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大湾区生态旅游建设路径

2020-01-09王湛森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大湾资源

王湛森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442)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大湾区拥有大量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研究发展大湾区生态旅游路径对于促进大湾区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良性互动具有一定的启示[1]。

一、弘扬优秀传统,构建生态文明传播平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传统优秀生态文明思想,可以为发展大湾区生态旅游提供强大的哲学指导和智力支持。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生态文明思想必须积极构建高效运转的传播平台[2]。

第一,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宣传“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中国古代对“天人合一”的论述极为丰富,如《中庸》记载的“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这实质上是在阐发自然规律的“天道”和社会发展的“人伦”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思想。再如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更是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休戚相关的生态观念。广泛宣传“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促进大湾区生态旅游,实现旅游发展和生态良好“双丰收”具有现实意义。

要使“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下信息时代得到有效的宣传,可以通过搭建高效的网络信息平台来实现。首先,要大力发挥微时代网络实时传播工具作用。微信、微博、QQ等工具具有传播迅速、受众面积广、网友交流积极等特点,利用这些传播工具宣传“天人合一”思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注意网络反馈效果。对网络宣传“天人合一”生态思想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鼓励网络使用群体,特别是大湾区青少年在网络上对“天人合一”思想展开交流讨论,提升优秀传统生态思想在他们当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第二,建设经典译注工程,传播“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道法自然”是中国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德经》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载:“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焉。”这些论述折射出中国古代先哲具有敬畏自然、遵循客观规律、促进和谐的智慧。以“道法自然”为代表的传统生态智慧可以为大湾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传统文化智慧是以中华经典著作为载体流传至今的。传播古代生态智慧思想理应建设经典译注工程,让社会各界更好地学习经典、传承经典、感悟经典。首先,译注方式要符合时代实际,使蕴含古代生态智慧的经典著作能为今人所读得懂,悟得明。其次,译注方式和版本要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实际需要。根据少年儿童、青年学生、研究学者等不同群体,出版发行不同的译注版本,使传播更有针对性。

第三,构筑实践教育载体,弘扬“厚生爱物”的生态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释三家都有“厚生爱物”的生态意识。儒家孔孟学说强调“仁者爱人”,并且按照由己及人的思路将仁爱思想运用到对待生态自然上,认为“仁者爱山,智者乐水”[3];道家提出对万物生灵“为而不恃”“为而不争”,体现了对自然生态的尊重;道教直接把“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作为修行宗旨;佛家禅宗的“无情有性”“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清清翠竹皆是法身”表明了众生平等、乐善好生的观点。这些珍视生命、爱人惜物的论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厚生爱物”生态意识的生动展现。弘扬这些生态意识,有利于生态旅游的长远、健康发展[4]。

构筑实践教育载体是弘扬“厚生爱物”生态意识的重要途径。生态意识的培育不能是“纸上谈兵”,而要在生活实践中加以体悟。要在湾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寻找建立实践教育的载体。具有岭南文化气息的书院、蕴含儒道释精神的宫观寺庙等都可以成为“厚生爱物”生态意识的实践教育载体。

二、整合多方资源,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大湾区地域辽阔,我国港澳地区和广东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大湾区生态旅游需要整合各方资源,联手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具体可以按照收集统计、筛选分类、整合建设几个步骤加以实施。

第一,收集与统计。由大湾区各地旅游主管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收集,各类旅游资源点上报,然后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对现有资源进行统计和公示确认。这个过程中,各地旅游主管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各旅游资源点的沟通协调,鼓励各资源点积极上报,确保“应报尽报,应收尽收”,避免发生遗漏,影响数据统计。

第二,筛选与分类。对于收集到的生态旅游资源点,各地旅游主管部门要在公示确认无误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主要是按照不同类别标准对资源进行分类和筛选。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提高数据筛选与分类的精确度。

第三,整合与建设。根据数据筛选和分类情况,各地旅游主管部门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大湾区生态旅游路线资源信息数据库。各资源点按照一定的建设标准进行示范基地建设,建设标准应该充分听取和征集业界代表、专家学者、旅游消费者代表的意见。建设完成后,要组织科学有效的专项验收,对建设效果进行评估。

三、结合地方实际,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

大湾区内各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紧密结合大湾区内各地方的实际,设计亮点突出、个性明显的生态旅游线路有利于打造地方生态旅游品牌。大湾区地方特色生态旅游线路及其品牌构建可以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创新城市生态旅游和推动主题生态旅游三个方面着手。

(一)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大湾区内各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东莞的水乡文化、佛山的岭南文化、惠州的特色村镇文化都是亮点。积极发展大湾区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助力生态旅游,更能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5]。首先,要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岭南特色乡土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岭南文化独具特色,是大湾区人民互联互通的精神纽带。佛山的陶瓷制造、南派武术、醒狮表演,东莞道滘的水乡生态风情,都充分彰显了岭南文化魅力。将岭南特色乡土文化融入乡村生态旅游中,能增强该地区的吸引力。其次,要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乡村生态游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乡村优美清洁的自然环境,因此,在发展乡村生态游的同时必须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再次,要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发展的目的在于惠及百姓。要使乡村生态旅游能有效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建设,这样才会得到乡村群众的长期拥护[6]。

(二)创新城市生态旅游

随着大湾区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粤港澳城市群联系日益密切,城市休闲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珠海、惠州等大湾区城市相继推出了支持城市生态旅游的政策措施,创新城市生态旅游是打造大湾区生态游品牌的重要一环。首先,加强大湾区不同城市生态游的政策协同。城市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城市生态游的线路设计、资源开发、设施配套等不应该“各自为政”,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其次,要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训力度。创新城市生态旅游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要通过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教育等方法对城市生态旅游线路设计人员、导游人员、餐饮和酒店服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

(三)推动主题生态旅游

大湾区生态旅游可以与各类主题旅游资源结合,推出一批新颖时尚的主题生态旅游线路。顺德的农庄农家乐主题、番禺百万葵园生态主题、惠州沙滩碧海沿线游、深圳东部华侨城等主题线路都可以融入生态旅游元素,推动构建主题生态旅游品牌。首先,要找准切入点。主题生态旅游要突出主题的重要性。结合各自不同主题旅游线路的特征,找准与生态旅游对接的切入点,如此才能将生态旅游元素有效融入其中。其次,要注重新颖性。根据主题实际,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主题生态旅游的新颖性和时尚性,使主题生态旅游更具吸引力。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大湾资源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资源回收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