进士。经考证,是科乐亭县只考中了孙国祯、王金镕两名进士。李锡庚是同治十二年举人,在光绪十五年补殿试后成为进士,虽有参加光绪九年会试的可能,但不是一科五进士。为求实存真,避免以讹传讹,应该予以匡正。

史梦兰;乐亭县;奎阁;一科五进士

奎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的首宿,有星十六颗。以形似胯而得名。《初学记》二一《孝经援神契》:‘奎主文章。……宋均注曰: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划。’故后来言文章、文运者,多用‘奎’字。”[1]“二十八宿,主文章者惟壁与奎。奎十六星,旧称天之武库。而主文章之说,则云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据此,则奎主文章。”[2,p212]由此,后世把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为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

奎阁又名奎光阁、奎星阁、魁星楼。明、清府、厅、州、县的儒学,大多与文庙设在一起,而奎阁即建在文庙之旁。奎星为魁星,于是就“魁”字取像,塑造鬼举足踢斗之形,后人又借以为状骑马的姿势。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奉若神明。每当科举考试开考之前,朝拜者亦争先恐后,络绎不绝。

一、考证《重修奎阁记》

时永平府属各州县均建有奎阁。乐亭县奎阁位于县城东南隅,始建年代不详。因“风吹雨打去”,无人修葺,仅存基址。时有姚延嗣首先倡修。康熙十一年(1672)二月,知县于成龙捐资重建,二月下旬破土,七月中旬完工。

工程结束后,于成龙撰写了《修奎光阁记》,详尽记述了修缮过程:“乐邑有奎星阁由来久矣。……阁在文庙之东南城上,于方为巽,巽主文穆,与魁宿同阶,与北斗同临。兹者魁光灿灿于上,帝君穆穆于下,一堂喜起,四座生辉。新庙奕奕,高阁巍巍,瑞霭缤纷,云汉徘徊,彩笔高挥于七曲,绿袍近映夫三台。”[3]

经过二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后,重修奎阁之事又被提上议事日程。光绪八年(1882),乐亭县某君见到奎阁年久失修,破落不堪,遂出资修缮。“吾邑之有奎光阁旧矣,屡经修圮。岁壬午某月,某君见其栋宇虽存,丹青已剥,烟邑无色,不足以壮观瞻。爰捐资若干,补旧增新,重加髤饰,镂金错采,云汉昭回。左右墙基马道,皆改砌以石。且于文庙、文昌宫祭器,增置咸备。”[2,p212]

光绪九年(1883),乐亭举人史梦兰在《重修奎阁记》记载了某君出资维修奎阁以及文庙、文昌宫的详细过程后,写道:“是科癸未会试,一邑捷南宫者适得五人,文风之盛几甲通省。人莫不归美奎阁,啧啧称天人响应之捷。”[2,p212]“捷南宫”是指在科考会试中考取了进士者。换句话说,就是光绪九年(癸未年)一科,仅乐亭县就有五人考中进士,这五人姓字名谁文中未载。

史梦兰(1813-1899),字香厓,号砚农,自号竹素园丁,别号止园主人。直隶永平府乐亭县西南大港(今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新寨镇大港村)人。史半岁丧父,在母亲王氏与祖父、伯父教养下长成。七岁入私塾读书,十五岁参加童生县试,十八岁入县学成为廪生,十九岁始应顺天乡试,连续七次秋闱,道光二十年(1840)八月,应顺天庚子恩科乡试,终于中式举人。道光二十一年三月,经乡试复试之后,史梦兰以名列二等第三、总第五名的优秀成绩,参加辛丑恩科会试,但未中。

史梦兰一试不中,便如同乡试一般,连续参加了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三十年等多次会试,始终未能及第。第五次会试本已拟中,适因同考官与总裁为选刻闱墨事发生言语冲突,内监又借端生事,已被取中闱卷被撤,史梦兰遂与进士无缘。在史梦兰心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难以释怀的“进士”情结。

道光三十年(1850)榜后以国史馆誊录议叙,史梦兰选授山东朝城县知县。清制,官吏由进士、举人出身者与恩、拔、副、岁、优五贡出任者皆为正途,不可以捐得。其他如廪贡、增贡、附贡,廪生、增生、附生花钱就能得到,另外如军功、保举、议叙等,皆为异途,不得考选科、道,不得为翰林院、詹事府及吏、礼二部官。正途出身的官员起点高、职位好;异途出身的官员起点低、难升迁。如此议叙知县,史梦兰颇感踌躇,后在母亲建议下未任。旋又参加两次会试,方绝意进取。“余自道光辛卯乡试,至咸丰丙辰会试,凡入棘闱者十四。场屋之苦,备尝之矣。”[4,p55]自此在家奉母教子,含饴弄孙,读书会友,优游林下。史学问淹通,著述宏富。

咸丰十年(1860)初,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前夕,咸丰帝命僧格林沁亲往山海关一线履勘布防。史梦兰受嘱出资在乐亭沿海一带募练团练,以御外侮,事后被朝廷奖以五品衔。同治八年(1869),应直隶总督曾国藩之聘,赴保定与之相见。曾欲聘以莲池书院讲席,史以亲老力辞。后李鸿章继督直隶,开畿辅通志局,并手书召聘,史氏又以奉母为由不就。光绪十七年(1891),顺天学政周德润以学行疏荐,朱批赏加四品卿衔。二十三年,顺天学政、国史馆副总裁徐会沣复以硕学耆儒疏请加国子监祭酒衔。史梦兰殁后入祀畿辅先哲祠,《清史列传》《碑传集补》《大清畿辅先哲传》中有传。

二、考证《光绪畿辅通志》及其后

继史梦兰之后,乐亭县一科五进士名单的较早记载是在《光绪畿辅通志》卷四十一中:

光绪九年癸未陈冕榜

永平府

孙国桢,乐亭人。

王金镕,乐亭人。

徐元瑞,乐亭人。

李锡庚,乐亭人。

李垣,乐亭人。[5]

《畿辅通志》初修于康熙十九年(1680)七月,重修于雍正七年(1729)春。同治十年(1871)冬,直隶总督李鸿章,奏准在保定古莲花池书院设局重修,奏聘学者黄彭年等人为总裁,三修《畿辅通志》。黄彭年还兼主莲池书院。

同治八年(1869)十一月,史梦兰曾前往保定,与直隶总督曾国藩相见,并与多位先生结交,“桐城吴挚甫汝纶、方存之宗诚、新化游子代智开,及吾贵筑师黄子寿(黄彭年)先生,皆慕与之交”[4,p379]。

翻检《碑传集补》卷五十“史梦兰传”记载:“合肥李鸿章继督直隶,开《畿辅通志》局于保定之莲池,延贵筑黄彭年主其事,复手书招致。梦兰仍以家居奉母为辞,仅为之删定志例而已。”[6]史梦兰自己在《饭桃歌》序言中也有:“同治辛未冬,直隶制军、合肥伯相李公,开局于古莲花池,奏聘贵筑黄子寿太史彭年重修《畿辅通志》。属任信成、恩福二观察寓书,邀余襄赞其事,余以亲老不克往。太史虚怀善受,时以疑义相函商。”[2,p50]

原来,黄彭年主修《光绪畿辅通志》,亦邀史梦兰参加编纂。史虽婉拒,仍“为之删定志例”,并时常“函商”。这个“函商”,笔者认为并非虚辞,或与一科五进士名单相关,惜无佐证。光绪十年(1884),《光绪畿辅通志》修成。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一科五进士论出自史梦兰。

鉴于史氏之影响,一科五进士之事在畿东被广泛流传。受《光绪畿辅通志》影响,乐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7年内部印行的《乐亭县志稿译编》“进士”条目下,也有了如下记载:

王金镕,号铸言。光绪癸未科(九年),曾任刑科给事中。有传。

孙国桢,号辅臣。光绪癸未科,曾任山东曲阜、滋阳、范县知县。有传。

李锡庚,号慕白。曾任广东惠安县知县。有传。

李垣,号静斋。光绪癸未科,曾任吏部掌印郎中。有传。

徐元瑞,号麟征。光绪癸未科,曾任河南嵩县知县。有传。[7]

由此,一科五进士风靡乐邑。2012年笔者在整理地方史料时,在乐亭文史资料第七辑《乐亭大鼓》中见到了“光绪朝癸未年(1883年)一科进士180人,乐亭就占了5人”的记载[8]。不久又在乐亭文史第五辑《乐亭皮影》中找到了相同描述,且有五人姓名,“仅光绪癸未一科就有王金镕、孙国桢、李锡庚、李坦、徐麟徵五人中进士。堪称物宝天华,人杰地灵”[9]。

2009年,原编著者在新版《乐亭大鼓》中,仍记述“清光绪癸未年(1883年)一科进士180人,乐亭就占了5人”[10,p5],且在该书“后记”中,再次渲染“清光绪癸未年一科进士180名中乐亭县就占5名”[10,p26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了《呔商之路》,其“后记”中也记有“清光绪癸未年一科180名进士中乐亭县就占5名”[11]。对此条信息,学者多深信不疑。

三、考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201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清代直隶科举研究》,在其《清代直隶省历科进士名录》表中,仍旧沿袭上述几种史料的说法,在“附表103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里,顺序记下了“一科五进士”孙国桢、李垣、王金镕、徐元瑞与李锡庚的名字[12,p311]。令人惊讶的是,李坦、徐元瑞二人的名字在附表103已经出现一次,又在“附表104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中二次出现,又充当了一回“进士”[12,p311]。从光绪九年到《清代直隶科举研究》的出版,已近130年。但在这个问题上,既有权威的记载,又有专家的论述,言之凿凿,令人不由得相信。

在北京孔庙的进士碑林,至今仍保存着元、明、清三朝的进士题名碑198通,其中有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碑上刻有进士姓名、次第与籍贯。其中明、清两代举行科考201科,中进士51 624人(包括状元、榜眼、探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一书就是采用了两朝的进士题名碑录,加以校订补充后,编纂而成的。通过查阅此书,可以得知两朝进士的考中年份、名次和籍贯。据其考中年份,可以确定他们开始参与当时上层社会活动的主要年份;再据其籍贯,可以向相应的地方志等资料追索传记。此书的权威性,不容置疑。

经过核实《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可知光绪九年癸未科直隶乐亭县的登科进士只有王金镕、孙国桢二人,并非五人。王金镕是二甲第九十名进士[13,p321],孙国桢为三甲第一百四十一名进士[13,p575]。另外三人,李坦(笔者按:不是李垣)是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三甲第一百四十四名进士[13,p1291],徐元瑞亦是光绪十二年(1886)三甲第三十七名进士[13,p950],李锡庚则是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科三甲第六十六名进士[13,p1327]。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修订版于1979年10月问世。若干年来,又有不少学者发现该书存在许多疏误,包括漏列、失收,已有数名专家作过校补与订正。为了慎重起见,笔者又查阅了中华书局2007年6月出版的《清朝进士题名录》,找到“光绪九年癸未科(1883)”,在“赐进士出身第二甲一百二十四名”之下,找到“090王金镕:直隶永平府乐亭县人”;在“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一百八十一名”之下,见到“141孙国祯:直隶永平府乐亭县人”[14,p1176-1182]。随后,再陆续核查李坦、徐元瑞、李锡庚三人,这五人的信息与《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的记载完全相同。

应该指出的是,李锡庚是在“补殿试”[14,p1219]之后方获得光绪十五年同进士出身的。所谓补殿试是指在会试中已经及格,获得贡士,但因故未能参加当年殿试,尔后参加下一科或以后科年的殿试。补殿试的原因有多种,如战争、交通、丁忧、疾病、资费等。李锡庚是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举人,有参加光绪九年会试的可能,只是目前未见相关记载,至于未及时殿试的原因,亦不知晓。

前揭《乐亭大鼓》书中一条史料的内容,记有“光绪朝癸未科(1883)一科进士180人”,这180人的出处,笔者一直没有查到。这次翻检《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见光绪九年癸未科共有“第一甲三名、第二甲一百二十四名、第三甲一百八十一名”[13,p2821-2824]的记载,似为上述所谓180人的来源。

进行地方历史人物研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掌握准确的地方史料。曾有专家认为,历史学的特点就是以历史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和前提,没有历史资料就无法说明历史,也就没有了历史研究,没有了历史学。从诸多史料的记述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梳理出历史的真相,却是我辈应有之追求。

[1]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722.

[2] 史梦兰.石向骞,校.史梦兰集(一)[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

[3] 史梦兰,游智开,等.光绪乐亭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300-301.

[4] 史梦兰.石向骞,校.史梦兰集(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

[5] 李鸿章,黄彭年.畿辅通志(第六册)[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212.

[6] 钱仪吉,缪荃孙,闵尔昌,汪兆镛.清代碑传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556.

[7] 乐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乐亭县志稿译编[M].1997: 187.

[8] 政协乐亭县委员会.乐亭大鼓[A].乐亭文史资料(第七辑)[C].1997:7-8.

[9] 政协乐亭县委员会文史委员会,乐亭县文教局.乐亭皮影[A].乐亭文史第五辑[C].1990:5.

[10] 王树彬.乐亭大鼓[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11] 乐亭县呔商之路编写组.呔商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00.

[12] 刘虹,石焕霞,张森.清代直隶科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3] 朱保炯,谢佩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4] 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

Correction the Mistakes in Shi Menglan's "Renovation of Kui Ge"

ZHOU Jing-bao

(First Management Office, Beiji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Office, Beijing 100039, China)

In the 9thyear of Guangxu, the Kui Pavilion of Laoting County was renovated. Shi Menglan wrote “Renovation of Kui Ge” in which five Jinshi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of Laoting County were mentioned- Sun Guozhen, Wang Jinqi, Xu Yuanrui, Li Xigeng and Li Tan respectively. It is proved that only two of them were successful candidates in Laoting County, namely Sun Guozhen and Wang Jinyu. Li Xigeng was Jvren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e twelfth year of Tongzhi. After the fi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the 15thyear of Guangxu, he became a Jinshi. Although there was the possibility that h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the 9thyear Guangxu, it was a false statement that five Jinshi were raised in one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be realistic, to avoid rumors, it should be corrected.

Shi Menglan; Laoting county; Kui Ge; five Jinshi raised in one imperial examination

K252

A

1009-9115(2020)02-0001-04

10.3969/j.issn.1009-9115.2020.02.001

2019-05-12

2019-10-17

周景宝(1956-),男,河北乐亭人,研究方向为河北地方史与人物。

(责任编辑、校对:石向骞)

猜你喜欢

乐亭通志直隶
有趣的乐亭话
清代直隶铸钱史
李光地治理直隶水患始末
乐亭大鼓生存现状及其发展方向预测
试析《通志·校雠略》的文献学思想
从《通志·校雠略》看郑樵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
直隶、山东交界地带的八卦教研究
清代直隶旗地考述
黑龙江方志考略
漫谈乐亭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