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葡萄冬季管理关键技术

2020-01-09董文军

花卉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科学管理大棚肥料

董文军

(河南省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河南项城 466200)

大棚栽培技术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具有便捷性、高效性。而使用冬季科学管理能够极大程度缩短浇灌和施肥时间,将二者整合成单一管理技术,进而降低种植劳动强度,提升经济效益。

1 冬季科学管理在葡萄种植中的重要性

1.1 提升葡萄种植质量

在传统的种植形式中,葡萄均是以沟灌种植为主,烂种出现频率较高,会影响葡萄整体质量。冬季科学管理能够降低单位面积中不必要的水资源剩余,进而避免长时间较高土壤湿度环境下葡萄质量降低[1]。

1.2 节约资源和成本

1.3 施肥均匀

葡萄生长阶段不同,所需要的肥料也会出现变化,传统施肥形式难以根据阶段性生长状态调节施肥剂量,造成葡萄需要大量养分情况下不能够有效补充,而其他阶段则会造成营养过剩现象。冬季科学管理技术能够结合葡萄生长规律,做到“前少、后多、中维持”,以保证施肥均匀,并有效减少化肥用量。

2 大棚葡萄冬季管理内容

2.1 修剪技术管理

2.1.1 修剪时期

大棚种植的葡萄需要在其休眠阶段进行修剪,以休眠时间为基准开展后续管理工作。

2.1.2 修剪方法

根据葡萄种植形式不同选择不同的修剪方式,其品种特点也应当考虑其中。在修剪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其是否存在病虫害,首先应当减掉病虫害部分,防止出现严重传染现象,其次应当保证修剪之后母蔓基部直径大于1.5cm,剪除过短、过细的枝蔓。

2.2 清园、消毒管理

葡萄在冬季管理前期需要清除葡萄园中的枯枝落叶,将主干位置的老皮清除干净,并且集中烧毁,减少葡萄中残留的病虫害,保证葡萄园健康。

葡萄园消毒使用的化学药品为波美石硫合剂、五氯酚钠混合的药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之后对葡萄园地面、棚架、枝干等位置喷洒消毒。

随着时代的进步,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在农业灌溉中采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提升,更是满足了现代农业对灌溉的需求[2]。

2.3 栽培管理

2.3.1 选地整地

葡萄种植的地块选择上,应当选择轻质土壤、沙壤等土地,较为适宜葡萄生长。对于种植地块应当进行土壤水资源含量及降水补充情况评估,通过人为调整能保证土壤中的水分与养份满足葡萄健康成长。土壤耕层深度不低于30cm,进而便于葡萄吸收养分。

2.3.2 合理轮作

葡萄种植的轮作周期一般而言是3-5 年,可以与不同种类水果轮作,具有较好的种植效果。

2.3.3 密度及株行距结构

目前葡萄种植中遵循的科学种植株距为20cm 左右,行距为90cm 左右。以上相关数据并不是严格规定的,在种植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种植情况加以调整。

2.4 盖棚时间

盖棚时间早晚直接关系到葡萄成熟的时间与质量,过早盖棚葡萄难以保证常规情况下的自然休眠时间,在葡萄成熟之后需要长时间冷藏保存,萌芽率降低,易导致葡萄出现病虫害、冻害现象,影响葡萄种植效果。而过晚盖棚则会导致葡萄休眠期延长,结果时间推迟,影响葡萄应季销售。

葡萄盖棚之后需要全棚封闭,保证大棚内部的温度与湿度稳定,一旦超过种植管理的临界温度,可适当打开大棚通风降温,避免葡萄生长问题。通常情况下,大棚葡萄的生长临界温度为35℃,临界湿度为90%。当温度高于35℃时,则需要通风降温,而湿度低于90%时,则需要喷水降低温度。

萌芽后至绒球期最高温度应当保证小于30℃,最低温度应大于5℃。低于最低临界温度要采取保温措施,如进行双膜覆盖(即大棚内植株架上再盖一层膜、大棚膜上夜间加盖一层无纺布等)。相对湿度应当保证在60%以下,当湿度过高,可在园内保护行覆地膜,降低大棚中湿度的同时能够提升地表温度,保证葡萄生长健康。

3 大棚葡萄冬季管理关键技术要点

3.1 准确定位冬季葡萄种植管理系统

大棚栽培技术栽培指的是在种植过程中依靠于机械化、电子化等设备进行种植、管理、除草、施肥等,降低人工种植压力,提升种植经济效益[2]。冬季科学管理种植技术实施主要是根据当下地区内水资源蕴含的比例、种植区域地形、葡萄种植面积等进行冬季科学管理建设。葡萄在我国一部分地区仍旧是种植面价十分广泛的经济作物,使用大棚栽培技术种植能够降传统种植中消耗的资金技术成本,提升葡萄质量与产量。

3.2 科学选择冬季葡萄灌溉形式

葡萄生长过程中的正常耗水量为450~500mm 之间,保证葡萄能够具备等量水份便能够保证葡萄高产,同时也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葡萄种植前期应保证65%~70%田持,后期则略有提升,为75%~80%田持,能够保证葡萄种植具有良好收益。

冬季大棚葡萄种植过程中可使用滴灌形式,进而能够与有效节省水资源,并且保证葡萄健康成长,一部分地区可根据自身的种植能力和种植面积选择“水肥一体化”、滴灌等先进种植形式,提升大棚葡萄种植效果。采用滴灌方式灌溉的种植密度为3500~4000 株/亩。在进行滴灌灌溉与施肥过程中应当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由于滴灌作业针对性较强,一旦施肥过量会直接影响葡萄自身品质,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滴灌作业也应当与自然因素相协调,观察阶段性降水量设计有效滴灌方式。通常情况下,幼苗生长阶段田间持水量65%左右即可,水份积累阶段田间持水量85%左右即可,收获期田间持水量与幼苗生长阶段相似,保持65%左右。在滴灌的过程中应当阶段性检查滴灌管道,避免出现阻塞现象影响葡萄社长。同时检查管道是否存在漏水现象,避免水量过多出现根茎腐烂现象,影响葡萄品质。

3.3 重点强化大棚葡萄施肥消杀技术

葡萄生长过程中对于养分需求表现为两个下降阶段和一个上升阶段。首先,幼苗期对养分需求量较少,与整体生长阶段相比比重约为25%。此时需要加以施肥,进而能够促进幼苗茁壮成长。此时施肥形式也较为便捷,喷施氮肥即可。同时也能够对杂草生长、病虫害出现等进行有效抑制。

母蔓生长过程中肥料需求量提升,约占据整体生长过程所需50%。

水份积累阶段肥料需求降低,与整体生长阶段相比比重约为25%。

在进行滴灌施肥中,可以使用液体肥料和可溶于水肥料两种,后者能够具备较好的性价比,而前者成本较高,可以根据种植需求适量使用。尿素硝酸铵溶液产品稳定、杂质少、腐蚀性低,有利于植物高效吸收和土壤氮素循环。均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效率不断提升。首先,病虫害监测速度快、效率高、持续工作能力强。轻型无人机打药飞机一次可飞行10min,喷洒农药作业面可以超过6000m2大棚,并且能够根据大棚需求与农药喷洒需求进行速度调节。使用无人机防治作业,将杀菌剂、杀虫剂和叶面肥混配使用,一次喷施,喷洒均匀,可起到防病、防虫、防早衰的作用。

4 结束语

实施大棚栽培技术与冬季科学管理技术能够极大限度降低种植人员的精力消耗,并且节约水资源、经济资本、肥料资本等。根据数据研究能够表明,使用冬季科学管理技术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50%以上,节约肥料40%以上。由于施肥面积降低,能够改善种植区域内的土壤微循环,减少土壤中水份和养分流失。并且大棚栽培技术种植与冬季科学管理均属于当下先进种植技术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种植中的科技因素,提升葡萄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进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科学管理大棚肥料
科学管理幼兔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上半年我国出口肥料943万吨
菠菜用肥料要谨慎
科学管理创奇迹 流翔高钙显神威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