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仁地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考

2020-01-0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铜仁留学生文化

田 颖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近年来,在贵州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举办地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大批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纷纷来到贵州铜仁学习汉语。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学习密不可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在体验和感受着铜仁的文化面貌。由于铜仁对外汉语教学历时较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地域性文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意识不足,从而导致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欠佳[1]。因此,思考与探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铜仁地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铜仁文化资源

铜仁是贵州省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是连接中南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中国西部名城”“黔东门户”的美誉。作为一个地处云贵高原的少数民族集聚地以及红军长征时期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铜仁拥有着独特而绚烂的文化资源。

(一)方言文化

铜仁东临湖南省怀化市,北与重庆市接壤,同时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所以在语言方面具有少数民族方言、西南方言、湘方言等特色,“赶忙”“搞哪样”“七饭”“洋辣子”“背时”等生活中常用的方言词汇已泛化进入本地人的语言系统中。留学生来到铜仁与当地人交流,不可避免地会与铜仁的方言文化接触。

(二)饮食文化

铜仁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全年大部分时间空气比较潮湿,人们身上的湿气比较重,所以铜仁人特别喜欢吃辣,因为辣椒具有去除湿气的功效。而且当地人口味偏好酸辣,酸辣椒、酸汤鱼、酸菜都是铜仁人餐桌上常见的食物。铜仁人的主食除了米饭,还包括各种粉,米粉、锅巴粉等都是铜仁的特色美食。此外,铜仁的茶文化和酒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石阡的苔茶、土家族麻糖酒都是铜仁具有代表性的名优特产。

(三)民族文化

在铜仁1.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聚居着土家、汉、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427万人口,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众多的少数民族为铜仁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花灯、傩戏、书法、箫笛、山歌、滚龙、龙舟赛、木偶、说春等非物质文化,苗族“四月八”、土家族“过赶年”“花灯节”“摆手舞节”“龙舟节”、侗族“赶坳节”、仡佬族“敬雀节”以及羌族“羌历年”“毛龙节”等20余个民俗节日,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古朴神韵的苗家四面鼓、土家摆手舞、侗族大歌,惊险绝伦的苗族绝技绝活,都是铜仁地方民族文化的瑰宝[2]。

(四)旅游文化

铜仁地理位置独特,因此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梵净山是贵州的第一高山,武陵山脉的主峰,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在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铜仁周边还有苗王城、大明边城、佛顶山、九龙洞、国家矿山公园等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这些风景名胜作为铜仁文化的载体,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铜仁文化,从而进一步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汉语学习。

二、铜仁地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媒介,铜仁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将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缩短文化适应期

外国留学生来到铜仁学习汉语,自然会与铜仁文化接触,面对全新的文化模式和完全陌生的环境,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增加铜仁地域文化的内容,可以使留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感,缩短适应期,尽快调整状态投入语言学习中[3]。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偏重于语音、词汇、书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而长时间纯语言知识的学习会让学习者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导入一些铜仁地域文化的内容,可以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留学生汉语学习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差异明显,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在教授中国主流文化的前提下,考虑适当融入地域文化[4]152,156。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主要由北上广等地区发行,教材中的内容也主要围绕北上广等地的文化生活内容进行编写,这些内容与铜仁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留学生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后再与当地人交往,会发现当地人的一些风俗习惯、语言习惯与书本上学习到的不一样,从而使他们在现实交际过程中产生认知障碍。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铜仁地域文化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主流文化与铜仁地域文化的差异,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推动铜仁文化的对外传播

由于铜仁长期闭塞,因此世界人民未能充分了解和认识其独特多样的地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天然的文化传播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铜仁地域文化,利用课堂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风物,并向其介绍优美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文化,能让学生感受铜仁文化的魅力,提升铜仁的国际形象。学生将所见所感所得介绍给自己的家人、朋友,能对铜仁地域文化起到宣传推广作用,提高铜仁的国际知名度。

三、铜仁地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现有的通用教材主要反映的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生活,集中体现中国的主流文化,对地域文化鲜有涉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讲授中国主流文化的同时适当地增加地域文化的讲解,将铜仁地域文化渗透到语言教学内容中。比如,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典型代表是饺子、馒头、面条,而铜仁人喜欢吃米粉、绿豆粉、糍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铜仁当地的饮食文化特点,将铜仁一些常见的食物渗透到授课内容中,让学生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的饮食文化。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搜集到的铜仁文化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将其分为铜仁美食、铜仁民族文化、铜仁旅游文化等,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编制成小册子,作为现有汉语教材的配套教学资源,使学生对铜仁文化有更加直观的认识[5]。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安排相对比较紧凑,地域文化的融入完全通过课堂来实现是比较困难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学时短的不足,可以采用“课上+课下”的教学模式,有效实现地域文化语境的充分利用。课堂上,可将铜仁文化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课下,可以开展一些以实践为主的文化体验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铜仁独特的风土人情。例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苗王城、大明边城等景区游览参观;带学生品尝并学习制作铜仁美食;组织学生观赏龙舟赛、舞龙灯等,使其亲身体验民族文化;还可以邀请专家在校内开展文化专题讲座,如茶文化和酒文化的专题讲座,让学生系统地了解铜仁当地的茶文化和酒文化。课下的文化体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学习的内容与当地文化语境密切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采用对比法、情境教学法等,使学生置身于某一具体情景中感受和理解中国主流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差异。比如,教师在教授“西红柿”这一词语时,可设置超市买蔬菜的情境,导入铜仁方言词“洋辣子”,使学生在铜仁地域文化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留心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汉语的过程中对铜仁地域文化感到困惑的地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可作为地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收集、整理涉及铜仁地域文化的相关资料,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比如,在讲到中国婚礼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土家族“哭嫁”的视频或图片,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铜仁地域文化的魅力。

将地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汉语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推动铜仁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在铜仁地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的具体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明确地域文化的融入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这一终极目标,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地域文化,不能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对中国主流文化的学习。其次,在选择地域文化内容时要结合留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域文化因素,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再次,教师在课堂上导入地域文化内容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要充分了解和熟悉导入的文化点,还要分析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对学生疑惑的地方作出翔实的解释,以避免在课堂上出现跨文化冲突。

猜你喜欢

铜仁留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半群SPCn 的极大子半群
唱响美丽铜仁 助力自然遗产保护
诗书画苑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谁远谁近?
铜仁学院李秋焘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