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衔接角度看《闲情偶寄》歌舞篇的翻译

2020-01-0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歌舞英译手段

张 萌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 广州 511325)

一、话题缘起

罗曼·雅格布森针对重复句法结构的语篇类型提出了排比现象分析,这被认为是针对语篇衔接的最早研究;随后,韩礼德首次将衔接理论划分为两种衔接手段,即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然后,韩礼德和哈桑《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此后,韩礼德和哈桑这两位语言学家继续沿着衔接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探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衔接理论。韩礼德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其中,语法衔接有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4种。语言学衔接的相关理论指导了本次的翻译实践。

二、语法衔接

作为语法衔接方式之一,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在英语中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表示比较的词可以起到照应作用。分析《闲情偶寄》歌舞篇的翻译可以得出,照应这种连接手法在文言文中对应余、吾、予、汝、彼、此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过于、更加、多、甚等表示比较的词。翻译文言文时首先应分析清楚其照应关系,特别是文言文中隐藏的零式指代关系。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翻译的信达雅,必要时可以添加或删除这种照应关系。

“演习部中已载者,一语不赘。彼系泛语优伶,此则单言女乐;然教习声乐者,不论男女,二册皆当细阅。”[1]64根据文言文的行文逻辑,可以判断出其中的“彼”“此”“皆”蕴含着照应关系,因此,英译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原文的逻辑翻译成this part和these two parts。

语法衔接的第二种方式是替代。替代的种类有3种,分别是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替代。在英语中,常用的名词性替代词是one及其复数ones、the same等。常用的动词性替代词为do及其变化形态。常用的小句替代词分别由so和not引导。在文言文中,常用的、者、然、如此、是也等词实现替代衔接。

“若知歌舞二事,原为声容而设,则其讲究歌舞,有不可苟且塞责者矣。但观歌舞不精,则其贴近主人之身,而为雨尤云之事者,其无娇音媚态可知也。”[1]64在这一句中,两个“者”依次代表“学习唱歌跳舞的女子”和“服侍丈夫的女子”,运用了名词替代的手段,突出强调了新信息,避免了重复。此外,语际翻译时把“主人”翻译成husband,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省略作为语法衔接手段的第三种,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可达到使表达简洁的效果。在进行英译的过程中,为避免歧义,应尽量补充省略的信息。

“予又谓男音之为肉,造到极精处,止可与丝竹比肩,犹是肉中之丝,肉中之竹也。何以知之?”[1]64“何以知之”采用了省略的手段,这在汉语中并不会引起歧义。为了更好地衔接全文,避免歧义产生,在语际翻译时应补全信息,即The conclusion comes from people’s comments on boys singing.

作为语法衔接手段的第四种方式,衔接是指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连接成分往往是一些过渡性词语,表示时间因果条件等逻辑上的联系。根据语义关系的分类,连接词语可以依次分为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时间关系以及例证关系,这5种关系体现在英语和文言文中的连接词依次为:and,moreover,in addition,besides that,in other words与且、另、及、则;yet,but,though,however与然、但、而、则、虽;so,thus,accordingly,consequently,because of that,since与以、是故、故;then,next,subsequent ly,meanwhile,finally,in short,after与此后、须臾、少顷、既;for example,for instance与例如。

“学歌既成,则随口发声,皆有燕语莺啼之致,不必歌而歌在其中矣。欲其体态轻盈,则必使之学舞。学舞既熟,则回身举步,悉带柳翻花笑之容,不必舞而舞在其中矣。”[1]64这一部分用了两个“既”和三个“则”的连接方式。其中,“既”属于时间关系的连接,英译的时候应用after来表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则”在这里并不是表达转折关系,而是表示一种递进关系,可用then来表示这种关系。

三、词汇衔接

重复指的是某个语言成分多次出现的现象。在英语中,重复出现的词汇在单复数形式上可以不一致,也可以是同根词的不同形式。如果词汇重复这个手段得到了良好运用,非但不会冗余,还能够起到连接语篇的纽带作用,达到突出主题加深印象等修辞效果。

“后人不知,尽以声容二字属之歌舞,是歌外不复有声,而征容必须试舞,凡为女子者,即有飞燕之轻盈,夷光之妩媚,舍作乐无所见长。”[1]64“歌舞”“歌”“舞”等词的重复运用突出了这一小节歌舞的主题,但是英译过程中重复翻译这些内容就会显得冗余,因此,应只把singing and dancing放在词尾作为强调。

同义词和反义词也能起到词汇衔接作用。在英语中,同义/反义词是一个广义概念,不受词性的限制。同义词指的是与目的词具有相似含义的词汇,反义词指的是与目的词意义相反的词汇。这两种手段都属于词汇衔接手段。英汉在运用这种同义词和反义词衔接方式时有很多相似之处,受到英语词汇量的限制,有时不能找到与目标词汇相似的词义,因此,可以采用重复词汇这种手法来实现衔接。

“止因自任为难,故转觉其易也……止因自视为易,故转觉其难也。正音之道,无论异同远近,总当视易为难。”[1]65句中出现的“易”“难”“异同远近”等组成反义关系,英译过程中应重视这种关系的翻译,以免遗漏重要信息。

上义词的含义一般是概括而抽象的,下义词则一般是具体的。一个上义词往往包括若干个共同下义词,如颜色这个上义词包括黑、白、灰等下义词。局部词和整体词的关系不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身体包括头、脖子、胳膊等部位。恰当使用这些词不仅能够衔接上下文,而且可以避免重复,从而使语言生动有趣。

“秦音呼东钟为真文,晋音呼真文为东钟……秦人呼中庸之中为‘肫’,通达之通为‘吞’,东南西北之东为‘敦’,青红紫绿之红为‘魂’……晋音较秦音稍杂,不能处处相同,然凡属真文一韵之字,其音皆仿佛东钟,如呼子孙之孙为‘松’,昆腔之昆为‘空’之类是也。”[1]65文中按照整体和部分组成,先总说不同之处,再举例说明,英译的时候也应按照这个结构翻译。

作为词汇衔接的第四种手段,搭配同样具有联句成篇的作用,在英语句式中体现为一同出现的词汇在语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喉音清越而气长者,正生、小生之料也;喉音娇婉而气足者,正旦、贴旦之料也,稍次则充老旦;喉音清亮而稍带质朴者,外末之料也;喉音悲壮而略近噍杀者,大净之料也。至于丑与副净,则不论喉音,只取性情之活泼,口齿之便捷而已。”[1]66翻译这一部分时要注重英文的搭配,体现出“嗓音清越而气长的”“声音娇美柔婉而气足的”“嗓音清亮而稍带质朴的”“声音悲壮,略微沙哑的”“性格活泼的”“口齿伶俐的”这一组形容词的排比感。英译时,可在名词前添加多个定语来体现这一含义,如将“嗓音清越而气长的”译为crisp sweet long voice。翻译此部分时应用相同的结构,以此体现形式上的排比。

结语

本文以《闲情偶寄》歌舞篇为语料进行翻译实践活动后,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角度对自身翻译成果进行解析。在分析其结构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语内翻译进行校对与修改。对古代文言文进行语际翻译时,首先,要重视衔接关系的变化,重视汉英之间衔接手段的不同;其次,应在充分把握语篇整体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实践活动;再次,在对古代文言文进行语际翻译时要重视英汉两种语言句法上的变化,即句法结构上“形合”“意合”之分;最后,在处理语际翻译时要注意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希望这次翻译实践活动可以为文言文英译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歌舞英译手段
从“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论“梅舞”的缘起与形成
摘要英译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珠穆朗玛峰的命名及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