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拨效应对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影响

2020-01-0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普通话口语效应

王 启 靳 迪

(1.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2.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000)

反拨效应,又称反拨作用,通常指测试对教师和学生以及对授课和学习产生的影响。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测试的作用尤其重要。可以说,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的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测试既为教学服务,又直接影响教学,并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效应[1]。在某些方面,反拨效应对语言教学产生的影响远比人们所认识的要复杂。

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对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普通话在学校、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和公共服务行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和交际用语的普通话都基本普及。普通话水平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考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对大学生的普通话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所产生的反拨效应,或者对教学有所助益,或者对教学有所妨碍,因而必须对语言教学活动反省,并在目的与结果、形式与方法等方面优化调整。

一、反拨效应对普通话口语课程设置的影响

以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为例,2008年左右,大学生普通话口语课程章节涵盖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及方音辨正、普通话测试训练指导、朗读朗诵技巧训练、演讲与论辩训练、教师教育教学口语训练等章节,总计一学年,共72学时。随着普通话机测的推广,普通话口语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时设计上都出现了较大变化。

在学时上,普通话课程由之前的两学期72学时压缩为一学期36学时,选用教材由《教师口语表达技能训练》更换为《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在章节设置上,保留了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普通话测试训练指导,增加了普通话机测技巧指导。在课程、教材、课程设置上,普通话口语课程已经从师范教育专业课程弱化为大学生通识培训课程。

应该说,普通话水平测试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师范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课程的反拨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从正向反拨效应的角度来讲,普通话水平测试对师范生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和实化,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训练改善自己的普通话语音面貌,并获得相关等级证书,达到相关毕业要求。但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向反拨效应,表现为普通话课程对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作用的弱化和窄化。

针对这种影响,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从2016年起相继开设了演讲与口才、朗读与朗诵指导等普通话口语的衍生课程以及古诗词吟诵等关联课程,对原有教师口语课程中因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删去的章节知识点,如朗诵技能、态势语训练、演讲和论辩训练等内容,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丰富和扩容,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普通话口语课程的负向反拨效应。

二、反拨效应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学习和训练方面的影响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反拨效应会对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意图、态度、方式和效果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

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因为普通话水平测试所带来的普通话教学目标的窄化和功利化,反拨效应会在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学生中产生不同的影响。过于困难和过于简单的考试都不会带来强烈的反拨效应,因为过高的标准和较大的难度会让学生失去努力的动力,而过低的标准又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

同样以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为例,近年来,四川、云南、山东、贵州、青海等生源地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有所增加。上述生源地的学生普通话基础相对较差,对于普通话口语课程的学科特征把握不准,课上、课下的融入度和投入度都偏低。学时变少,要求又高,对于来自这些地区或其他地区的普通话水平不高的学生而言,普通话水平测试达标很难实现。作为另外一个极端,有一批学生因为生长环境和教育背景相对有利,语音面貌非常标准。对于他们而言,单纯从普通话语音方面要求不会构成任何难度和压力。从成绩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反拨效应对一级乙等和三级甲等以下学生的作用强度较弱。在语音面貌一般的学生中,反拨效应的强弱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作用较强的学生分数普遍在二级甲等与一级乙等之间,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较为明显的正向反拨效应。

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拨效应的强度会使学生的学习策略呈现出差异。如果学生过于注重考试结果,可能会把学习普通话的关注点主要放在普通话课堂教学上,精力投放在与考试关联度最大的语料上。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以考促练、提高能力的目的,但是训练内容单一狭窄的弊端还是难以避免。而通过课上课下的结合,通过参与各种普通话表达实践、自主学习等方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将会得到高质量、全方位的快速提升。

反拨效应的强度在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阶段和过程中也会呈现出差异[2]。因为普通话测试的反拨效应,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意图直接指向测试及证书的获得。临近考试时,反拨效应的作用较强,而在考试之前和考试之后的作用较弱。反拨效应对于新生的作用较弱,而在屡考不过的老生身上尤其接近考试时段作用较强。这种具有一定周期性变化的反拨效应,实际上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负向反拨效应的结果和表现,这种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反拨效应的强度差异也可能发生在不同主体之间,如师生之间、教师与学院管理者之间。学院管理者可能更多地从结果上作出评价,较为强调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拨效应的高强度。而专业教师可能更愿意从发展和综合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会相对弱化淡化通话水平测试的反拨效应。并且,因为这种分歧带来的压力,教师可能会顺应学生的要求,以便学生能够更方便快捷地通过测试。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测试中,有的教师会让学生通过归并话题、寻找出题规律和进行语料嫁接转换等方法,减少话题准备量,用更经济的方法应对说话测试,这样做其实有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初衷。可以说,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而非学生综合能力的过分看重,正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拨效应过强的表现,这种强效应恰恰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日常教学产生了负向影响。因此,学院管理者和教师必须明确并统一普通话口语课程所应承担的合理指标点,更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这样才能弱化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拨效应的负向作用。

三、反拨效应对校园语言环境和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

环境因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涵盖的非常广泛,既包括整体社会文化环境、价值取向、流行风尚,也包括校园文化、教学环境、寝室文化等。当今社会整体环境对于学生普通话水平提升是非常有利的,《中国诗词大会》《信·中国》《经典咏流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超级演说家》等主流媒体节目都在社会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高校应紧跟大潮流,改善小环境,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实训的机会和舞台,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普通话氛围。大学生也应积极投身此类活动,并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寝室文化,锻炼、提高和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这些方面,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拨效应所产生的强作用,对于大学生普通话表达综合能力的提升会起到积极的正向促动作用。

结语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力和关注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反拨效应除了能为大学生尤其是师范专业学生提出明晰细致的学习方向和学习要求外,还会对他们的普通话学习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院系、教师必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毕业要求支撑点,积极创设条件,发挥反拨效应的正向作用,抑制其负向影响,引导学生综合发展,提升其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普通话口语效应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酒中的口语诗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口语对对碰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