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2020-01-09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表象散文

王 勇

(喀什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形象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的重要内容。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和语文科相结合的产物。从研究领域来说,一直以来,形象思维并不是教育学或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而是文艺学和美学专门的研究对象。1981 年,我国科学界泰斗钱学森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1]一文中,发出建立“形象思维学”的倡议,形象思维才突破文艺学、美学的研究视域,走进“思维科学”的研究视野。直至20 世纪90 年代,许多教育专家将形象思维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形象思维教学的热潮才由此掀起。其实,最早将形象思维与教学相结合的是语文科。早在1978 年,张本富的《形象思维与讲读教学》[2]和朱子南的《形象思维与语文教学》[3]两篇论文中,就“强调了语文教学应该充分顺应作家的形象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体验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具体形象”[4]。语文课程标准里也有“形象思维”的雏形,只不过那时的提法多是“想象”或“联想”,直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形象思维才明确被写进课程目标并成为中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之一。

一、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内涵与特点

形象思维最简单的定义就是用形象或表象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这当然是基于文艺学阐发的。本文所讲的形象思维是与语文阅读教学相关的,但课标并未对形象思维的内涵进行界定。因此,我们有必要品读课标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来分析初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内涵与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5]从要求中,我们可以知道形象思维的认知方式有联想和想象。通过文学形象来丰富学生的感受与理解,既是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目的,又是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途径。这里不得不提到形象思维的另一认知方式:表象。学生在文本回想过程中,通过形象的分析和综合可以使表象转化为意象。因此,彭华生认为:“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客观形象为思维对象、以感性形象为思维材料、以意象为主要思维工具、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的思维活动。”[6]33从以上的内涵界定中,可知形象思维的最大特点便是形象性。这种形象性既表现在形象思维的对象上,又表现在形象思维的思维工具上。因为形象思维总是以形象的客观事物为思维对象,并借助生动的语言以及栩栩如生的图片等工具进行思维的。情感性是形象思维的另一特点。文学作品中深蕴着作者或故事人物的情思,每一个形象或表象,都需读者借助形象思维的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细细揣摩,才能领略作者或故事人物的情感。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选编情况及思维培养价值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其中选取的现代散文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用材料。

综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在所有初中课文141 篇目中,现代散文共32 篇,占比大约23%。从表达方式来说,这些散文类型多样,有叙事类:如张中行的《叶圣陶二三事》、莫怀戚的《散步》等;有抒情类: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等;也有说理类:如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等。但如果严格计算各种类型散文的数量,其中叙事类散文和抒情类散文各有15 篇,两者约占现代散文选文数量的94%。可见,在初中阶段,现代散文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叙事类散文和抒情类散文。“叙事散文一般都是侧重写事物或者场景,叙事又比较完整,人物形象也比较逼真;抒情散文是借助事、物和景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之上,借此表达自身情感。或者将感情融于景物当中,将景物拟人化,看似在写景,实则是写情。”[7]

三、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叙事类散文和抒情类散文是初中阶段现代散文教学的侧重点。从叙事类散文和抒情类散文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些形象思维能力的认知要素。例如,叙事类散文中描写的事物或场景,为形象思维——表象的积累,提供丰富的思维材料。抒情类散文是培养形象思维——情感能力的重要材料来源。而在真实的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的形象思维知识,未能将形象思维的相关因素融入到现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师生间未能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导致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育不如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五点。

(一)表象储备匮乏,缺乏丰富性

“表象是对记忆下的印象的回忆。”[6]36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为学生表象储备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例如:叙事类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出现了许多形象,如“长工”“保姆”“隐鼠”“小鼓”“泥人”与“糖菩萨”等 等。可由于有些教师缺乏形象思维方面的知识,对这些形象视若无睹,忽略了引导学生储备这些形象,便导致学生表象储备匮乏,不知道过去的“长工”与现时“保姆”的异同,同样分不清平时少见的“隐鼠”与现时常见的“仓鼠”的区别。

(二)回想能力欠缺,缺乏程序性

“回想是现实性意向内容展现的主要思维形式。”[8]162也就是说,回想是以文本中提到的客观形象或意向为思维基础的。上文提到过《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许多形象:“长工”与“保姆”“隐鼠”,如果学生不理解“长工”与“保姆”所传达意味的异同,便不能正确回想出为什么“我”平时或欣喜时唤她为“阿妈”,憎恶她时叫她“阿长”,而这种称谓所传达出的对阿长态度的转变,其实是和“隐鼠”的死因以及阿长为“我”找来《山海经》有关。很多学生正是因为没有把握住这种暗含在称谓转变背后的因由,导致存储的知识是零散的,因此,回想调动知识储备时显得杂乱无序。

(三)联想能力薄弱,缺乏灵活性

简单一点来说:“联想就是由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8]160如果说回想是较低级的一种思维运动形式,那么联想就属于形象思维加工过程中的高级思维运动形式。例如:抒情类散文《济南的冬天》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有的教师由于缺乏形象思维的相关知识,很可能只侧重于阐明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比喻的类型,以及阐明本体、喻体、比喻词是什么,而忽视作者为何将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忽视的那一部分,恰恰是引导学生联想能力发展的重要语言材料。

(四)想象能力贫乏,缺乏创造性

“想象是人脑在联想的基础上加工原有意象而创造出新意象的思维活动。”[6]41例如:抒情类散文《紫藤萝瀑布》中有一句这样的描写:“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如果教师不事先引导学生对紫藤萝开花的状态进行联想,学生就很难理解作者将紫藤萝赋予了人的动作、品格,来描写它们开花的状态,也就很难想象紫藤萝开花的状态其实就像他们平常站队时秩序井然的样子。

(五)情感能力浅显,缺乏深刻性

“语文科的形象思维具有审美性质,而这一性质突出地表现在它的情感性上。”[8]160可能有的教师不知道情感体验也是培养形象思维的重要路径,也可能许多老师知道现代散文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但鉴于应试的要求,情感训练被弃置一旁。例如:抒情类散文《白杨礼赞》,很多教师在施教时,总是忙于分析文章主旨,而忽略情感浸润的环节。读是浸润情感的有效途径,这其中便包括教师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自由朗读便不容易找到文章的基调,自然就不能深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供了天然场域。基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现状,本文主要从教师素养层面和学生能力层面,来探讨在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教师素养层面

随着核心素养和语文科的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热在中小学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师应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最新成果,响应时代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吸收新成果来充实自己,并将这些新成果运用于指导教学工作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到了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应该了解形象思维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认识加工过程,熟识形象思维的各认知因素,对其内涵与特点了熟于心,只有这样,教师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才能制定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目标,并且运用多种方法熟练地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1.转变语文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语文教师素养的核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到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转变学生观念。“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自己认知结构建构的决定者,学习过程即学生的主动建构。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需要、信息、价值观等都会对个体的知识建构起着影响。”[9]因此,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生成意义的过程,“教师的教授表面上好像在传授知识,而实际上只是在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而已。”[10]在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方面,就学的意义来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就教的意义来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初中散文阅读中,教学教师应该转变学生观念,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进行积极思考,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完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同时让他们获得知识的情感体验。

在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为着眼点,以部编本初中教材的现代散文文选为载体,以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为媒介,进而找到三者的共通之处,并将其置于语文核心素养下予以观照,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其次,转变教学观念。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给予我们的启示中可以看出,现代语文教学已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而带来的也必然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活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只是强化学生记忆、进行知识的操练。因此,从教学目的来说,教师的教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初中散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散文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重心的转变,也必然会相应地引起教学方式的转变。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在课程基本理念里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1]因此,在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疑难所在,发现学生的思维阻滞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以启发和点拨,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处于流畅、积极、高效的状态。

(2)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现代散文中的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并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其教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对形象的分析和理解中领悟散文作品的深刻内涵,在对情感的捕捉与体悟中把握作品的情感意蕴,在丰富的形象感知和情感体验中获得形象思维的培养,进一步理解散文作品的主旨。

(3)以教材中现代散文的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平台,对海量信息进行文化筛选,寻找到更多的适宜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演示或者学生课前辅助阅读,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

(4)运用课堂留白法、课堂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将一些学习内容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再如课堂讨论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等进行交流,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启发学生的思维。

2.提升自身形象思维素养

教师提升自身形象思维素养的最佳途径,就是系统学习形象思维的相关理论,充分掌握形象思维的特点、过程和方法,了解形象思维在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形象思维的起源。“形象思维”这个专业术语的出现以及“形象思维”这个专门学科的形成,相对于逻辑思维的形成、发展与研究来说还是比较晚的,但追根溯源可以在我国古代诗论中找到其“原型”,那就是“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西方文学史上,原先也没有“形象思维”的说法,而是多用“想象”这个术语。最早把“形象”和“思维”两个词明确联系起来的是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此后,经过俄国文学作家的发展与演绎,“形象思维”才慢慢形成并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广泛使用。

其次,教师应该了解“形象思维”的历史发展阶段。“形象思维”作为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其先后进入到文艺学及美学、思维科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但基于语文教育教学,教师应该主要了解形象思维在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发展情况。

再次,教师应该把握形象思维的认知方式、认识加工过程以及思维方法。形象思维的认知方式主要包括表象、回想、联想和想象,另外,由于语文科特有的审美性质,情感能力的培养也是培育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方面。形象思维的认识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形象感知和形象理性化两个阶段。其中形象感知阶段的核心要素是表象,它既是感性认识的终点,又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形象理性化阶段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环节,一是通过形象的分析和综合是表象转化为意象,二是通过回想、联想和想象展示意象的丰富内容。通过形象思维的认识加工过程可以窥见形象思维的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这是形象思维两种常见的思维方法,另外,比较和概括也是形象思维常用的思维方式。

最后,教师应该熟悉并掌握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有如下特点。

(1)表象的发展。随着观察能力的不断增强,学生对于表象的表征日趋准确,随着学生情感的不断变化,一般性的表象逐渐升华为初具审美性的意象,随着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表象成为可用语言外化的充满着深刻表现力的形象。

(2)回想能力的发展。初中阶段,学生回想的目的性迅速提高,并表现出回想过程的程序性、逻辑性和层次性。

(3)联想能力的发展。初中阶段学生的联想能力迅速发展,学生联想的内容逐渐成为主题表达的有机组成部分。

(4)想象能力的发展。初中阶段学生的想象能力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能依据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适当地进行一些想象或虚构,因此,他们的想象逐渐趋于现实化。

(5)情感能力的发展。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富于冲动性,缺乏稳定性和理性,且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作者抒发的情感还不能深刻理解。

(二)学生能力层面

1.析化文章内容,丰富表象储备

“表象,作为形象思维加工最基本的材料,学生大脑中表象的质和量,直接关系着形象思维加工的效率和质量。”[8]167由于初中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比较有限,因此,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提供了重要途径。叙事类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不仅有“长工与保姆、隐鼠、小鼓、泥人、糖菩萨”,还有“福橘和长毛”等形象,学生在学习时,要针对教师在分析文章时提出的将这些形象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去仔细比较长工与保姆的异同,隐鼠和仓鼠的区别,福橘和橘子、橙子、柚子的差别;“长毛”在文中特指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这种用法。这样,学生才能分门别类地将这些形象存储在脑海中,并逐渐丰富表象的储备。

2.紧握行文线索,提升回想能力

现代散文由于形式的特点,若想整体把握散文的内容与结构,就需要教会学生抓紧文章行文线索,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储备的知识是有迹可循的,回想时,知识才有逻辑、有程序。在叙事类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与“阿妈”称呼的转变,表现着“我”对“阿长”态度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和隐鼠的死因以及阿长为“我”找来《山海经》有关。每当“我”想起是阿长害死了隐鼠,因为心里不满她害死了隐鼠便唤她“阿长”;而每当“阿长”能办到别人不想办也不能办到的事情时,便心生敬意而称她为“阿妈”,直至“阿长”为“我”找来《山海经》,才对“阿长”谋害隐鼠的怨恨完全消失,对她的行为产生了情感认同。这便是文章的情绪变化与情感逻辑,也是行文线索。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为文章中“我”在不同情境之下的的情绪变化把脉,主动代入到“我”在“阿长”做了不同事情时候的情绪波动中,与“我”产生同频共振,进行共情同理,同时对应文章标题,在教师的讲解中厘清“我”“阿长”和《山海经》的情感联结与态度变化。

3.深入对比迁移,增强联想能力

“联想是指回想中的某一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回想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8]173这说明联想和表象的储备以及回想是密切相关的。抒情类散文《济南的冬天》把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要理解这句话的修辞手法以及本体、喻体、比喻词是什么很简单,但要理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比喻,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动用联想以及表象储备和回想能力进行思考。首先,可以联想到由于多数日本人的体态不是特别高大,在外形上矮松与此相似;其次,看护妇的装扮,尤其是头上戴的白色帽子,对应着树尖上的一髻儿白花;再次,雪后的矮松显得干净整洁,这和看护妇给人的干净印象又特别相仿,这是针对“干净”外部特征激发的联想。这样,顶着一髻儿白花的矮松和日本看护妇,不论在外形上还是在职业特征上都特别接近,所以作者做了这样的比喻。分析比喻的过程,也就是分析作者联想的过程。在这个分析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层层启发下,不仅调动了自己脑海中的表象储备和回想能力,还对本体和喻体进行了深入对比,更能体会文章的内容,并且学会迁移运用,把握联想的恰适性与准确性。

4.发散思维视角,拓展想象能力

想象是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活动。抒情类散文《紫藤萝瀑布》中“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的描写,让我们不禁感受到这些花儿井井有条、秩序井然的开花状态。这同时让学生联想到日常生活中排队买东西、结账,或体育课排队跑步的场景。再结合文章内容,学生很容易想象得到,这些花儿有条不紊地排着队开花,就像人一样,其实是有种浓浓的生生不息的意境在里面。

5.剖析作者情愫,深化情感能力

“语文,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其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8]197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现代散文作品,无不反映着作者或作品人物内心丰富、深厚、高尚的情感。抒情类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如此。教材在这篇文章的预习提示中要求:要大声朗读,读出文章的激情与豪气。可见,“读”是领略文章情感的重要途径。课文第七段中,作者连用四个难道的反问语气,并且这四个反问句构成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是以讲代读,分析这个四个难道所指的含义,学生也容易理解,但这种理解仅仅是教师传授的,而非学生自己感受到的。学生唯有在教师指导下甚至是范读下,用坚定、自豪且骄傲的语气,一遍遍地大声朗读这些句子,才能切身感受到作者赞美的不仅仅是白杨树,还有像白杨树一样的北方农民、北方农民中的战士,更重要的是像白杨树一样的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这样,在学习这篇散文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不仅仅停留在教师所传授的层面,而是切身感受并且内化为自身情感的一部分,达到语文科的美育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列举的案例皆是初中散文阅读教学所侧重的叙事类散文和抒情类散文,但并不是说说理类散文不重要或不具备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价值,说理类散文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如我们在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依然可以感受到顽强的、浓郁的、循环不息的生命情怀。

五、结语

综上,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教学资源。对于初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主要从形象思维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两方面入手,将这些要素同现代散文的特点相结合,把这些要素恰如其分地浸润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要素,并逐渐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表象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表与里
表与里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透过表象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